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2020-06-06 00:59许洁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本文围绕通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储备、以多种习作活动提升学生习作技能、开阔思维实现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提出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希望为今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53-02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虽然语文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付出较大的教学努力,可是实际的语文习作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更有部分学生将习作训练当成一种负担,对习作存在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导致教师根本无法按时完成课程任务,更不用说习作素养的培养和提

高[1]。对此,语文教师需先充分了解学生习作的困难点,如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命题不理解,根本不知道如何展开思路、如何下笔以及运用什么样的习作方式,往往拿到题目后迟迟无法动笔,思路一团混乱;还有些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虽然可以完成一定的字数要求,可是写的文章没有结构和条理,语言匮乏,内容不清晰,根本没有可读性。小学语文教师需充分考虑如何从多角度入手,从不同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以及综合语文素养。

一、通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储备

要想提高习作能力,需要具备足够多的素材,而素材缺乏正是学生习作时面对的首要问题。学生自身经历不丰富,对事情的感受和思考往往也不细致,导致在习作时经常不知道该写什么。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素材缺乏的问题,只要具备丰富的素材,学生在习作时就很容易想到该写什么,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具可读性[2]。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如学校组织的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课外活动,并鼓励他们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发现有趣的事物,这样他们后续就能将这些内容运用于习作;另一方面,教师可帮助学生挑选适合他们认知的书籍,如中外的经典故事,鼓励学生多阅读,逐步增加其阅读量。

针对学生习作语言匮乏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结合课文详细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习作中常用的手法,了解一篇优秀的文章由哪些因素组成。

如教学《观潮》时,针对学生习作词汇匮乏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观潮》中运用的词汇的意思逐一讲解,如“弥漫、矗立、若有若无、人山人海、沸腾、贯穿、浩浩荡荡、天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在形容事物上起着什么作用,然后鼓励学生记下这些词汇并尝试造句练习。这样,他们就可以将之运用于自己的习作,提高文章的质量。针对学生文章条理不清晰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详细讲解《观潮》这篇文章的叙事方式,让学生明确课文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逐渐展开的,从“上午潮来”再到“午后潮去”。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好地描述一件事情的发展的表达方法,可以保证其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让读者更好理解。针对学生语文习作中表达方式不丰富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分析《观潮》一文运用到的多种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尝试用这些修辞手法造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到如何丰富自己的习作语言,让文章更加生动和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种多角度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中应该写什么、如何写以及如何让自己的习作更加生动和丰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技巧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以多种习作活动提升学生习作技能

习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习作训练的,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够在刚开始习作时写出优秀的文章,习作能力的提升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习作练习,并且需要在习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习作能力,写出优质的文章。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频繁开展习作训练活动,对习作内容进行系统性评价,这样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得到系统性的训练[3]。

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结合文章内容多想象,多联想,通过自己的思考给这篇课文补充一个结尾,如拿到箭后诸葛亮会做什么,说什么,会针对吴国展开什么行动;而吴国的周瑜在原本的计划失败后又会做什么,说什么,会如何评价诸葛亮这个人,以及如何维护和蜀国的关系等。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将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组织成文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习作信心,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小学语文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写日记,让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展开思考,并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习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而提高其习作能力。这种写日记的方式还有一个明显优点,就是学生习作的内容不再受到教师命题的束缚,且字数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再将习作当成一种负担。只有让学生保持习作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让他们体会语文的重要性,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开阔思维实现个性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习作教学中,还必须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一方面,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性,保护学生独特性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教授一些语文习作方面的共通性知识,让他们了解习作的基本方法,充分认识到习作是一种沟通的方式,而不是根據自己的个性写出让其他人无法阅读、无法理解的文章,违背习作作为沟通方式的基本要求。如在写关于“美丽场景”的作文时,不同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喜欢晴朗的天空和耀眼的阳光,而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喜欢下雨天和倾听雨的声音,这些感受都是自然而且合理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爱的场景来描写,这样他们才能最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求学生统一写一样的场景,这样的习作才不会变成学生的负担。写“好人好事”的作文时,教师也应让学生知道帮助别人的事情是好事,欺负别人、不遵守规则是不好的事,让他们对一些事物有基本的统一认识。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不一样的,需要差异化的辅导。如有些学生不理解基本的比喻句的构成形式和使用方法,而有些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并且知道拟人等修辞手法,那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应该根据他们的不同能力,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习作要求。这样,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不会因为要求过高而觉得难以完成,不会将习作看成负担;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要求太低而失去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习作任务后,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能力单独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上的进步,多给予学生正面鼓励,不能一刀切地认为有些学生的作文达到了要求,有些学生的作文没有达到要求。这样,原来习作水平低的学生才会因为得到认可,增强习作的信心和意愿。

总之,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其中的习作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单独分析,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和引导,鼓励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生活中的事物增加习作素材,鼓励他们多阅读、吸收和学习优秀文章中的表达方法,善于总结并且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在不断提高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同时,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永胜.前置习作,锤炼学生自主学习力——以小学高年段“四位一体”习作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

[2]阙朝乾.论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3).

[3]张达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3).

【作者简介】

许洁(1984~)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