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阳
摘 要:幼儿游戏主题构建活动是将幼儿游戏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创造性游戏,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大胆想象;活动后要进行分享与反思;防止教师干预过多,注重幼儿的创造性体验,促进幼儿乐观自信的性格塑造与身心的健康成长,达到教师和幼儿在游戏与玩的过程中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游戏;主题构建;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7-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85
主题构建活动的开展因其操作性强、能再现生活场景、易调动幼儿的想象创造空间、丰富幼儿的感知和主观体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提供幼儿的互动过程,让幼儿学会分享、谦让与合作,尝试交换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挫折历练,促进幼儿乐观自信的性格塑造与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综合因素,因而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也由此这种能让幼儿快乐成长的教学活动越来越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并在幼儿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教育主题构建活动的概念及现状
幼儿游戏主题构建活动是幼儿教师让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议题,确立场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材料零件进行再创作,从而表达出实际生活中一定的场景、模式、实体等的创造性游戏,是一种组织行为活动。通过将幼儿游戏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让幼儿学会分享、谦让与合作,尝试交换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挫折历练,促进幼儿乐观自信的性格塑造与身心的健康成长,达到教师和幼儿在游戏与玩的过程中教学相长的目的。
幼儿教师在进行主题构建活动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幼儿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的同时,更应侧重幼儿的亲身感受与体验。
如果幼儿在游戏的活动中能有体验的获得感, 那么说明这个主题活动就是成功的。没有获得一定的体验说明活动开展的失败。因此,在开展活动时,首先是要考虑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感,精神愉悦的满足感;其次要考虑活动对幼儿品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等等方面。
幼儿在幼儿园里的自主性建构游戏通常来源于区角活动,教师为幼儿的建构游戏提供拼搭素材,幼儿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建构。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的自主性建构游戏流于形式化,没有使自主性建构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存在着建构场地过于狭小,建构材料的种类和难度十分单一,教师指导不当,不知如何入手等现状。
二、幼儿教学中主题构建活动的过程
(一)尊重幼儿的意见,参与活动的策划
发起讨论:开展游戏活动要让幼儿参与谈论,让幼儿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如在活动时的方位、地点、材料每一項的负责人是谁,怎样分工合作等等具体问题进行逐一的落实,通过充分的讨论,可以观察和了解幼儿已具备的经验,了解还有哪方面的经验不足还需要丰富,最后确定出大部分幼儿和教师都比较满意的方案后,进行简单明了的图示进行展示,这不仅能够增强幼儿了解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意识。
场地的安排:方案确立后,主题活动建构的初期,就要进行主题活动场景的安排,要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场地,同时设立展示成品的地方,让每个幼儿制作的作品能够有摆放展示的空间。作为教师要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在看似简单却能够引发大多数幼儿兴趣的作品、话题中,帮助幼儿确立建构主题,布置主题情境。
(二)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想象
开展主题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够自愿参加,开心地玩耍, 想要玩什么,想要怎么玩, 和谁一起玩,让幼儿自己来定,不能由教师越俎代庖。由此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知活动的乐趣,喜悦或者挫败等等,真正转化为他们自身的体验,让幼儿印象深刻受益身心。如,临近中秋节,我幼儿园在节日来临前询问中班的小朋友有没有想做些什么活动谢谢妈妈,有的小朋友就提议做月饼,我们教师就采纳了小朋友的提议,准备了做月饼的食用材料。活动中,我们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优质的游戏环境,最大程度地保证幼儿游戏的天性,要求教师不去限制幼儿在活动中的制作过程的随意性,只是要求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做,在做的过程中给幼儿讲解中秋节是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有什么意义等等,带领幼儿集体学习了做月饼的整个过程。幼儿做的月饼形状可谓是千姿百态,憨态可掬,幼儿的想象超出成人的想象,主题活动很成功。
想象力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借助想象力对类似的食物进行推断,也可以通过想象力认识事物,提高创造力。缺乏想象力就意味着缺乏创造力。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力,大胆地去实践活动的创作空间,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创作的兴奋精神愉悦之中,作为幼儿教师这一时期的主要责任是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创作精神,鼓励幼儿大胆地在想象里自由地翱翔,是幼教教师的职责所在。在构建游戏时, 教师应该理智地控制成人思维,不去限制幼儿想象的天马行空,而是引导幼儿去想象、去联想,就是不合理的,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劲和引导。
(三)活动后的总结与分享
幼儿的游戏说白了就是玩,没有什么功力可言,幼儿的天性使然,玩就是玩,就是游戏本身,对于幼儿玩的快乐过程,对于完的本身和结果,作为幼教的我们,应该肯定幼儿们的游戏结果,随时观察幼儿们的表现,制造快乐评价氛围,让幼儿们大胆、自由地参与游戏评价。活动结束了但任务还没有结束,一个完整的主题构建活动,应该组织幼儿结合活动内容和成果进行分享反思,进行结束后的总结、交流。这既是对活动开展的总结和检验,让幼儿在总结交流、反思中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和过失,提升个人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三、幼儿游戏性主题构建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主题构建活动的开展,可拓展幼儿的想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幼儿在想象的天空下,去获得精神的感悟,活动中成功的喜悦、痛苦成败中的历练,所以体验是主体目标。由此,作为幼儿教师,在开展主题构建活动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尊重幼儿主体的自主性和愉悦性体验,避免干预过多之弊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山东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认为:“游戏是活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统一。游戏作为本体的存在,在根本上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而绝不会仅是一种表层的活动形式。游戏之于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于它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的工具,更是整个的教育教学自始至终都不可忽略的一种童年精神。”[1]幼儿教师有时候就会越俎代庖地去代替幼儿,好像是去帮助完成游戏中的任务,目的就是想要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尽快地完成任务。如在开始游戏的之前,就已经设定好了游戏中的成员搭档,安排好了采购材料,使游戏活动变成了节目表演和演出,成为幼儿小组活动,改变了主题活动的目的性。让幼儿的自主性、自主意识丧失殆尽,阻止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的快乐感、兴奋性,都大打折扣,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游戏的体验,这是不成功的主题活动,从对幼儿教育的角度出发,作为幼儿教师应该负担起幼儿的保护责任,不去失职于幼儿。
其表现是:一是限制活动内容的自主权,在构建活动时有的幼儿教师为了便于管理,会自认为地安排活动中的搭建材料,自主地去安排活动的内容,安排幼儿们怎么做,这样虽然活动时场景、场面变得有条理,好看,干净,但却阻碍了幼儿在参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变为被动地去玩,去做,去游戏,很无趣,没有激活幼儿们活动中的激情,与活动的目的相背离。二是干预搭档选择的自由,在活动中有的教师直接安排幼儿的玩伴和搭档,限制幼儿自由地选择玩伴,变为教师支配着和谁玩,去游戏,限制了幼儿的选择玩伴的自由,游戏的效果,让游戏变得像是表演。这两种限制,使幼儿在教育游戏活动中的体验度减弱,极大地影响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效果大打折扣。
幼儿教师要在活动中始终观察幼儿们的表现,这是引导与指导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观察幼儿们的活动表现,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構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我们才能对幼儿在活动游戏中进行有效的干预与评价,去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进行中出现的困难,才好确定计划应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
(二)崇尚游戏的创造性体验,避免追求构建成果的真实感
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纵控制,提供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教学目的而打断游戏,那么通常就会损坏游戏。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它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还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性教育潜能,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为幼儿创造和提供科学的自主性游戏条件与指导是幼儿园满足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需要的基本途径[2]。
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游戏的本质是非功利性的,幼儿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而不为其他。因此,对于游戏的结果,教师应该以肯定为基础,关注幼儿的表现,为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评价氛围,让幼儿大胆、自由地参与游戏评价[3]。
四、结语
总体来说,集趣味性、教育性、游戏性为一体的主题活动, 要以游戏的体验者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为教学目的,使幼儿在活动中,还原童真童趣,让幼儿获得更直接的身心成长,使得幼儿教育回归到幼儿本身,迎接美好的未来。让幼儿热爱生活,成为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的人。在帮助幼儿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让幼儿用眼睛看、用耳朵仔细地聆听,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表现出他们的感受,表现出他们的想象和思考。从而让幼儿成为祖国未来的具有健康人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李东林.从马斯洛高峰体验理论探讨儿童游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2]王玉娟.区域游戏: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重建的新阵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177.
[3]曹艳芬.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