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颖达
摘 要: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发迫切,但同时对新时代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顺应中国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人才的核心素质与能力。而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的构建与所受的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满足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就应从根本入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积极地融入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华传统 教育思想 班级管理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69
中小学是学生接触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构建、探究精神的建立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学生在班级中时常无法做到遵守班级规则,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的出现则对此具有针对性的作用,通过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带给学生启发,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加以改正,减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压力。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文化底蕴的构建。由此可见,对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融入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融入具有一定的条件,想要让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价值,班主任就必须明确当下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的必要性,经过分析与整合,以下将对此展开研究:
1.学校教育的必然需求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对西方文化过度追捧的情况,认为“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并且在这种思维模式的驱动下,中国传统教育形式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教育行业需要肩负起更为艰巨的使命与责任,明确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融合是学校教育的必然需求,努力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正确看待不同文化的思想观念,逐步地实现让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并使学生能够自觉肩负起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极大的意义。
2.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信息化时代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与接收的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却具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小学生正处于初步接触系统化的知识的学习的时期,本身的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种各样的游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够将主动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与班级的日常活动中,不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在接触较为丰富的信息内容时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整合,极容易导致学生建立起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最终不仅不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成长,还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阻碍。
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应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只有让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充分融合,构建出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才能够带给学生更为积极的正面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探究认识到现阶段自己的真正需求,从而逐步的学会自主约束自身的行为,建立起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观念,科学的分配自己的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较强的重要性。
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
1.班级管理与儒家思想相融合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模式的制定者,同时也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者与监督者,对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发挥有效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无法做到有效的约束自身的行为,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经常会为学生带来负面的示范作用,与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目的背道而驰。因此,想要让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模式发挥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向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间给予学生影响。
2.利用“礼”文化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礼仪较为看重,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过去的历史历程就是传统礼仪文化不断优化的历程,具有极高的研究与学习的价值。因此,班主任的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应积极地参考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内容,依据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成长的情况,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出最为适合学生当下学习的部分,设计针对性的班级礼仪规范制度,帮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班主任以单一的方式或严苛的态度要求学生遵守班级礼仪制度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导致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产生抵触心理,为今后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融入造成阻碍。所以,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礼仪规范制度的同时,还应做到为学生讲解班级礼仪规范制度的工作,并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学习环节,调动学生对传统礼仪规范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对礼仪规范的学习中,逐步地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达成有效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例如:班主任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进行适当的简化,并在保存传统礼仪文化的精神的基础上作出适度的调整,如:让学生在进入教室后与其他同学打招呼、在放学后与同学和老师告别、在楼梯上谦让其他同学先行等,帮助学生逐步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运用传统教育方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近些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与认可,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重点。多数人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下出现的,但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已经对此有所记载,如《礼记·学记》就对学生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作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倡导班主任尊重学生个体的意愿,反对以严格的规则制度压迫学生,让学生以被动的状态学习,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的智慧。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地收集传统文化中有关教育的素材,反复斟酌,提炼出适合当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将其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的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受益良多。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并将传统文化活动的细化主题交由学生投票选择,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活動的积极性。在开展主题活动前,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科学地合理的分成几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室的布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活动主题的熟悉度,让学生在活动开展后更具代入感,进而在实现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的意义与作用也在不断地提升,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成长、未来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都具有突出的影响力。因此,班主任应加强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每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在最为优质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柳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的探讨》,《现代国企研究》2018年第12期。
[2] 吴玉茜《在班级管理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好家长》2018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