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方法

2020-06-07 10:48张灵敏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张灵敏

【摘 要】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成为数学教师需要探讨的主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创设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鉴于此,本文先分析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然后根据当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重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方法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240-02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性较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专注力,在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时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意识地探究思考问题,增强数学思维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而且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将应用意识视为永远的财富[1]。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生活中及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服务于社会。所以,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实施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2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对应用意识的态度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数学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为应试作准备[2]。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束缚下,学生应用意识的培養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部分教师的教学甚至成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阻碍因素,导致学生各方面能力难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没有得到体现。在学习中,很多学生未能够意识到应用意识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因此整体思想意识得不到提升。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了解应用意识对于自身有所帮助,但是却不知其实质意义。此外,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同样成为学生应用意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3]。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树立应用意识,往往忽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由此可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其终身发展。鉴于此,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在教学中加以改进,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使得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逐渐形成。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方法

3.1  创设生活情境,习题背景生活化

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注重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同时还需要选择和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并思考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4]。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要想让学生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则需要让学生掌握“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的运算原则,为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数学教师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解决“小明现在有400元,要买一套桌椅需花费188元,此时小明给售货员200元,小明是给多了,还是给少了?当小明买完桌椅后,此时小明剩多少元钱?”这道题时,教师可在班级内组织“小小营业员”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学生计算出了400-200+12=212(元),能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剩下的钱。这说明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动力,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3.2  利用数学资源,提升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工作,注重灵活运用教学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不断完善数学知识结构,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可选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5]。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强化对公式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按照最优化原则将学生科学分组,同时为各个小组布置教学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让各个小组制作圆柱体模型,并提前明确要求,如圆柱体的高度、面积等,然后鼓励各小组成员根据要求分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可根据圆柱的周长、高,并结合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圆柱体模型的表面积。小组之间可以交换观察,分析在制作计算中的问题,并修改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创

造力。

3.3  运用调查研究教学法,增强应用意识

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系统化地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策略[6]。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结合数学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讲解“统计”相关内容时,数学教师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的要点,可组织“生活调查活动”,让学生陪同父母去超市购物,根据购物清单搜集相关数据信息,然后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绘制数据表格,并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层次划分。完成当前教学任务后,数学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成果,开展班级评比活动,并给予前三名相应的奖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这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鼓励,保证学生在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提升。

数学是小学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了实现当前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要做好教学指导,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数学应用的环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得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太飞.论应用数学意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合理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8(1).

[2]鲍倚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安徽電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3]胡虎林,马雅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3).

[4]李怀军,张维忠.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发展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

[5]刘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

[6]郑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教育探索,2005(7).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