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分析及培养策略

2020-06-05 12:59张红明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红明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既包含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包含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等等。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培养逻辑思维,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思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其他阶段,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合理地安排好学生的数学学习任务,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内容分配给不同兴趣与个性的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兴趣都能被满足,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什么为核心素养呢?从学科的性质上分析,数学本身就是极具逻辑性和推理化的,这样的学科特性就决定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即:抽象化理解、数理计算、推理分析、知识应用等能力。对于这些素养,有的并不是学生可以掌握的技能,也不是通过学习过程简单记忆就可以记住的,它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与应用过程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为例,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是抽象化理解的能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等概念都是抽象的,学生能够很快地在头脑中反应出对应的概念,是因为有抽象化理解的能力,比如在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时,自然就能反应出这是长方形的某个长边,是正方形的四边之一。

其次是数理计算能力。数理计算能力就是指学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的能力,重点在于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解面积,根据面积和长求解宽等等,学生可能熟练应用这些公式,并精确、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再次是推理分析能力。推理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和数据推导能力,比如根据小长方形的长宽值推导如何才能铺满一个大长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正方形的哪些面积值对应的边长值为整数。简单来说,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推理未知,并根据结果进行反推验证。

最后是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学生要给自家墙面贴壁纸,那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自家墙面的面积来确定所需壁纸的面积,再根据每平米壁纸的价格算出总价,然后就涉及到了购物中的计算问题,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即知识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

1.基础和前提

(1)秉持“人本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现代数学教学中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像教书一样只需要为学生讲授知识就可以,教师需要做的是要积极发挥好在教学中的指导者作用,借助于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接触新知识,才能不断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何为年、月、日以及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借助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总结日期规律,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看日期、算时间,既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度,又可以锻炼脑力、启迪智慧。

(2)结合深度教学的方式构建轻松快乐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深度学习方式首先要对知识进行合理化的深度加工。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做好前期工作,那就是教师要对小数内容进行分类整合,重点把小数的概念、特点、种类整理出来,让学生进行深度探究,这样才能激发其学习探究兴趣和能力。其次,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比如引导他们探究小数和整数、分数之间的关系等等。

2.方法和策略

(1)借助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生活元素学习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的难度,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化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生活情境中经常会出现购物情境,在挑选物品时,物品的标价往往都会出现很多的小数,在结算时就会涉及到加减法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利用所学知识买东西,对购买物品进行花销计算。这样的生活情境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关联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构建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是思考的前提,也是学习提升的保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积极听取学生对于问题的见解,也要积极给予学生鼓励、支持,让学生逐渐提升勇于质疑的勇气,树立起问题意识,降低学习的惰性思维,对数学形成良好的逻辑性。

例如: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包含有括号和加减法的较为复杂的式子:46+(23-12)+5×8-(14

+5)+18-49=?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教师给出一个错误结果,学生肯定会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产生质疑,会继续验算。如果学生对于教师的错误没有指出,教师则重新演算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学生再讨论,最后教师由这一道题为引导,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正确的计算顺序以及问题思考意识对其以后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树立起问题意识。

(3)借助于分组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分组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集体智慧的引导下启迪学习思维,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合作学习的品质。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品质是其进行深度学习的必备素养。

以《比一比》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教学实践内容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其中两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形成密切的合作学习关系。其次是在布置实践任务的时候要注重任务环节之间的连接贯通,一气呵成,使每个环节都需要每个组员进行参与,这样的话才能保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其合作学习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的学习差异表现为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个性,他们的思考方式不同,學习方式也不同。在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时,教师需尊重他们的学习差异,引导他们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慢慢接受知识,从而培养其推理能力。

比如在教学《简单的周期》时,教师让学生计算从本周三到下周五的周期。开始的时候,学生只能掰着手指头数(最基础的信息表征),慢慢地就能根据结果推理出规律,列出公式:7-a(a代表本周天数,例如本周三即3)+1+b(b代表下周天数,例如下周五即5),然后基于公式进行推理(参照1.加减法运算中的合理推理)得出最后结果。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分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教学任务。基于小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与学习需求,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既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价值,还要认识到教学实际存在的基本问题,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逐渐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种种问题,多学多问、勤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阳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J].小学数学教育,2017(03):26-27.

[2]于海云.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以“数”的学习为例[J].数学大世界,2017(10).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