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与反思:我国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

2020-06-08 11:10王中华刘志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者内涵幼儿

王中华,刘志婷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2012 年我国颁布了《3~6 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了幼儿学习品质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自此以后,我国学者加强了对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视。本研究以“幼儿学习品质”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硕博学位论文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共得文献400 篇。其中期刊论文200 篇、硕博论文187 篇、其他13 篇,期刊论文中有24 篇是核心期刊。纵观以往研究发现,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存在起步较晚、研究视角局限、内涵依然模糊、研究对象过于集中、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学习品质研究历程的回眸,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展望。

一、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回眸

(一)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发展阶段

1.幼儿学习品质研究起步阶段(2001 年~2011年)

国外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比较早,而且研究范围比较广范、研究的程度也比较深入。早在1984年,国外研究者麦克德默特(McDermott)及其团队就对幼儿学习品质有所研究,此后,美国丽莲·凯兹教授(L G Katz)、莎伦·卡根(Kagan)等都关注到了幼儿学习品质对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国内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起步较晚,陈英、刘云艳等人在其研究中,讨论了兴趣、好奇心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影响,但是没有对幼儿学习品质进行具体化的研究。直到2011 年,孙艳、朱文华等才对幼儿学习品质进行研究,但是研究的层次都比较浅、不深入,主要研究幼儿学习品质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通过情景教学提高幼儿学习品质等,都没有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主要内容、支撑理论等进行相关研究。总而言之,2001年至2011年是我国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起步时期,这个时期我国学者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窄、研究不深入、研究不具体等特点。

2.幼儿学习品质研究初步发展阶段(2012 年~2015年)

美国关于“入学准备”的研究,将“学习品质”化为一个独立的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领域,此外,2012年我国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南中强调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必需的宝贵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1]。自此,我国学者增加了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关注度,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逐渐达到初步发展阶段。研究发现,2012年至2015年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期刊论文中,只有一篇核心期刊,且这个时期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侧重研究影响幼儿学习品质形成的外部因素。如:家庭经济地位、家庭教养方式等;第二,研究的对象集中于5~6 岁(大班)的幼儿。如赵杏、李芳雪、翟欢等人,都将大班幼儿学习品质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第三,注重研究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于文哲在他的研究中提出,合理设置课程有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杜林、黄春蕾等人认为,可以从音乐教育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杨丽珠、方乐乐等人提出,音乐学习会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音乐学习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言语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综上所述,2012年至2015年我国学者对幼儿学习品质关注度有所提高、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研究幼儿学习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培养策略等。

3.幼儿学习品质研究快速发展阶段(2016 年至今)

2016 年开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不断改革、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兴起,国家、社会和各界学者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而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2016 年来,我国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数量明显增加,幼儿学习品质研究达到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文献检索可知,2016年至今共有文献200篇,其中有22 篇核心期刊论文。这个时期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开始注重“幼儿学习品质”内涵的研究。早期学者的研究虽然关注到了不同国家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界定不同,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研究,这个时期的研究者开始注重“幼儿学习品质”内涵的研究,如索长清将不同国家的学者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概念”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后期研究者推进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第二,逐渐关注到中班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刘文婷等人,将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对象扩大到中班幼儿,不在局限于只对大班幼儿进行研究;第三,对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策略研究不断深入。赵玲在其研究中指出,区域活动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重要价值,通过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来达成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兰晶、温恒福等人对如何培养幼儿学习品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们的研究看到了幼儿学习品质是可以通过有效策略提高的。与以往研究不同,他们提出了“急需采取树立‘学习品质培养优先’的新理念,首次提出了要明确学习品质培养的教学目标。”[2]第四,开始关注到幼儿学习品质与幼儿早期发展、师幼互动、家庭环境、幼儿学习音乐能力的关系,使得研究更加全面。

(二)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

(1)国外研究者对学习品质的界定

“ 学习品质”来源于对英文单词“approach-to-learning”的理解,早期英国学者费尔伦斯.马顿(Ference Marton)、罗杰.赛利欧(Roger Saljo)等人对“approach-to-learning”的理解更多指向的是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而非学习品质。之后,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研究小组(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在美国关于“入学准备”研究的报告中指出,学习品质体现的是一种学习倾向,是和学习有关的态度、习惯等。此内涵可理解为以下五个方面: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和反思与解释。与美国华盛顿州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基准中学习品质的内涵一致[3]。此外,卡根(Kagan)在其研究中则强调学习品质主要表现为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独立性、想象和创造能力、抗挫折能力、坚持性和好奇心等[4]。

(2)国内学者对学习品质研的界定

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进行界定。如葛明贵指出,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状态。冯晓霞则认为,学习品质是指能够帮助幼儿获得学习成功的一些要素。主要包括是否有学习的目标意识、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热情的投身于学习、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很专注和有独立性、是否具有面对挫折的能力、是否能应对所有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鄢超云认为,学习品质指和学习相关的、能够帮助或影响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和特质等,即好奇与兴趣(面对新鲜事物是否能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主动性(是否积极主动的去做某事)、坚持与注意(能否克服困难专注的完成任务)、创造与发明(能否发动自己的大脑发现新事物)和反思与解释(能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说明)[5]。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品质的内涵理解不一样,迄今为止,学界对学习品质内涵的界定还没达成一致。笔者通过阅读、思考以往文献中对学习品质的界定,将幼儿学习品质定义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获得学习成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对身边或学习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兴趣、有坚持不懈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敢于尝试和挑战、乐于思考和探索、有不怕面对困难的精神等品质。同时,笔者认为,幼儿学习品质不是脱离于幼儿五大发展领域之外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幼儿五大发展领域密切联系的,在每一个领域中都应该包含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目标,通过促进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培养其学习品质。

2.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主题

通过对幼儿学习品质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品质、学习过程、幼儿活动、游戏活动、坚持性、入学准备、学习态度、好奇心、品质培养、培养策略等方面,具体见图1。

图1 我国幼儿学习品质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由图1可知,“学习品质”是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索长清、鄢超云等都对“学习品质”进行了探究,他们认为学习品质(approaches to/toward learning)是影响幼儿进行自我学习和入学准备的重要因素。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热门主题之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途经,在幼儿发展的某个时期,他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侧面体现了其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因此,很多关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都将培养策略建立在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中,如张佳妮在《以科学区为例,谈谈自主性游戏对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中探讨了自主性游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6];林祥功在《体育游戏中幼儿主动性学习品质培养策略分析》中讨论了体育游戏对幼儿自主性的养成等[7]。幼儿的学习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因此“幼儿活动”又成为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主题之一,笔者整理文献发现,很多学者谈到利用区域活动、科学活动、音乐活动、语言活动等对幼儿学习品质进行培养。在研究的对象上,大部分学者都选择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如高璇、徐娴等都将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的方法上,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侧重于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培养途径、培养策略等进行研究,如探讨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课程设置等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3.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上的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进行分析、汇总发现,关键词共现排名最靠前的有学习品质、幼儿活动、学习过程、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等,关键词共现排名如表1所示:

表1 幼儿学习品质研究关键词排序

《指南》强调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起,帮助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优良学习品质”[1]。在《指南》的指导下,我国学者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日趋多元化、系统化。由图2可知,我国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内容进行研究。主要从坚持性、学习态度等关键词有所体现,很多学者在讨论幼儿学习品质内涵时,都强调幼儿学习品质不是一种学习方法或技能,而是指向如何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和技能的能力,学习品质还是一种心理倾向,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自主、坚持学习等特征。第二,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是当前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幼儿学习品质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的,杨丽珠,方乐乐等人在其《音乐学习对幼儿学习品质的促进》中探讨了音乐学习对幼儿的注意力及抑制冲动性的作用,强调音乐学习可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音乐学习可以培养幼儿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能力等[8]。同时,兰晶、温恒福和陈晓等人也探讨了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第三,幼儿学习品质影响因素研究也是热点之一。从关键词幼儿教师、入学准备、学习过程等可以看出,近几年学者注重对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因素进行研究。如胡连峰在他的研究中讨论了家庭教育系统、幼儿园教育系统、社会历史文化系统对幼儿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制约[9]。同时,金芳、杨晓静、王朝蓉等人均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教师支持行为、家庭生活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影响。

二、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反思

(一)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成就

1.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逐步完善

在学前教育领域,学习品质的提倡者应首选美国著名幼教专家丽莲·凯兹(L G Katz)。她和她的团队在美国“入学准备”研究的报告中提出了“学习品质”一词,并在《幼儿教育中的倾向》一文中将学习品质与学习知识、技能作比较,首次让世人感受到学习品质有别于学习知识、技能,让“学习品质”作为独立的领域、有独立的内涵成为可能[10]。此后,我国学者也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析,学者葛明贵、曹正善、桑青松他们都关注到了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桑青松认为学习品质本质上是决定行为独特性与倾向性的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11]163。学者索长清在其研究者探讨、总结了学习品质内涵的特征,她说“学习品质区别于知识、技能与情感、是跨领域的系列行为与态度,学习品质对学业成就起着间接作用、学习品质既有先天倾向也可后天习得”[12]。通过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更加完善,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学习品质的认识,扭转了认为“学习品质就是一种学习技能”的错误观点。

2.幼儿学习品质策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在幼儿学习品质研究中,近年来我国的幼儿学习品质策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方面,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策略研究的文章增多。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发现,从2001 年至今,在幼儿学习品质研究中关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是最多的,从对其统计的数量来看,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策略研究的文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文章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可行性途径增多。我国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很多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可行性策略,如学者杨丽珠、卢悦等人提出可以在音乐学习、歌唱教学中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赵玲提出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评价、教师引导等手段来综合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13];很多学者还提出可以在早期STEM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通过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学前教育帮助提升幼儿学习品质成为可能。

3.确立了幼儿学习品质在幼儿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学者在很多研究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幼儿学习品质对幼儿自身的发展有哪些具体作用,但是在研究时,都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授文化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不仅能预测幼儿以后的学业成就,而且对幼儿的入学准备以及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幼儿学习品质就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的“渔”,不是幼儿暂时需要的技能而是维持幼儿不断前进、发展的内在动力。陈大琴在其研究中也指出,个体早期的学习不应该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注重学习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品质[14]。幼儿学习品质是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幼儿学习品质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利于丰富幼儿研究、有利于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

4.突显了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品质是幼儿当下学习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整体发展。不言而论,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关键因素。我国学者在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研究中多次谈到了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因素,如研究者李帆指出,父母对幼儿的家庭常规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冯丽娜(2018)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环境因素会对幼儿的“主动性、好奇心、想象和创造能力”等学习品质产生重要影响[15]。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突显了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整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问题

1.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依然模糊

笔者通过阅读关于幼儿学习品质内涵的研究发现,至2001 年以来,我国学者对幼儿学习品质内涵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借鉴美国华盛顿州早期学习标准中对学习品质的概念界定;二是基于我国《指南》中对学习品质的阐述,进行本土化的界定。当前,我国大部分学者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界定大都阐述为幼儿的学习倾向、学习态度、自主意识、心理特征等,这样的内涵不仅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幼儿学习品质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操作性不强,不利于一线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后续的研究者应该进一步对幼儿学习品质内涵的界定研究,为提出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幼儿学习品质内涵而努力。

2.幼儿学习品质研究对象过于集中

笔者以“幼儿学习品质”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硕博学位论文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共得文献400篇,研究发现,400篇文献中有56 篇文献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其他344篇都将“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在56篇划分研究对象的文献中,有46篇文献将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余10篇的研究对象为中班幼儿或小班幼儿、研究对象为大班幼儿的文献占82.1%。因此可以看出,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将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集中在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估,在建构活动中、结构游戏中、语言活动中、科学教育中等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进行培养。而对中班幼儿、小班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较少,忽视了留守儿童、自闭症儿童、聋哑儿童等幼儿的学习品质研究。

3.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都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主要是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发现,在60篇高引用的硕博论文中,有39篇硕博论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所占比率高达65%,可以看出学者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方法单一。幼儿学习品质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只用一种类型的研究方法,所得的研究结果说服力不强、不具代表性。

4.缺乏支撑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论研究

研究发现,学者对支撑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论研究比较少。有部分学者在探讨幼儿学习品质内涵时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但是还是比较浅,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例如,研究者杨丽娟等人在讨论音乐学习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时,讨论了音乐学习对幼儿自控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没有从不同学科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影响因素、幼儿学习品质的特点等。其次,幼儿学习品质研究成果质量也不高,笔者以“幼儿学习品质”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得到期刊论文200篇,只有24篇核心期刊论文,而其他的176篇都发表在一般的刊物上,得到的重视度不高。总之,由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从不同学科的理论去思考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内容以及如何更好的培养与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幼儿后期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

5.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视角局限

据统计,我国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学习品质、学习过程、幼儿活动、游戏活动、坚持性、入学准备、学习态度、好奇心、品质培养、培养策略等。我国学者关于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影响因素、培养策略等研究数量较多,尤其是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研究。但是研究视角却相对局限,从而导致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讨论影响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因素中,大部分学者都是只讨论了家庭经济地位、家庭生活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教师支持行为等浮于表面的外部影响因素,而没有对幼儿自身心理发展状况、自身特征等内部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如何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讨论中,提出的培养策略也是比较单一的,大部分都是通过改变课程设置、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幼儿所处环境等来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三、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展望

(一)不断厘清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应该在《指南》的指导下,对前者研究进行反思,在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对幼儿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构建清晰、可操作的、可评估的内涵。该内涵应该包含幼儿学习品质是什么(幼儿学习品质的指向)、目标是什么(通过有效的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何培养(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培养手段)等。不断厘清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为后人的研究提供科学性的理论指导。

(二)丰富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对象

幼儿是指3~6 岁的儿童,包括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留守儿童、甚至是3~6岁的特殊儿童,如自闭症、聋哑儿童等。幼儿学习品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对幼儿学习品质进行研究时,要注重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丰富研究对象,使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良好的学习品质不仅对正常幼儿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他们特殊儿童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丰富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对象,多关注自闭症儿童、聋哑儿童、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留守儿童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三)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幼儿学习品质自身以及研究对象(幼儿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使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量化研究方法获得实质性的支持数据,同时,也需要思辨研究、理论研究、质性研究等加以丰富研究内容,使得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更加多样化、更具代表性。因此,我国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如思辨研究、质性研究、混合研究、行动研究等,不断满足幼儿学习品质研究全面发展的时代诉求。

(四)完善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论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可以从不同学科的理论去思考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内容及特点等,如结合学前儿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学习动机理论、观察学习理论等去思考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问题,不断为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幼儿学习品质理论研究的质量,引起国家、幼儿教师及家长的重视,不断提高幼儿学习品质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五)拓宽幼儿学习品质研究的研究视角

幼儿学习品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单一的研究视角已不能满足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学者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应该拓宽研究视角。例如,研究者在探讨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因素时,可以将视角拓展到内部影响因素,如幼儿自身的性格、气质类型、自身兴趣等。除此之外,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从终身教育、核心素养等视角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学者内涵幼儿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活出精致内涵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