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2020-06-06 23:59贺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微课

【摘 要】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事业也越发受到各界关注以及重视。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除了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之外,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如果希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那么地理教师需要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此,本文在对微课基本理念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对基于微课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45-02

自主学习属于高效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不断提升学习品质,有效获取新知识,提高个人学习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需积极运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帮助其准确找到自学方向,对学习资源加以合理运用,进而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升。所以,探究基于微课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意义重大。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美国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的,又被称作知识脉冲,特点为:课程教学时长比较短,一般在5—10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最少不少于1—2分钟;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并且思路清晰,课题鲜明,可以集中对一个问题进行解决。通常来说,微课的内容包含一个主题,其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学方法,还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课程资源一般有开放性,能够生成和拓宽,也可以修改以及完善,具有较强的交互性[1-2]。教师在设计微课期间,需对学生个性加以体现,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为成长环境以及家庭条件不同,所以学生具有一定差异性,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都不同。同时,要坚持微型化这一课程设计原则,设计微课时,教师要对知识进行碎片化以及微型化处理,进而发挥出微课的真正价值。此外,教师设计微课时还需坚持独立性原则,精心设计所有环节,并且保证层次分明。微课的应用则更加自由,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通过微课灵活地开展学习。

二、基于微课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在课前预习中运用微课

课前指正式教学以前,包括教师的备课活动和学生的预习活动。为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养成自学能力,教师需在课前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筛选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微课资源库,便于学生借助微课資源开展自主预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升自学能力。如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在课前借助网络查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关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然后根据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以及整理,制作相应的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直观、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自转的含义和意义,有效掌握所学知识[3-4]。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前将微视频上传到指定平台上,鼓励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内容,开展自主预习。为了解学生的实际预习效果,教师可在学习任务清单中设置一些学习任务,如了解地球公转、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以及规律等基本知识;分析地球公转和自转间的关系;利用资料学习、演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轨迹;尝试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原因和意义,解释太阳直射点运动图等。让学生逐一完成这些预习任务,在教材对应空白处做好标记,明确重点知识。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

课堂教学指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包括教师借助微课资源扩充学科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资料辅助下完成相应的知识探究,在学习中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探究欲望,树立起天、地、人的大地理学习观念。如教学“地形图判读”时,为让学生有效识别不同的地形图,教师可通过视频形式展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以及鞍部对应的实地视频以及地形图,便于学生把实地图形与地形图一一对应,对所学知识有所认识以及了解,有效加深对“视觉盲区”这个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录制一段讲解地形图有关知识的视频。录制视频时,借助直观的分层设色与高线的地形图、地形的剖面图,把平面地图变成立体化的山地模型,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以及识图能力。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还可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探究、讨论以及交流时间,让学生就课前存在的疑惑进行交流讨论,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通过讨论依然无法理解,教师则可针对这一内容加以集中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

提升。

(三)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微课

课后练习指针对学生练习以及复习开展的教学活动。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解决教师没有时间指导、但学生实际需要指导这一矛盾,能促使学生把自身实际学习需要当作依据,及时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有效提升课后练习以及复习效率,建立稳固的知识结构及相对健全的地理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本质而言,在课后练习以及课前预习两个阶段对微课资源加以运用,主要是为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不断提升其自学效率。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自学期间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为培养其地理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如教学“板块运动”时,为促使学生全面以及深入理解板块运动有关知识,教师可鼓励学生高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观看学习相应的微课内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借助相应的模拟视频以及地理实验,可以直观了解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际规律。同时教师应及时补充世界上著名的山系以及火山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板块运动带来的不同影响。复习板块运动有关知识期间,教师还可分享微课内容,让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参考以及借鉴微课内容。据了解,多数学生都表示,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微课,会让其学习更有底气,可以更加大胆地进行学习以及思考,此种感受会令学生对于地理教学充满期待,主动学习的愿望更强烈。这样一来,自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自学能力。

综上可知,针对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课堂教学实效缺乏重视、教学实践时间受到压缩等,教师需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而微课是近年逐渐兴起的新教学模式,具有半结构化、短小精悍以及主题突出这些特点,深受师生喜爱。地理教师可通过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中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培养其自学能力,进而为其后续学习以及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吉业.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

[2]傅树红.“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1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0(7).

[3]王莹.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科普童话,2020(3).

[4]李焕.对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当堂练测的浅显认识[J].长江丛刊,2019(36).

【作者简介】

贺娟(1988~),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