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野和小视角

2020-06-04 21:55廖木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大视野写作

廖木花

摘 要: 面对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教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要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借助一定的思维工具,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寻找小的切入点,又能展示一个非常广阔的视野,是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本文通过介绍五种思维工具,试图帮助师生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大视野 小角度 思维工具 写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25

一拿到作文題目,老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往往大谈立意和结构的重要性,老师讲起来津津有味,可学生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仍是一头雾水,不懂得如何下笔。那是因为老师授课的内容没有与学生的实际建立联系。如何把复杂、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具体、直观的方法,助推写作教学呢?提供思维的工具无疑是一种好的做法。若学生思维的经历和过程有迹可循,自然能书写出来。

什么是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思考的过程。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思考的过程,更注重结果和答案。事实上,唯有找到源头,才能解决学习存在的问题。如写作偏题、重点不突出等。

为什么会产生诸多问题?就必须先问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构思的?你要具体描述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可能是没有建构写作的思维模型,可能是不懂得如何审题,也有可能是在构思的源头上出现问题。可见,关注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关注思维。

那么,如何关注思维呢?需要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文章,但一定适应大部分文章。思维工具有两个原则,一是多,另一个是趁手。什么是趁手?即觉得有用。从写作角度来看,最难处理的问题在于选材和立意。学生往往感慨“胸中无丘壑”,或者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从功利心的角度看,这样的困难一时难以解决。怎么办呢?我的观点是做好审题构思,选材和立意也就呼之欲出了,即在审题过程中自然生发、调动生活中的积累。小角度切入,却能产生大视野的效果,使得文章大气,有风度。

下面介绍四种思维工具:语义分析、境界分析、对立统一和思维坐标。

一、语义分析

曾经在地铁站上看到这样的一则广告:如何理解“赢”,采用拆分法,“亡”理解为要有牺牲和拼命的精神,“口”为宣传,“月”为要有时间观念,“贝”为要有经济支撑,“凡”为不忽略小事,只有具备这五项内容,做事不赢都难。

我们发现,对字的“说文解字”,更能理解字的内涵。即写作话题中,若能对话题进行语义分析,就容易破题了。如2019年上海中考作文题《这事,真带劲》,先对题目进行解读,关键字眼在“劲”,什么叫劲?通过偏旁的认识,可以理解为“力度”。“带劲”就是有力度,指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让人觉得心情不一样,具体指什么并没有明确,只有自己知道。那么,什么让我们觉得带劲呢?是“事”,不是人。可见,这篇作文指向的是写事的文章而不是写人的文章。若是这样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重点了。

二、境界分析

即要对话题进行分层级讨论,深入地剖析。

还以2019年上海中考作文题《这事,真带劲》为例,由字面上的意思了解到写作的重点在心理上的快乐,即带劲,这是表层的含义。若是思考问题只到这个层次,文章的立意必然较浅,于是继续深入挖掘,带劲的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对自我精神的启迪和浸染。由浅入深地理解题意,增加文章思想的深度,是由浅层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跳跃。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一起喝茶,喝茶是表层的现象;再来谈品茶,这是另一层境界;若喝的不是茶,而是一种文化,这样的境界分析已经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有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写作的构思和结尾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三、对立统一

2019年上海中考作文题《这事,真带劲》,如何强化“带劲”之感,才让读者有一种真实之感,除了正面的描述之外,是否可以考虑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理解。什么是不带劲的?“明知可为而不为”这是不带劲的;若是“明知可为而为之”,这是带劲的;若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带劲吗?两者比较,高下自不必说。

再如不同的人遇到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若是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拿起这颗炸弹,带劲吗?我们的答案是当然不带劲,因为小孩子无知,不知道这颗炸弹的危险性。但若是拆弹专家呢?明知危险却义无反顾地拆弹,面对这样的险境,对于我们而言,那是真正的“带劲”,这是真正的勇敢。可见,这样的思维工具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经历作为写作的素材。

四、思维坐标

数学学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写文章能不能像数学那样实现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建立思维坐标,从简单的一级坐标到二级坐标再到复杂的多维目标,关注学生的思考经历和写作轨迹。

什么是一级坐标?即一个话题的两个端点,对立统一,可以采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方法。此种思维工具,上文已有呈现,不再赘述。

什么是二级坐标?我们关注的人无非是我和别人,关注的事无非是已知和未知。这四个维度可以这样思考:第一,他人知道的我也知道,这是常识,我不写,或者少写;第二,他人知道而我不知道的,这是知识的盲区,暂时我没办法写;第三,他人不知而我也不知,这是知识的空白,有待挖掘;第四,我知道而他人不知道,这是隐私,这一部分最具有解释力,是写作的重点。写作重在表达,也可以通过建立坐标来展现思维的过程;通过分析,使作者了解写作的重点及作者的擅长之处。

什么是多维坐标?当我们拿到一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思考问题。如以地铁上抢座位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从抢座位的方式来思考。在地铁上是抢座位还是挤座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抢座位说明本来有位置;若是挤位置,说明是没有位置但有缝隙。中国地铁的座位按照中国人的体形进行设计,一般来说人坐下后会留有缝隙。而当一个人为了一时痛快而不顾素质时,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道德品质呢?也可以从褒贬评价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由一种现象看社会的变迁。多维坐标的建立,使得文章更有纵深感,更有文化的厚度,这就是写作中的大视野。

除了上述四种思维工具外,追问法也是作文审题构思中常用的工具。

何为追问法?即对话题进行层层追问,直达问题的核心,再根据追问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文章的聚焦点。这一方法也能使文章的结构不至于出现混乱。

如作文话题“被需要”,如何思考这个话题?可以用之前所述的语义分析和对立统一来思考,先说“需要”,指的是对我有用而且是我缺乏的;“被需要”应该是对立面,指的是对别人有用,别人也需要我。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追问法来思考:1.被谁需要;2.被需要的是什么人;3.什么时候被需要;4.为什么被需要;5.如何成为被需要。种种追问解决了写作的框架,接下去是视角的选择,即聚焦于一个视角,如被谁需要,可能是亲人、朋友,也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在这样的追问中,文章的结构自然生成。

综上所述,思维工具不仅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构思难和结构梳理难的问题,更帮助学生关注思考的过程。上海市特级教师邓彤说:“结构是文章的品相,视角是写作的特质,视野是思维的广度。”有了好的结构,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巧用小视角和大视野的思维工具助力写作教学,可以让写作不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 易贞贞《在写作课题共生思维之花》,《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6期。

[2] 余昆仑《浅谈语文学科思维品质培养与提升》,《中国考试》2019年第2期。

[3] 尹春梅《用思想点亮作文—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4] 何捷《基于写作思维的典型问题辨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年第5期。

(本文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有声作文”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48)

猜你喜欢
大视野写作
大团队、大格局、大视野、大手笔——张庚学术团队在“新时期”的历史贡献述略
看待现代诗词入史问题要有大格局大视野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大视野
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