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燕,徐晓英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与血压病理性升高并存的综合征,是女性在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HDP的发病率为5%~12%,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和工作压力加大,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HD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胎盘缺血缺氧以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系统性炎症反应激活,孕产妇出现子痫、心血管和肾脏等器官组织功能损害,影响妊娠结局[1]。拉贝洛尔作为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解除血管痉挛和扩张外周血管,有效降低血压[2]。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炎,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机体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血管、肾脏和胎盘等微循环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妊娠结局[3]。近年来,我院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拉贝洛尔治疗HDP,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HDP病人84例。根据住院号末尾单双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年龄21~35(27.4±3.5)岁;体重57~76(65.8±5.3)kg;单胎38例,双胎4例;初产妇35例,经产妇7例;孕次(2.6±0.8)次,产次(1.8±0.5)次;HDP确诊时孕周21~31(26.3±2.4)周。对照组42例,年龄21~34(27.2±3.6)岁;体重58~75(65.3±5.4)kg;单胎39例,双胎3例;初产妇36例,经产妇6例;孕次(2.5±0.7)次,产次(1.6±0.4)次;HDP确诊时孕周21~32(26.2±2.5)周。两组年龄、体重、妊娠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入选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等,符合HDP的诊断标准[4];年龄≤35岁,孕周≤20周。②排除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病,生殖系统疾病;胎儿染色体异常、发育异常或畸形;其他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精神或智力障碍,药物过敏等。
1.3 研究方法 嘱病人注意适当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质和新鲜果蔬的摄入;加强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使用地西泮等镇静安眠药物;严密监测母儿状态,必要时吸氧,谨防子痫发生。对照组采用拉贝洛尔(江苏迪赛诺药业生产)治疗,一般情况给予片剂每次50~100 mg,每日3次口服;若血压控制不佳,每周调整1次,每天增加50 mg,最多每天不超过600 mg。血压较高或者出现先兆子痫或子痫时,将拉贝洛尔注射剂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匀速静脉输注,每日1次;临床症状明显控制和血压降至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后,改为片剂口服,维持至分娩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四川升和药业生产,国药准字:ZH51021303,规格:每支10 mL)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匀速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化相关指标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1 生化指标 清晨抽取孕妇的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
1.4.2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选择同一部位、容积血管内3~5个稳定频谱波的子宫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子宫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脉搏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等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头晕、水肿等症状消失,血压降至正常,母儿恢复健康;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出现产科异常和提前终止妊娠。
2.1 两组治疗前后ET-1、NO和BNP比较 治疗前,两组ET-1、NO和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ET-1、BNP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T-1、NO和BNP比较(±s)
2.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孕妇子宫动脉S/D、PI和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孕妇子宫动脉S/D、PI和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均有少数消化道不适和皮疹等轻度不良反应,无药物过敏和肝肾功能损害;观察组、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42)、4.76%(2/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05)。
2.5 两组妊娠结局指标比较 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子痫、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妊娠结局指标比较 单位:例(%)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 论
HDP病人因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不同程度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局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害,诱发和导致胎盘血管内皮损害和动脉急性粥样硬化,子宫和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异常,胎盘灌注量明显下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5]。拉贝洛尔是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解除血管痉挛和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和心脏后负荷,减缓窦性心律,有效调节血压,还能促进胎儿肺成熟,广泛应用于HDP的治疗[6]。但是单用拉贝洛尔不能抑制炎症因子的激活,对血管内皮损害无明显改善作用,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HDP的发病机制中,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炎症免疫过度激活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和胎盘灌注量不足的根本原因。全身小动脉痉挛致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和血压升高,心脏舒缩功能下降导致胎盘灌注量不足,是HDP病人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7]。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降香。丹参的主要成分丹参酮能够调节血管活性肽的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促进纤溶系统功能,减少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度,从而改善微循环,发挥降压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2周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D、PI和R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HDP是一种多因素、多机制和多通路导致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国内外研究认为,HDP与孕妇的炎症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7],血清ET-1等缩血管物质的合成增加,NO等扩血管物质的合成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水平反应性增加,导致全身的小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受损和射血阻力增加,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8]。心排血量明显减少后,肾小球扩张和滤过率下降,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肿胀,出现蛋白尿;心脑血管和胎盘等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量下降,胎盘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异常,影响胎儿的正常供血供氧,易致胎儿宫内窘迫等产科异常,增加了围生期母儿的危险。
有研究报道,丹参多酚盐类化合物和三七总苷等药效成分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机体过氧化反应和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浸润,延缓和改善血管基底膜炎症性增厚病变,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9]。从而降低ET-1水平,升高NO水平,解除小动脉痉挛,扩张外周血管,有效降低血压,提高治疗效果。丹参素能够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脂质代谢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和心肌缺血。丹参酮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和细胞增殖,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和全身缺血缺氧状态,明显降低BNP水平,肾脏血液灌注量增加,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有效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ET-1、NO、BNP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丹参酸可改善脑组织的谷氨酸代谢功能,增强脑神经细胞的活力,降低因脑缺血缺氧后的血清内皮素水平,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其自发性活动减少,发挥镇静作用,明显降低子痫的发病率。丹参酮能解除肝脏小动脉痉挛,增加肝脏血液灌注量,改善肝细胞缺血缺氧状态;三七总苷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从而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力[11]。降香的主要药效成分黄酮类和挥发油,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心肌重构、促进血管新生等功效,明显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心肌功能[12]。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解除小动脉痉挛,平稳控制血压水平,增加胎盘的血液灌注量,缓解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状况,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变学指标,减少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的发生,明显降低产科异常率,改善母儿的妊娠结局[13]。
HDP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主要认为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和全身小血管痉挛所致,HDP明显增加产科异常发生率,危及母儿健康和生命。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拉贝洛尔治疗HDP,可平稳控制血压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产科异常,改善妊娠结局,促进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