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俐全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哈尔滨 150036)
早期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临床医生为结核病患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进而提升肺结核病的治愈率[1]。本研究全面分析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针对肺结核病的诊断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来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接受诊疗的16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均进行过X线胸片和CT胸片检查。其中女性66例,男性94例。平均年龄(56.35±3.62)岁。通过痰涂片培养,阳性结果者58例。经过支气管镜活检以及胸肺穿刺,阳性结果者14例。细菌学与组织学检查,阳性者72例。
所有受试者均存在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通过X线胸片或CT胸片显示为已知相应的影像学特点。病患经临床治疗后随访半年以上,疗效显著,且已排除其他非肺结核性病变。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放射线胸片及16层螺旋CT胸片检查,两种检查均在同一天实施。针对后前位胸片存在病灶的患者,加拍与之相应的侧位胸片,并指派高资历的影像技师针对患者的X线胸片及CT胸片进行分析。
本实验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胸片与X线胸片在肺结核诊断上相比较,CT胸片在检出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合并胸水以及合并空洞检出率上更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 CT胸片和X线胸片在肺结核诊断上的影像学比较 例(%)
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
160例中,CT胸片检出病变304个肺叶,X线胸片检出病变270个肺叶。从病变检出情况看,主要以双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为主要发病位置。CT胸片和X线胸片检出的病变和分叶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X线胸片以及CT胸片诊断病变数量与肺区分布情况 (个)
2.3.1 CT胸片的影像学表现
病灶表现为高低混合密度130例,呈现为段或小叶样分布、非规则性结节影4例;16例例患者同时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具体表现为肺小叶或肺段病变,内部存在蜂窝影或条状影。4例患者为弥散性结节合并气胸以及多发性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患者通过X线胸片单纯发现胸水,CT胸片检查证实下叶背段存在病变。2例受试者X线胸片未发现病变,但通过CT检查证实病变存在。
2.3.2 X线胸片的影像学表现
肺结核患者通过X线胸片检查,表现为病变位置密度不均,中心致密四周较淡非规则斑片样或云絮样阴影。具体表现为纤维化、干酪、增殖、渗出以及钙化表现,同时也表现出了心脑病变交替发生的特征。因为患者自身病情的发展以及个体症状的不同,因而病变的具体表现形式也较为多样。
肺结核病患病变位置大都出现在单个肺段或几个肺小叶中,少数肺结核病患的病灶发生于多个肺区之内。呈现出上述表现的患者有124例,6例患者表现为节段性片样均匀淡薄阴影;4例患者表现为类圆形阴影;14例患者表现为薄壁、纤维空洞,四周存在播散样病灶;4例表现为单纯化胸腔积液;2例患者临床典型,通过X线检查,发现病变位置在右侧肺部下,纹理增粗且模糊。CT胸片检查发现下叶背段发生病变。
当前,我国肺结核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疾病早期,患者会表现出发热、气急、咳嗽等症状。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非常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利用有效方式尽早诊断肺结核意义重大[2-3]。
本研究结果表明,160例患者的X线胸片所显示的病灶表现形式、具体形态、病变位置通常并非单一化,往往存在多类病变同时出现,这种情况符合肺结核基本的影像特征和发生规律。值得说明的是,X线胸片检查对于小型病灶或者隐匿性病灶的患者诊断困难,也存在影像重叠的弊端,因此,在肺结核的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CT胸片对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取得更为精准的诊断结果。该设备所显示的影像学并不存在前后重叠影像,可以完全规避既往X线胸片重叠的弊端[4]。所出具的影像密度良好,分辨率较高,图像清晰,可以更好地展现微小型病变,取得更多与肺结核病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影像学对肺结核的正确诊断[5]。
本组实验结果证实,16排螺旋CT胸片在诊断合并空洞、合并胸水以及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方面有效率更高(P<0.05)。CT胸片检出病变304个肺叶,X线胸片检出病变270个肺叶。从病变检出结果看,主要以双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为主要发病位置。因此,CT胸片在肺结核病的诊断中有着精准性强、有效性高的特征,是一类行之有效的补充性诊断方法,CT胸片可在根本上提升有效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