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罗氏蚤属一新种及其属征的 修订(蚤目:角叶蚤科)*

2020-06-05 11:06龚正达李四全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滇西北新种后缘

龚正达 李四全

(1.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云南省虫媒病毒研究中心,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 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普洱 665099; 2.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云南大理 671000; 3. 怒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泸水673200)

罗氏蚤属RowleyellaLewis, 1971是角叶蚤科Ceratophyllidae Dampf, 1908下的一个小属,全世界仅发现3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山地的尼泊尔和我国滇西北横断山区高黎贡山一带,包括分布于尼泊尔中部山区的树栖罗氏蚤RowleyellaarboreaLewis, 1971、我国滇西北高黎贡山山脉北部的贡山罗氏蚤R.gongshanensisGongetDuan, 1989和南部的怒江罗氏蚤R.nujiangensisLinetXie, 1990 (Lewis, 1971;龚正达等,1989;林家冰等,1990;解宝琦等,2000;吴厚永等,2007)。近期,在检视以往采集于滇西北怒江州福贡县高黎贡山山脉中部山地的蚤类标本中,发现罗氏蚤属1新种。记述如下。

福贡罗氏蚤,新种Rowleyellafugongensissp. nov.

鉴别特征各足第5跗节的第1和第3对侧蹠鬃略移向于腹面;♂第8背板背缘内侧具小棘区;第8腹板有发达的端膜;抱器体腹缘明显圆凸和基节臼鬃位于后缘中点之上,不动突宽短且末端钝圆;可动突宽大和后缘具6根刺鬃(亚刺);第9腹板后臂后缘具深凹并形成两叶;♀第8腹板长鬃少和肛锥背鬃退化等符合罗氏蚤属的基本特征。本新种与贡山罗氏蚤RowleyellagongshanensisGongetDuan,1989、怒江罗氏蚤R.nujiangensisLinetXie,1990和树栖罗利蚤R.arboreaLewis,1971相近,但具以下特征可资区别:(1)♂可动突形状特异,呈长三角形,端部尖和无后端角,后缘6根刺鬃(亚刺)中的5根都位于中点以下;(2)柄突宽短,前端上翘;(3)第9腹板后臂后缘的凹陷较浅,腹膨宽大近长方形,并明显宽于端部;(4)阳茎钩突端部窄且呈鸟头状下弯;(5)♀第7腹板后缘腹叶明显长于背叶,腹缘通常具浅凹。

形态记述头部 额突位近额前缘下1/3处(♂)或下1/5处(♀)。额鬃1列♂3根,另在触角窝前还有2~3根小鬃;♀4~5根。眼鬃列3根鬃。后头鬃3列:1、2、7~8根。眼大近卵形、色深,中区色淡。触角柄节基部具小鬃6根,端部具小鬃10~13根。梗节端缘的长鬃长可达棒节的第6~8小节。下唇须6节,其长度达或略超过前足基节末端。

胸部前胸背板背部宽于腹部,背部宽稍大于背栉长度;栉刺共18(16~20)根,整体向下略弯,末端略尖;背板鬃1列,共12根(♂)或11~13(♀)。中胸背板假鬃数共8(7~10)根;后胸背板端小刺数共2(2~3)个;后胸后侧片鬃3列,♂共7(6~8)根,♀5~6根。前足基节外侧鬃约30(28~33)根;后足基节内侧亚前缘鬃约8~9根。各足胫节后缘有6个切刻,后足胫节外侧近后缘具鬃1列8~10根。

各足第5跗节具5对侧蹠鬃,第1、3对侧蹠鬃略移向腹面,另近末端中部还有1对小刺鬃和侧边具小刺鬃多根。后足第2跗节长度约等于3、4节长度之和,其端长鬃可达第3跗节的3/5(♂)处或4/5~3/5处(♀)。

腹部第1~7背板鬃列和鬃数:♂1背板具鬃3列(2~3、4~7、6~9根);2背板具鬃3列(2、4、7~8根);3背板具鬃2列(4~5、7根);4背板具鬃2列(3~4、7根);5背板具鬃2列(4~5、7根);6背板具鬃2列(3~4、7根);7背板具鬃2列(2~3、6~8根)。♀ 1背板具鬃3列(1~2、4~5、5根);2背板具鬃3列(1~2、4~7、6~7根);3背板具鬃3列(0~1、4~5、6~7根);4背板具鬃2列(4~5、6~7根);5背板具鬃2列(3~4、6~7根);6背板具鬃2列(3~4、6~7根);7背板具鬃2列(1~3、5~7根)。第2~7背板气门下各有1根鬃。第1~6背板后缘端小刺数♂:2、2、2、2、0、0;♀: 2、2、2、2、0、0个。臀前鬃:♂1根,其基部的背、腹侧各有1根小鬃;♀3根,中位者最长,上和下位者较短约等长,其长仅达中位长鬃的1/3~2/5;肛锥长约为基部宽的3倍,其背鬃明显退化,明显小于腹鬃。

变形节♂第8背板较宽大(图2),背缘具小棘丛区,有缘及侧长鬃11~12根,其中1根位近腹缘。第8腹板具发达的端膜,后部亚端具粗长鬃1根;第8、9腹板之间具发达的节间膜。可动突长三角形(图1),基部最宽和具后下角,从中部起至端部逐步渐尖,明显高于不动突。可动突后缘具刺鬃6根,其中除上位最长者一根位于亚端部外,其余5根都位于后缘中点以下区域;不动突宽短,近三角形,末端钝;基节臼鬃2根,位于抱器体后缘中点以上区域;抱器体明显腹凸呈半圆形;柄突宽短,末端上翘。第9腹板前臂整体较宽,前端似人足状;后臂端段窄长,末端圆,前缘具1根长鬃和数根小鬃,端及亚后缘具小鬃约20余根;中段腹膨宽大略呈长方形,明显宽于端段,上具3~4根亚刺鬃;臀板背面较平直,有窝孔数共40个左右。阳茎钩突发达,腹向弯曲且前端部渐窄,整体呈鸟头状(图3)。♀(图4-A、C)第7腹板后缘突出的腹叶上方与甚短的背叶钝角之间具浅弧形宽凹,腹叶的腹缘常略凹,具侧鬃1列4或5根,稍前有小鬃约3根。第8背板后半部具长鬃约10根,生殖棘鬃5根,或另有小鬃几根。第8背板气门长约为宽等2.5倍,臀板窝孔数约35个。受精囊头、尾分界明显,尾基插入与头相接部分;头部背腹缘对称,长于尾部;尾部末端具乳突。

正模♂(体长3.0 mm),副模3♂♂(体长平均约3.1 mm)、4♀♀(体长平均约4.0 mm),于2006年11月采自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高黎贡山常绿阔叶林(27°00′N, 98°50′E),海拔约2 450 m的灰头小鼯鼠云南亚种Petauristacanicepsclarkei体上。其中,1对副模标本赠存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标本馆;其余模式标本存放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采集地,云南福贡县命名。

讨论罗氏蚤属GenusRowleyella是Lewis仅根据采自尼泊尔山区橙腹松鼠Dremomyslokriah树栖罗氏蚤Rowleyellaarborea单一模式种命名的(Lewis, 1971),并列出多达20条鉴别特征用与角叶蚤科其他各属予以比较和区别,但当时对该属主要特征的界定并不是很明确。此后,随着该属贡山罗氏蚤R.gongshanensisGongetDuan,1989和怒江罗氏蚤R.nujiangensisLinetXie,1990在中国的报道,作者(龚正达,2007)曾对该属鉴别特征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厘定。

图1~3 福贡罗氏蚤,新种 ♂ (正模) Figs.1-3 Rowleyella fugongensis sp. nov. ♂ (holotype) 1. 变形节; 2. 第8腹节背板;3.阳茎. 1. Modified abdominal segments; 2. Tergite Ⅷ;3. Aedeagus.

图4 福贡罗氏蚤,新种 ♀Fig.4 Rowleyella fugongensis sp. nov. ♀A. 变形腹节; B. 肛锥(副模); C. 第7腹板后缘变异(副模).A. Modified abdominal segments of female;B. Stylet(paratypes);C. St. Ⅶ variations (paratypes)

目前,随着本新种的发现和部分形态特征的变化,在认知上又有了进一步新的理解及深化。因此,根据现有4个物种的共同特征,亦将该属鉴别特征作如下修订:

(1)各足第5跗节的第1和第3对侧蹠鬃略移向腹面;♂(2)第8背板背缘具小棘丛区,除背部长鬃区外,下部近腹缘具一根粗长鬃(图2);(3)第8腹板具发达的端膜和节间膜(图1);(4)抱器体腹缘显著圆凸,基节臼鬃位于其后缘中点之上;(5)不动突宽短且末端钝;(6)可动突宽大,基部最宽,后缘具6根刺(亚刺)形鬃;(7)第9腹板后臂端半后缘具深凹并形成2叶;♀(8)第7腹板长鬃较少,通常仅有1列3~5根;(9)肛锥背鬃明显退化(图4-B)。

此外,既往调查记录看出罗氏蚤属的宿主多见于为树栖型的松鼠科各属如:纹腹松鼠、珀氏长吻松鼠、橙腹松鼠,也见于其他多种地栖啮齿动物。本新种蚤和鼯鼠科灰头小鼯鼠作为宿主动物的发现,拓宽了我们对该属的特征及其宿主动物种类的认知范围,也提示了鼯鼠科动物可能才是该属蚤类主要宿主。罗氏蚤属目前主要是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滇西北横断山区一带,由于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复杂多样,鼯鼠科和松鼠科动物的属及种类都非常丰富。作者认为随着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和滇西北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区域蚤类及其宿主动物,尤其是鼯鼠科动物及寄生蚤类区系调查的深入,推测该蚤属的物种数应还会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致谢袁新华、李章鸿、恒明江、李杰聪、高卫黎等同志参加现场标本采集,福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现场调查中给予大力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滇西北新种后缘
一株分离自四川温泉的嗜热鞘丝藻新种鉴定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西藏发现植物新种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滇西北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课程改革关联性研究
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策略和绩效评价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