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18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和较深入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逐步消解以往学生被动学,被动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不仅是问题的解答者,更是问题的发现者。
一、从命题角度思考文本,有利于突破难点
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还是有深浅之别,如有一学生在看到一首诗歌时,有了命题意识的他,突然想出一道题考考同学,让同学们更准确深入地去把握情感。以下是这位同学的命题: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他将这首诗中的一句“自古圣贤()贫贱”,抽出一个副词,让学生选填,并说出理由。
A. 多 B. 尽 C.皆 D. 常
尽管只是一词之变化,学生思维却被激发,有人选“多”,认为合情合理;有人选“常”,表示频率之高;有人选“皆”,认为突出圣贤都不得志;更有同学强调“皆”和“尽”意思相同,夸张到无一例外,深刻体现了作者的激愤之情,但选择“尽”在音韵上更和谐。这样剥丝抽茧,在讨论中辨析,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深入接近诗歌本质。
二、从命题角度鉴赏文本,有利于发现亮点
笔者从众多书籍中摘选了《平凡的世界》其中的一个片段,通过阅读这个片段,让学生从命题的角度去鉴赏文本,以下是命题:
1.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描写细腻而真实。如少平拿黑面馍时,将“合着雨水”的菜汤小心翼翼舀进自己碗中,这让人深刻感受到少平贫穷而自尊的性格以及饥饿的现状。
B.校园里,甲等菜用大碗装,这代表富有子弟所食用。乙等菜也用大碗装,但大多是家庭条件中等偏上子弟所食用。
C.选文采用第三人称,是采用全知视角,便于叙事真实。
D.文中描写孙少平见到郝红梅时停止吃饭,“怔怔地望着”,体现他的自卑与难堪。
2.选文主要人物是孙少平,写郝红梅和其他人物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D
2.答案:
(1)将其他学生吃饭时的喧闹嬉笑与少平吃饭时的孤独对比,体现了孙少平的寒酸,突出了他自尊要强的形象。
(2)写郝红梅,体现当时农村学生的困顿生活。作者以她与孙少平作为当时农村贫困学生代表,以小见大,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表达作者对当时农村贫困学生的同情,歌颂当时农村青年的自尊自强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3.答案:
(1)交代自然环境背景。烘托出寒冷凄清的氛围。
(2)推动情节的发展。平稳过渡到主人公孙少平的出场,使行文流畅自然。
(3)预示了主人公孙少平寒酸凄苦的身世和窘迫的形象。
自主命题在閱读教学中,确实是值得尝试的举措。之所以有一定效果,是将学生真正推到了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命题正是将学生的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促进他们主动阅读,深入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审美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肖亚丽《多元化策略 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