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辉
【摘 要】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注重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借助各种途径积极有效地整合开发各种生活化资源,并将之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和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素养和能力,而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并实现上述目的。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经验及相关学者对生活化教学的建议,在立足自身所在地区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上,就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32-02
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多途径、多角度地构建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以丰富地理课程资源、拓展地理课堂时空,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体验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知和理解学科知识,并锻炼高中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以及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为此,教师有必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学情及内容,灵活地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
一、重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伴随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生活化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下更加准确地认知、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尤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以笔者所在地区的情况来看,尽管大多数教师知道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文理性质,且具有很强实践性、生活性和实用性的学科,但在日常教学中,却未能真正地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地理生活化教学并未能真正进入高中地理课堂,相反绝大多数师生都将几乎全部的精力集中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学习和相关的习题练习,以服务于日常测验及高考,较少考虑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及學生的长期发展。为此,教师有必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视生活化教学,认识其存在的价值:一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而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不仅如此,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志力等各方面的素养或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生活化素材并适当开展各种地理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总的来说,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的价值,有助于其今后更好地成长和
生活[1]。
二、注重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至关重要。就笔者所在地区而言,一方面,由于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直接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有效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的距离。具体而言,教师可从如下方面尝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一是注重结合热点。如结合永靖至大河家沿黄河旅游一级公路和临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项目,让学生认识到应利用区域内外的地理优势,发展地区经济。二是注重结合地区人文自然资源。针对黄河水文特征的相关内容,积石关、大墩峡、临津古渡、刘家峡水库等都是很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远古冰川运动时,由于第四纪末期冰川四次移动而形成的积石山石海则是学生熟悉不过的素材。三是注重结合日常情境。如在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时,可让学生讲述或分享自己乘坐不同交通工具进行旅游的体验。四是鼓励学生关注各种时事新闻并捕捉其中的地理信息。如让学生对2020年8月26日至9月8日东北地区连续遭受的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和第10号台风“海神”进行比较分析,在提升其对气旋相关知识认知和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三、丰富优化生活化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特别考虑的,而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可取的方式。但生活化教学在笔者所在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以下因素的制约开展情况有待提升:一是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高中地理教学课时安排不充足,不足以支撑生活化教学,尤其是不能支撑外出考察体验式地理教学的开展;三是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普遍较大,加之其他事宜,如当班主任或各种学习培训等,教师难有精力充分地准备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素材或活动。为此,笔者建议在开展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时可尝试采取如下方法丰富、优化教学方式。
一是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使用信息网络技术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与技术,如应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或腾讯地图等地图类软件,根据需要切换为标准地图、卫星地图或公交地图等,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需求。相较于传统的地球仪或各种地形类挂图,电子地图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如腾讯地图的街景模式可以让学生非常真切地了解相关位置的具体信息,让教师创设极其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当然,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不应止于此,还可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地理类生活化素材,积极地进行同行间、同学间及师生间的交流分享等,以拓展高中地理教学的时空,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地理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基础,才能科学合理地选择并利用相关的软件或网页挖掘整理网络上的各种地理生活化素材,实现其与地理教材的有效整合,也才能准确地指导学生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巩固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解决相关地理问题,提升个人的实践力。
二是积极组织各种生活化的课堂活动。尽管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与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区别,但地理教师可创设各种模拟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接近于真实的课堂环境中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如在介绍某地风土人情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进行介绍,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提升教师对地理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有助于其今后的成长发展;而在讲授各种地形地貌时,可让学生就地取材,利用随处可见的沙土、石块等材料尝试制作各种地貌图,在熟悉相关知识的同时,提升动手动脑、团队合作等能力。除此之外,地理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方式都值得尝试。
三是努力正确开展野外实践活动。虽然高中学业紧张,地理课时有限,但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可努力向学校争取一定的支持,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考察或参观活动,并做好活动的设计、记录及报告整理等事项,开阔学生视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四、有效整合教材与生活化资源
在笔者看来,相较于其他学科,地理学科拥有着更为丰富和便利的生活化资源,且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注重实现教材与生活化资源的整合。
如讲述教材中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时,可结合蔬菜大棚进行介绍;讲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可与近些年来的引黄工程相联系。不仅如此,由于笔者所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区域内有着各种丰富的地形地貌,如远古冰川遗址、积石山石海、高原草甸黄草坪、峡谷风貌大墩峡、雪山积石山等。地理教师可注重对上述地貌形态的整理,如通过照片或视频等形式进行素材搜集,有效地整合区域类的生活化资源与教材知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和分析,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情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地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英.让知识走进生活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69).
[2]李学忠.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途径[J].百科知识,2020(24).
[3]李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