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忠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必须积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即为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证明。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现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14
名著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基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应遵循名著阅读教学的导向性作用,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价值,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一、当前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现状
在某种程度上,名著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健全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受我国应试教育影响,过度重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语文基础教材为主要側重点,组织学生参与名著阅读的时机有限,对学生名著阅读的要求仅停留在表面,通常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未对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忽视对学生执行名著阅读监督职责,从而导致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将名著阅读教学效果全面体现出来。
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尽管已落实名著阅读指导工作以及阅读成果的检查工作,却未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喜好,片面地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迫使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教学不但无法保证学生名著阅读效率,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给学生后续语文课程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未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对实际阅读能力的影响,仍采用统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导致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还可能对名著阅读产生畏难心理,无法从根本上熟练掌握名著阅读技巧,难以在短时间内综合提高名著阅读能力。
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与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引导者角色,将名著阅读教学渗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名著的独特魅力,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真正为核心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策略
1.基于学生兴趣开展名著阅读教学
在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名著内容的中心思想和实质内涵有正确认知,鼓励学生深入发掘其涵盖的深刻含义,同时基于学生的兴趣喜好,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层段以及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充分利用名著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名著阅读活动中,深入体会名著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识。
例如,引导阅读《昆虫记》时,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探知欲望浓厚的性格特征,为学生截取较为精彩的片段进行着重讲解,可以采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语言,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充分发掘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述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存活五个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捕获敌人;切叶蜂能不凭借任何工具,精准剪下大小适中的圆叶片做巢穴盖子等奥秘,在帮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的同时,还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进行名著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描述阅读材料中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印象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引进互联网资源,以图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昆虫面貌,开阔视野和眼界。
2.结合学生阅读能力安排适当的阅读任务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注重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名著阅读任务,还应采用合理方式严格督促学生认真执行阅读任务,保证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初中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统一的阅读教学方法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缺乏一定挑战,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名著阅读活动的主动性。而针对思维能力薄弱的学生,面对难度较高的名著阅读任务,他们很可能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从而导致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畏难情绪。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名著阅读任务,结合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合理划分不同层次,为每一层次学生分别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水平,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为后续名著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例如,开展名著导读《红星闪耀中国》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学生实际阅读能力设立若干名著阅读小组,针对不同层次小组成员分别实施阅读指导,并安排不同阅读任务。针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小组成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梳理事件的前因后果,将主要人物事迹串联起主线脉络,分别对事件的具体过程、历史现状、未来走向进行论述分析;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指导其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内容做好笔记,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和主要事件等。
3.提供多样的名著阅读平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阅读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仅为学生安排相应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具体任务自主完成阅读,不但无法保障学生自主阅读效率,还可能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名著阅读的热情,无形中对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提高造成阻碍。因此,在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工作时,应积极采取有效对策,组织学生参与多样性名著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打造良好的名著阅读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下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名著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致,为日后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例如,在阅读《朝花夕拾》过程中,可以针对阅读材料中鲁迅的个人经历及生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阅读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故事,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经验和看法,同时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鲁迅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这种参与课外活动的方式,不但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名著阅读中,还能促使学生对名著中涉及的文化背景有基本认知,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借助丰富的阅读材料开阔眼界,从名著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其文学
底蕴。
总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基于学生兴趣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结合学生阅读能力安排适当的阅读任务、提供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平台等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从总体上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耿怀青《摭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初中生世界》2019年第32期。
[2] 李学兵《浅谈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语文天地》2018年第11期。
[3] 周小英《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中华少年》2020年第5期。
[4] 俞毅《初中语文整本名著阅读教学初探》,《课外语文》2017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