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照西药治疗痤疮疗效比较系统评价*

2020-06-05 10:21陈林玲杜元灏韩佳炜查庆平
陕西中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痤疮皮损西药

陈林玲,杜元灏,李 晶,韩佳炜,查庆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与毛囊皮脂腺堵塞毛囊孔、毛囊内微生物的感染、代谢紊乱、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另外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均可成为加重或促发因素[1]。中医学称之为“皶”、“痤”,认为本病发生与风热、湿热及痰瘀密切相关,主要涉及肺、脾、胃等脏腑。可形成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瘢痕等皮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2]。针灸治疗痤疮的疗效与年龄密切相关,好转及无效者多为13至20岁之间的患者,因为此阶段雄性激素、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所以导致复发率较高[3]。导师杜元灏教授将寻常痤疮(Ⅰ度)纳入Ⅰ级针灸病谱[4]。本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基于现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旨在评价针灸和西药治疗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资料与方法

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CNKI、WanFang Data、VIP、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文检索词:针刺、针灸、火针、梅花针、刺络拔罐、自血、耳针、痤疮、粉刺、青春痘、暗疮;英文检索词:Acupunctur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fire needle、pyonex、winding cutem、autohemotherapy、earpins、acne、comedo、pimple、whelk。不能获取的文献通过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

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发表的RCTs,无论是否使用盲法;②研究对象:痤疮患者且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一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临床皮肤病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Pillsbury及国际改良痤疮分级法;③干预措施:治疗组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不限,对照组采用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推荐治疗方案中的药物治疗;④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皮损积分、复发率。

3 排除标准 ①动物实验、综述、会议论文等;②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痤疮;③数据不完整或重复发表的文献;④诊断标准不明确的RCTs和所有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⑤治疗组中还有其他干预措施。

4 资料提取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有题目、作者、发表年份、文献一般情况(疗程、样本量、干预措施、结局指标)、改良的Jadad量表(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或退出情况)等。

5 统计学方法 用RevMan 5.3进行分析。二分类变量选择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尺度指标,连续变量用均数差(MD),计算可信区间(95%CI),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χ2检验进行结果间的异质性分析,当P≥0.10或I2<50%时,说明结果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描述;当P<0.10或I2>50%时,则说明其结果存在异质性,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描述,然后对结果进行偏倚及敏感性分析。

结 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见表1。 最初共检索到文献3663篇,其中Pubmed有203篇,The Cochrane Library有47篇,Medline有73篇,CNKI有1149篇,VIP有1258篇,WanFang Data有933篇,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17.0中,查重后删除1471篇,阅读题目和摘要,初筛排除不相关文献2098篇,剩余文献94篇,随后下载94篇文献并阅读全文,进行复筛,最终纳入文献13篇,总共纳入研究对象1099例,治疗组550例,对照组543例,退出与失访6例。13篇均为中文文献,发表时间为2006-2018年。纳入文献一般情况、改良的Jadad量表评分(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

表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注:①总有效率;②皮损积分;③复发率

2 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1 随机序列的产生:1项[13]研究采用区组随机分组,12项[7-12,14-19]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上述13项研究的风险评估为“低风险”。

2.2 分配隐藏:有1项研究[13]描述了随机方案的隐藏,评估为“低风险”,其余均判断为“不清楚”。

2.3 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所有研究均没有提及使用盲法,风险评估为“高风险”。

2.4 研究结局盲法评价:所有研究均未对盲法结局评价,但结局不太可能受盲法缺失的影响,保证了结局的盲法评价,且不太可能破盲,判断为“低风险”。

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3项[7,12-13]研究报告了退出及失访人数,其余研究未报告但没有影响研究结果,所以风险评估为“低风险”。

2.6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所有研究均报告了原计划的指标,风险评估为“低风险”。

2.7 其他偏倚: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判定13项研究是否有其他偏倚,所以风险评估为“不清楚”。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价结果(图1、2)。

3 结局指标

3.1 针灸对照不同药理作用的西药治疗痤疮总有效率比较:纳入13项研究,均为针灸对照常规西药治疗痤疮,对照组的治疗药物药理作用不一样,Meta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P=0.9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1.17,95%CI[1.12,1.22],Z=7.03,P<0.00001,有限证据支持针灸治疗痤疮较西药有良好的疗效优势(图3)。

图1 风险偏倚图

图2 风险偏倚总结图

图3 针灸对照不同药理作用西药治疗痤疮总有效率比较

3.2 针灸对照西药治疗痤疮前后皮损积分比较:有3项[11,15-16]研究以皮损积分为结局指标,由于3项研究都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评价标准,采用MD效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D=-2.91,95%CI[-6.89,0.80],Z=1.54,P=0.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 针灸对照西药复发率比较:有3项[11,17-18]研究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P=0.02,I2=7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RR=0.65,95%CI[0.20,2.05],Z=0.74,P=0.4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4 其他结局指标:1项[9]研究报道针灸降低患者血清IL-6水平优于异维A酸胶丸;1项[11]研究报道针灸降低痤疮患者血清IL-1α水平优于米诺环素胶囊;1项[19]研究报道针灸降低痤疮患者临床症状评分(GAGS)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Acne)方面优于异维A酸胶丸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

3.5 安全性评价:有7项研究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4项[7,12-13,17]报道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皮损处有刺痛感和灼热感,但可以耐受;两项[9,18]报道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针后出现皮下血肿,均在疗程结束后两周内消退;两项[7,11]报道对照组共有35 例出现轻微腹痛、头晕、恶心等,8例出现较重的红斑、灼热;3项[9,12,18]报道对照组有40例出现口干、脱屑、皮肤干燥、瘙痒。由此可知,针灸带来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说明针灸治疗痤疮相对西药更安全。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对照西药治疗痤疮在总有效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在皮损积分和复发率上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针灸治疗痤疮在疗效上优于西药组,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且本研究还有一些局限性:①所纳入的文献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及结局指标也有所不同,在我们以后的RCT设计中应重视统一标准;②只有2项研究[9,11]采用血清IL水平作为结局指标,为了增加结果的客观性,建议多使用客观指标;③所有文献未使用盲法,存在实施偏倚、测量偏倚;且未检索到国外文献,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性偏倚;④没有研究进行样本量的估算,并且大部分研究样本量并不大,所以需要RCTs来验证。

总体来说,痤疮发生发展原因很复杂,治疗方法也比较多样化,一项研究[20]显示,应用果酸活肤治疗痤疮,能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对于炎性痤疮及痤疮瘢痕等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研究[21]显示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相比单一的中药或光疗法更有优势,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综上所述,有限证据支持针灸治疗痤疮在总有效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结论尚需更严格、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痤疮皮损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