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区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的调查及干预效果分析

2020-06-05 05:06何玥王恒飞李官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8期
关键词:病区资料护理人员

何玥,王恒飞,李官香

(贵州省职工医院 心身疾病科,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医护人员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英雄主义心理在群体中蔓延。尽管请战人员增多,对奔赴前线及一线工作怀有强烈意愿及热情,但心理准备不充分[1]。进入战区后面对真实疫情情况,心理状态受到波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无法正常休息,初期病人的不理解及不配合,尤其是在面对病人离世时,震惊、恐惧、自责、遗憾、惋惜等情绪逐步呈现,到最后多数护理人员出现各种心理应激反应[2]。本文调查分析了新冠肺炎病区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及干预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20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选取新冠肺炎病区护理人员80 名,将其随机分为A、B 两组,各40 名。A 组年龄25-41 岁,平均(30.3±2.4)岁;男/女为34/6。B 组年龄24-41 岁,平均(31.2±3.2)岁;男/女为35/5。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

1.2 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3](SAS)调查,前者主要调查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和认知水平,后者调查护理人员焦虑情绪,分值0-66 分,分值>35 分即存在焦虑症状。A 组接受心理疏导,即通过辅导讲座、小组谈话等,调动积极心理防卫机制,并提升其认知水平,具体为:首先提升护理人员适应应激的能力,作为认知的基础,能力和知识尤为关键,因此可通过讲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予以强化和提升,促使其对自身实际应变能力有正确评价,并客观的接受和看待应激环境。也可通过宣泄和疏导等调动心理积极防卫机制,以更好的适应疫区工作环境。其次对护理人员采取科学化管理,在管理工作中,需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以及影响因素予以观察和了解,并给予其关心体恤和教育管理,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最后是采取有效对策稳定其职业心态,可对护理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其发生不良心理的因素进行了解,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缓解和消除。B 组未接受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个组别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即观察SAS 评分与常模的对比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汇总并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百分比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 检验。当P<0.05 时,说明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经调查,本组80 名护理人员均存在自我评价丧失、认知力缺乏、焦虑等应激反应。

2.2 两个组别SAS 评分与常模对比。下表1 显示,经干预后,两个组别SAS 评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A 组明显低于常模和B 组(P<0.05),而B 组明显高于常模(P<0.05)。

表1 两个组别SAS 评分与常模对比

表1 两个组别SAS 评分与常模对比

注:与常模对比,#P<0.05;与B 组相比,*P<0.05。

组别 n SAS 评分常模 29.8±10.1*A 组 40 28.5±6.2#*B 组 40 36.1±7.8#

3 讨论

随着2019 年末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大爆发流行以来,多数病人一经发现疑似或确诊后,均需接受隔离观察,而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重的工作量,由于病人理解度较低,护理人员自我成就感下降,各方的督导及检查,形成自我认同危机,并且由于该时段工作繁琐性剧增,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出现了较大的波动[4]。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新冠肺炎疫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应激反应,其中焦虑心理最为严重。而针对此种情况,通过对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干预后两个组别SAS 评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A 组明显低于常模和B组(P<0.05),而B 组明显高于常模(P<0.05)。可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焦虑心理[5]。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病区护理人员均存在一定心理应激反应,且焦虑心理严重,而通过调动心理防卫机制、提升认知水平等予以干预,则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病区资料护理人员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