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平
(泰安市立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高血压脑出血(HICH)可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影响脑干等组织的正常功能,且该疾病起病急促,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病情高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甘露醇是常用脱水剂,对各种因素引发的脑水肿均有满意疗效,但相关资料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对HICH后并发脑水肿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2]。丁峰等[3]研究显示血清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可能与脑出血病情相关,但现阶段关于HICH并发脑水肿患者体内pro-BNP和FIB水平的变化与甘露醇疗效关系的研究资料甚少。故此,本研究对我院接受甘露醇治疗的老年HICH并发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 例老年HICH并发脑水肿患者。其中男51 例,女45 例,年龄63~89 岁;高血压病史4~17年;合并糖尿病9 例,高脂血症14 例,吸烟史38 例;入院前收缩压(149.3±14.2)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8.3±9.1) mmHg;脑出血量(40.6±8.7) mL。
纳入标准:HICH患者的诊断标准依据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3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分级3级;患者起病后24 h内入院,出血量≥30 mL;患者入院后接受规范治疗后1周出现病情加重,经诊断为脑水肿。排除标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肿瘤、脑血管瘤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近一个月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降血脂类药物的患者。
患者均在出现脑水肿1 d内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每次125 mL。需依据患者血肿大小和占位效应确定每天的给药次数,中线移位<1 cm或(和)出血量<50 mL患者每天给予2次甘露醇治疗;中线移位≥1 cm或(和)出血量≥50 mL患者每天给予3次甘露醇治疗[4]。治疗5 d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颅内压适当调整甘露醇的用药次数和用量,周期均为10 d。
1.4.1 观察指标
于患者并发脑水肿治疗前、治疗3 d、治疗6 d、治疗9 d、治疗12 d时检测其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三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
1.4.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4,6,8,10 d取5 mL静脉血,5 000 r/min离心,静置10 min后取上清液,置-20 ℃冰箱保存待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我院酶标仪型号MK3,美国thermo公司生产)检测pro-BNP和FIB水平,上述试剂盒均购自罗氏公司,操作均以试剂盒说明书和仪器说明书为准。检测完毕5 min后进行NIHSS评分[5]。
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价,其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4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4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ro-BNP和FIB水平[6]。
在治疗后第3天患者的pro-BNP和FIB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呈轻度增高,在治疗后第6,9,12天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脑水肿患者血清pro-BNP,FIB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1,r=0.296,P<0.05)。
根据mRS评分,预后良好组63 例,预后不良组33 例。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pro-BNP,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表3)。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发病人群以老年男性为主,冬季为多发期,高血压会导致脑部小动脉出现病理性变化,使小动脉管壁发生纤维样或玻璃样变性、缺血、坏死及局灶性出血[7]。患者血压异常升高极易导致脑出血,进而引发局部缺血及脑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甘露醇是常规高渗降压药和脱水剂,也是临床抢救脑部疾病的常用药。甘露醇进入机体后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组织脱水效果明显,而且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该物质不易被肾小球重吸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后可使尿液渗透压明显升高,带走大量水分从而起到脱水效果,可用于治疗脑瘤、颅脑外伤及脑组织缺氧等脑部疾病引发的水肿[8]。Goya等[9]研究显示甘露醇可在促进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Ojji等[10]研究显示老年HICH并发脑水肿患者经过甘露醇治疗后,脑出血和脑水肿病情出现恶化迹象,因而其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pro-BNP是由B型钠尿肽(BNP)裂解产生,与BNP功能相似,具有较高的血清浓度和稳定性,且半衰期较长,较BNP可更好地反映患者高血压等疾病的变化情况[11]。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也是纤维溶解系统的重要指标,可促进凝血级联反应,也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有学者研究发现pro-BNP和FIB水平变化可能与脑出血及其继发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12-13]。故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脑水肿应用甘露醇治疗后pro-BNP和FIB变化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
表1 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及NIHSS评分变化趋势
表2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变化分析
表3 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FIB水平变化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第3天患者的pro-BNP,FIB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呈轻度增高,在治疗后第6,9,12天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脑水肿患者血清pro-BNP,FIB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pro-BNP,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预后不良组(P<0.05)。分析如下:HICH合并脑水肿患者血清pro-BNP,FIB均较高,主要机制可能是HICH可激发患者的纤溶系统,短期增强其纤溶活性,而FIB是反映患者纤溶活性的重要指标,可出现代偿性和应激性水平升高。BNP主要由心室细胞分泌,脑水肿和高血压均可间接影响患者心室的容量负荷和心室壁张力,导致患者体内BNP水平迅速升高,且HICH和脑水肿产生的颅内高压可促进BNP的分泌,而pro-BNP是BNP的裂解产物,其浓度可随BNP浓度升高而增加[14-15]。本研究HICH合并脑水肿患者经甘露醇治疗后血清pro-BNP,FIB水平可出现短期应激性升高,经过6 d治疗后开始出现明显降低,这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提示血清pro-BNP,FIB水平可能与神经功能有关。推测甘露醇治疗HICH合并脑水肿患者可能是通过降低水肿对脑组织和神经的压迫和影响纤溶系统,降低患者血清pro-BNP和FIB水平。但是鉴于本研究周期较短和样本量较小,甘露醇治疗HICH患者并发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血清pro-BNP和FIB变化对其疗效的影响还需进行大样本和长期研究。
综上所述,血清pro-BNP,FIB水平变化与甘露醇治疗HICH并发脑水肿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有一定相关性,可以通过监测其变化指导治疗及分析患者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