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473061)
“课赛融合”就是将教学和专业性的比赛有效对接,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与各种技能竞赛项目相对接,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使竞赛与教学形成统一的整体,促进整体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2]。从2007年开始,国家、省每年都要举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呈现出实践性、创新性、理论性的特点。全国(省)护理技能大赛以展示高职护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为基本目标,比赛项目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实际的工作需求,同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设计,突出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护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3]。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对外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学科,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其实训课程不仅包括手术室护理和临床专科护理,还有如何为病人提供整体化护理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4]。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人文、重机械操作轻分析思考,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荣誉感不强等问题,种种弊端从量变到质变,在技能大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失利[5]。自实施“课赛融合”模式以来,我们积极进行外科护理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现汇报如下。
以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2个班2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10名)和对照组(110名)。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分布、入校成绩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所采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授课计划、实训项目、实训课学时均相同。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护生模仿练习—教师总结”三步教学法。教师先示范操作训练项目,讲解相关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护生模仿练习,最后教师总结。实验组采用基于“课赛融合”的外科护理实训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2.1 构建“课赛融合”模式 首先将此模式改进为“一中心五融合”(见图1),即以“课赛融合”为中心,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融合、视听软件与技能培养融合、SP情景模拟与技能培养融合、大赛临床案例与技能培养融合、大赛操作标准与技能培养融合。其次将外科护理实训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手术室护理,如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手术区消毒铺巾、无菌器械台管理、手术体位安置等;另一部分是临床专科护理,如换药技术、小夹板固定护理技术、胃肠减压护理技术等。这两部分参考国赛(100个临床案例)设计情景模拟案例,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从独立完成到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完成,融入竞赛理论知识、技能要点、素质要求。
图1 “一中心五融合”的“课赛融合”模式
1.2.2 竞赛知识点与课程的对应分析 以我校学生技能大赛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为出发点分析赛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将其与课程相对应,作为重要内容向学生传授,并融入新的课程标准中。现以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90分钟)为例,按照“课赛融合”模式,设计和实施外科护理实训教学内容,具体见表1。
表1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实训教学内容
1.2.3 评价指标(1)期末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实训成绩。(2)技能竞赛成绩:校赛、省赛、国赛。
1.2.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6]。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核成绩比较(±s,分)
<0.05<0.05项目理论成绩实训成绩P实验组78.23±2.74 83.17±3.25对照组75.46±3.15 81.56±3.42 t 6.623 7.258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技能竞赛成绩比较(±s,分)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技能竞赛成绩比较(±s,分)
<0.05<0.05<0.05类型校赛省赛国赛P实验组86.13±2.78 83.26±3.17 81.35±2.59对照组83.48±5.56 80.52±3.52 78.21±2.36 t 7.652 8.245 7.167
表2显示,实验组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传统的实训模式是以教师示教、学生练习为主,学生只是按照操作流程机械学习,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赛融合”模式的实施,教师把与大赛相关的情景案例、视频资料、操作标准等融入日常教学中,使学生把技能比赛内化为自己日常学习的一部分[7],在实训课练习中按照比赛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如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操作,如何才能使绷带缠得美观大方又松紧适宜,学生为达到这个完美的结果会反复练习。再通过一些大赛获奖选手取得的成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榜样的激励下,学生积极性会大大增加,形成边学边练、边练边赛的新学习模式,时刻为各类比赛充分准备着。
表3显示,实验组校赛、省赛、国赛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传统的实训练习在和病人的沟通方面机械、流于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模拟病人非常配合治疗,使学生无法意识到如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人性化的关怀,缺乏临床思维和随机应变能力。而“课赛融合”模式通过设置临床案例,引入标准化病人与大赛接轨,将病人最主要的身心反应真实、生动地表达出来[8],如前臂骨折固定包扎的病人因为骨折剧烈疼痛不愿配合治疗,处处排斥医护工作者,那么如何耐心地把本次操作的目的和意义解释清楚,如何使病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护理,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揣摩总结,根据病情来分析主要表现、首优护理诊断,练习合适恰当的沟通语言。在这种模式的不断强化下,学生的语言表达、人文关怀等临床综合能力会不断提高,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围绕“课赛融合”模式“一中心五融合”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如建立健全学生技能竞赛的选拔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获奖学生有更多的宣传和奖励,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加强教学基地资源建设,如临床操作训练模型的购置、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成立专业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培养“双师型”教师,将教学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等;进行题库建设,建立专科题库、情景模拟案例库,这些都为“课赛融合”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9]。
另外,要加强院校深度合作,如邀请我校附属医院护理部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或开办临床前沿知识的讲座,安排学生在寒暑假的空余时间到医院各大科室见习、实习,指派护理专业教师定期去临床进修锻炼,真正达到“走出去,请进来”[10],使各项护理操作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真正达到“以教促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效果。
在国家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下,基于“课赛融合”的外科护理实训模式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开发外科护理学课程体系;如何以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为引导,积极优化实训内容;如何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深化教学方法改革[11]。期待“课赛融合”模式能在医学课程中有更多更深的应用实践,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