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萍 李丽 旦增曲珍
摘 要: 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新思想的内涵,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方向;提高大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强化思想对行为的引领力;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实踐的能力,推动实践创新发展。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教师应坚持系统性和时效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辩证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等原则,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拓宽课程的渠道媒介。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课堂 原则 路径
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时代的重大意义。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必须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水平,必须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这样的大学生,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课堂教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主阵地。如何有效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扎实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新思想的内涵,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理论总结,内容是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思想体系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框架,对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国内外形势变化和这一时期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都做出了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课堂教学过程,让新时代新思想的理论逻辑走入大学生头脑,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从纵向的历史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智慧,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在辩证“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导向、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理论成果,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涵和外延的进一步丰富。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新时代新思想的理论内涵,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强化思想对行为的引领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摆在党、国家和人民面前的历史任务依然艰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新变化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时代新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大批综合素养高的社会建设主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其对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及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运用时代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推动实践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方向和实践准则。但是,这并不代表该思想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一定是人。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掌握科学的理论体系,认知和学习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结合。此所谓: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对于个人来说,只有学好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强化实践能力,才能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不懈地探索与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好地彰显其中的内在精神与核心品质,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投入实践的热情和勇气,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创新理论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实践参与各项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一)系统性和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新局势,提出了展望未来和面向世界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该思想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既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方针,又有具体落实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目标及具体的实践方法,是多层次、立体化的指导思想,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从时效性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全国人民的实践经验总结,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全国人民继续向前奋斗的行动指南,该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注重时效。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来看,它是对前人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从宏观理论层面来看,既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又有鲜明的继承性、发展性和前瞻性的特点;从微观实践探索层面来看,具有导向性和精准性,包括理论导向、过程导向、价值导向、评价导向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必须将“知”与“行”紧密结合。“知”具体表现为以理论教育为主的课堂教学与学习,“行”指的是以课外活动为主的实践教育。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依然是短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高效组织实践教学,从而推动将“知”落实到“行”,做到以“行”深化“知”。引导学生将这一思想从内“知”外化为“行”,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精神的养成,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点燃其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激情。
(三)辩证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世界。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内含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我国的相关制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层次,使学生学会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之间的关系及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用系统层次分析方法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从层次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致可分为时代论、主体论、党的领导与建设论、方略论和方法论等方面。辩证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之一,也是这一思想进课堂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措施
(一)端正教师工作态度,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沟通书本和学生的桥梁,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教师必须坚定政治立场,端正工作态度,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第一,堅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工作。教师应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明晰其中的理论精神和内在逻辑。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明确工作方向,把握工作重点,把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作为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学生德行的培育者,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将国家建设的伟大目标与个人的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时刻牢记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
第三,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现行的高校体制和量化考核标准,多以科研成果、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考察教师水平,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突出。这种导向对于点燃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来说是不利的,亟须改变。
(二)完善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学生之间要做好积极沟通和相互配合的工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结合教学载体力所能及地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教学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不仅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所需遵循的重要导向。只有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把这一要求贯穿课程教学目标,坚持在教学过程中高质量、高标准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才能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高效性。
第二,积极关注时事,结合国内外发展动态,丰富教学内容。理论的价值在于解决实践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可贵品质是问题意识和时代特性,它是为了有效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必须结合火热的社会实践和国内外发展实际,如此,教学才能避免“大而空”的窘境。
第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体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运用矛盾特殊性规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思想动态,科学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体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拓宽课程的渠道媒介。
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实效性,要求教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论,并使其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第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真心喜欢和接受的课堂,学生才能主动思考和参与。所以,教师应运用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会有一些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代沟。因此,教师千万不能仅凭主观臆断选择教学方法,因为教师喜欢的,不一定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并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选择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第二,拓宽教学渠道和媒介,丰富理论教学途径。教学渠道越多样,媒介越现代、丰富,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教学吸引力越强。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关注教学理论,必须想方设法拓宽教学渠道和教学媒介,如课堂演讲、分组讨论、组队辩论、时政分析、视频观评、文献诵读、剧目表演等。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渠道和媒介对于丰富课堂教学来说,都是比较有效的,教师可以选择使用。
第三,将“灌输式”和“启发式”相结合,使教学呈现出严肃活泼的特征。大学生的想法多样,思维活跃,如果一味施行“灌输教育”,势必导致“教师辛苦,学生烦躁”,弱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若没有灌输和引导,一味地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向混乱、理解出现偏差,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应注意将“灌输式”与“启发式”相结合,使教学既有纲领规范,又有自由活泼的思考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正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应处理好六个关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9(04):120-124.
[2]张春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5):60-63.
[3]李艳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04):93-97.
基金项目:该成果为西藏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研究”(XZJKY418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