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林
【摘 要】问题教学法以教学问题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有效拓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目前,在我国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中,仍然有部分学生感到理解和认知困难,认为物理学科学习难度较大。对此,本文立足于当今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问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15-02
物理学科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有效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性思维,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但是,由于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知识大多较为复杂和抽象,因此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及困境,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失去思考和探究物理知识的热情。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学科中的应用比较重要。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高中物理教学的需求,有利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及能力水平,物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由于高中物理学科知识内容比较复杂,而且各知识点之间具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因此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问题教学法通过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1 问题教学法的概念阐述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师通过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和讨论,并最终寻找和总结问题答案,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应变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可以说,问题教学法自开始使用和推广以来,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普遍欢迎。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这样在问题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实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也可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可谓一举两得[1]。
2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2.1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强调的是问题的提出,学生针对物理教师所提出的不同问题,在物理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问题解决的意识及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也能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习记忆,并且逐渐总结和积累出问题解决的经验办法。久而久之,学生既可以温故知新,又可以逐渐形成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一味依赖教师。随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提升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学生还可以逐渐具备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建立起良好的学科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建立学习物理学科的热情。
2.2 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通过物理教师问题的提出和不断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自我成就感的推动下,不断产生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在不断的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有效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乐趣。
2.3 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有效確立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物理教师为绝对性的权威和主体,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则充分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重新回归到引导者。
3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3.1 层次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必然存在一定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定问题时,要遵循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定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此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通过有层次性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但是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难度不可超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标准,涉及的知识也不可过多超纲,否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针对性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注意遵循针对性原则,充分明确课堂教学及问题设置的目标,抓住和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基于学科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围绕教学重难点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知识
内涵。
3.3 启发性原则
学生只有通过思考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启发,求知欲和探究欲才能够真正得到激发。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解决中理解问题探究的意义、拓展学科思维,全面提升物理能力。
4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4.1 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的物理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和抽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也较大,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并且由于很多物理知识的理论性较强,较为枯燥难懂,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轻松、活跃、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提升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如在教学“反冲运动”一课时,物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大家知道火箭升空的原因吗?”,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是因为火药燃烧时产生的冲力”。此时,教师就可以接着提出下一层次的问题“为什么点燃火药,会使火箭升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火药燃烧的冲力与火箭升空的关系,并逐渐引出“反冲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4.2 有效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将物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向学生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物理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3]。如在高中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纸片摩擦、穿衣静电等常见的静电现象,并据此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寻找答案。这样能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努力思考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的物理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有效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难度,为高效率、高质量课堂的建立提供较大的助力。对此,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深化对问题教学法的认知和研究,并付诸积极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滋文.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资讯,2020(18).
[2]徐云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9.
[3]张伟.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