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卫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属于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古人思想与写作方式和文化内涵同今人存在区别和差异,致使学生学习存在相应的难度,学习效率普遍不足。因此,高中文言文教学阶段,应重视对学习任务群操作模式的有效应用,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学习任务群
前言:
现阶段,高中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深化与快速推进,针对语文教學而言,新课改不但重点强调应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同样应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深入思考剖析,对基础知识加以有效巩固。学习任务群法可以对知识内容做出有效分解,教师通过对此类知识内容的讲授,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使文言文教学效果与质量获得有效提升。
一、学习任务群操作模式的涵义
学习任务群模式,其本质同目标导向法较为现实,新课改标准下,不但局限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教授,同样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关于学习任务群,具体含义为:第一,技能培养。文言文教学期间,基础技能属于关键核心,具体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应学习具备的技能进行深入研究,对总体任务做出有效分解,授课期间对基础技能做出相应的讲授,使学生可以做出有效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第二,情感表达。具体而言,文言文均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情感表达隐晦,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思考分析时,可以对古人行文思路做出相应的了解,如此,不但可以学会如何学习文言文,同样可以对文言文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使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得到强化提升。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操作模式具体应用
(一)学习任务群内容配置
文言文教学期间,若想使学习任务群操作模式得到更加良好的应用,教师应对教学体系涉及的任务做出深入探究,并对分解之后的知识内容同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结合。因此,文言文教学的具体任务主要为:第一,基础技能教育。文言文措辞与行文思路以及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均同现代文存在区别和差异。比如,关于“氓”一文,情感表达方面,主要是被夫家驱逐女子表现出的凄婉以及哀怨,同样可以了解到文章也表现出听天由命的情感。针对现代文,相同故事背景,表达情感则是以抗争以及不屈不挠为主,学生学习期间,较易运用现代文观点,对文言文做出思考分析,致使情感分析出现相应的偏差。因此,基础技能不但包括学生对文言文中使用的字词含义做出学习了解,同样涵盖其对历史背景的认识与研究。第二,文章分析能力。此方面主要是学生可以自主对故事脉络以及叙事方法做出思考分析。第三,知识应用。若想使学生可以对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延伸。
(二)基础技能教育培养
基础技能教育培养期间,具体内容主要涵盖:第一,字词讲解内容,以及文言文创作常用手法,教师开展教学期间,应对教学任务做出仔细分析,比如,关于“过秦论”一文,“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关于“迁徙”一词,文章的具体含义同现代文存在明显区别,现代文同样是基于文言文记性梳理形成的具体含义,仅对其中存在的特殊历史意义做出舍去,教师讲授期间,可对古今含义存在的联系做出具体讲解,使学生可以加深学习理解。第二,历史背景以及作者背景探析。如“过秦论”一文,此文为贾谊所著,其基于部分史料对秦灭亡的具体原因做出认识与分析,不过其提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对此,学界也无法做出定论,而可以知道的则是,商鞅之法,重在耕战,基于本质分析,仅在战国时期可行,秦统一天下之后,应当构建全新法律体系,顺应民心,使人们更加团结,而关于秦始皇,并未对法律体系做出彻底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此类内容做出认识与了解,使学生可以产生充足兴趣,积极主动对文言文做出思考探究。基于情感分析,则以贾谊学派以及思想角度为准,引导学生对其思想做出认识,并结合文章阅读,使学生可以对文章情感做出更加深入剖析。
(三)开展知识扩展应用
学任务群模式下,强调学生应具备良好基础知识,并积极主动学习,对知识做到灵活运用,不过文言文教学方面,教材内容仅仅属于文言文知识的一小部分,学生对教材的学习理解,会对其知识范围与视野产生相应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务必对此加以充分关注,基于文言文历史时间以及作者背景等方面,对阅读内容做出拓展延伸,如“过秦论”一文,教师可结合“春秋左传”有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有效扩展,使学生可以对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2]。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学阶段,对任务群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出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应用期间,应用方式需基于知识拓展、技能培养与核心应用等为教学任务做出科学系统制定,使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切实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成松.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操作模式分析[J].新课程,2019(15):140-140.
[2] 范冠男."语言积累与研究"学习任务群操作尝试——以人教版文言文《满井游记》语言知识教学为例[J].语文月刊,2018,461(10):50-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