王洪金
摘 要:数学课堂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使学生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灵活思维,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创新习题,进行多维度的数学教学评价,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堂;灵活思维;多维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3-0112-02
数学教师不仅要讲授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的新方向,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维的目标和要求。为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主体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育创新,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深度挖掘数学知识,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从知识的层面看可展现数学的本质,是数学课堂活动中生成的数学意识与数感、数学思维与方法、科学的数学视角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使学生在不断深入的数学学习中长知识,长技能。
数学核心素养源于而又高于数学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教师领悟数学本质、创新数学教学、开展教学评价等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和价值。而从学生角度看,具有了数学核心素养,就能以灵巧的科学思维来研究和破解难题,思考問题会更全面、深入。显而易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优化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挑战与机遇,需要教育的创新和教学的智慧。就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层次”,注重教育创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夯实数学根基,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引导学生灵活思维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在数学课堂中汲取,还要在持之以恒的系统训练中得到深化,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灵巧的思维,提高解题的效率。
(1)运用数学知识,准确把握合理、有效的数学方法。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通常会有五个步骤,教师要跟学生讲清每个步骤的解题依据及易错点,通过展示错误解法,让学生掌握正确解法。这样的课堂构建有利于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2)转换思维与方法,整合破解思路,解决复杂问题。例如,在找寻最短路径的问题中(见图1,其中A、B均为定点,动点C在定直线上),课本中仅提及凭轴对称相关的知识去找寻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教师可借类比法探究两条线段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巧借化归思想破解三条线段和的最小值等问题,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重点探究哪些点是定点,哪一个点是动点,动点在哪一条定直线上动。无论哪一种结果,最后都应体现在同一直线上,这是解题的关键。这样的课堂构建,有利于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数学应用非常广泛,如商家打折促销、家庭投资理财等,都需要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营造非常“接地气”的课堂,使数学的教与学变得生动有趣。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数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近,从而深刻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锻炼数学思维。例如,在解析“三角形的中线能平分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体情境:老汉欲均分一块三角形的田地给他的四个儿子,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如图2a),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热情与探究动力,大家十分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如何用三条线段将三角形面积四等分,能有几种不同分法(如图2b~f)。这样,能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动脑思维、动手解题、动口交流,充分运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数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构建,有利于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教学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将复杂的数学难题简化,快速、直观、清晰地展现数据、图形、信息或逻辑分析过程,使学生易于掌握,提高破解难题的效率。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将原来难以表达的数学分析过程变得直观、生动,与时俱进地补充和更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动态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多媒体进行演示。例如,在教学“弧长和扇形面积”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扇形面积有更直观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先出示扇形,讲解扇形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扇形面积的表达式,然后探究扇形面积与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就有效地突破难点,提升了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堂构建有利于学生“数学抽象” “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4.创新习题
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为“原型”,着力创新习题,变化出多样、全新的数学题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指导学生灵活思维,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构建中,已知三个定点,探求第四个点时可运用判定定理,有多种办法实现,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一步探究仅已知两个定点时如何探求另两个点的问题。通过分类讨论,把两个定点作为边或对角线进行探究而予以解决(图3a、图3b)。这样,教师通过创新数学习题,使学生在做数学习题时训练了数学思维,提高了解题能力。这样的课堂构建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5.进行多维度的数学教学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教学评价应当突破唯分数的评价模式,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模式,真正凸显教学评价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的方案时,要做到评价模式的多样化。除了考虑学业分数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进程评价、作业质量评价、数学活动评价、非语言勉励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等质性评价。考试分数评价,生成学生的成就感;成长进程评价,生成学生的发展自我、善于反思的素养;作业质量评价,生成学生的研习能力;数学活动评价,生成学生的巧思乐学的素养;非语言勉励评价,生成学生的完美人格;非智力因素评价,生成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此外,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经历学生的互评,生成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经历学生的自评,生成学生的质疑批判能力;经历师生的互评,生成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数学教学评价的多维度,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遵志.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2]罗增儒.从数学知识的传授到数学素养的养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07).
[3]张奠宙.解放思想,也来说说数学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04).
[4]喻平.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个框架[J].数学教育学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