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涛,李英,邓成俊,陈峻,杨建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8)
在临床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组织嗜性与宿主年龄和免疫状况密切相关,新生儿、婴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及属于生理性免疫低下人群,易导致原发感染。而婴幼儿期原发感染者,常表现为肝脾受累,临床可呈黄疸型或无黄疸型或亚临床型。有轻-中度肝大和质地改变,常伴脾大;黄疸型常有不同程度胆汁淤积;血清肝酶轻-中度升高[1]。在严重时可导致继发性感染或者肝功衰退,甚至对小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对患儿以及其家庭而言至关重要,据相关文献记载,更昔洛韦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且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为验证此结论,选取了我院90 例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做了分组研究,详情可见下文所示。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90 例,将所有患儿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 例。在研究组患儿中,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1-10 个月,平均(2.9±0.4)个月;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1-9 个月,平均(3.1±0.5)个月。经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患儿性别以及年龄等进行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不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在所有患儿采取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情况下,给予对照组患儿更昔洛韦(国药准字H20030419,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诱导治疗2 周,根据患儿情况给予患儿每日两次,每次5 mg/KG、间隔12 小时滴注(静滴>1 h);维持治疗:5 mg/kg,1 次/d,连续7 d,间隔1 周后再次维持,总疗程约四周,在治疗四周后进行效果评价。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进行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19980004,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日2-3 次,每次1-2片,根据患儿情况增减药量,连续用药四周,进行效果评价。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加以生活与护理干预。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患儿经治疗后患儿巨细胞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黄疸消退视为显效;患儿肝脾缩小,黄疸与肝功有良好改善视为有效;患儿病情无任何变化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对两组患儿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下降、白细胞降低、消化道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患儿所有相关资料数据均行SPSS 17.0 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 值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 的差异性时,证明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经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经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对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汇总,经计算对比,研究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存在临床可比性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目前在临床中,人细胞病毒性肝炎在婴幼儿患者中常见,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差,在发病后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患儿可造成严重的影响,累及患儿其他多个脏器,因此对于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并同时进行保肝护肝是非常关键的[4-5]。在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肝炎的以往治疗中,多单纯针对抗病毒治疗,忽视了小儿脏器所受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对小儿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采取更昔洛韦与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了我院90 例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做了研究分析,以45 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单纯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另外45 例患儿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更昔洛韦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经对比发现,在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反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可比性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全文所述,对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更昔洛韦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的方式效果显著,弥补了单纯采用更昔洛韦的不足,能够减少对患儿肝脏的伤害,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并可明显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