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灌肠剂临床使用规律分析

2020-06-04 08:17樊帅珂方晓艳白明
世界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灌肠直肠文献

樊帅珂 方晓艳 白明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使用的灌肠剂的使用规律进行分析,包括灌肠剂的使用温度、体积、疗程等,为以后灌肠剂的使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收录含临床使用灌肠剂经验方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灌肠剂的温度、体积、疗程及使用中药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在临床使用灌肠剂中,温度30~38 ℃,灌肠体积100~200 mL,使用疗程14~21 d。在灌肠剂治疗肛肠疾病的过程中,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治疗肛肠病类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7种。结论:通过对灌肠剂的临床使用进行分析,反映出灌肠剂用于不同疾病时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为“异病同治”提供理论支持,数理统计法是中医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现代化研究方向,为规范临床使用灌肠剂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数据挖掘;灌肠剂;外用;中药;不良反应;关联规则;外用制剂;肛肠疾病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ule of clinical use of enema,including the temperature,volume,course of treatment of enema,so as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enema in the future.Methods:Based on the exprience prescriptions of enema as the material source included by CNKI,Excel 2013 and SPSS Modeler 14.1 statistical software were used as tools,and the temperature,volume,course of treatment and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enema were statistically processed and the association rules were analyzed.Resul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in the clinical use of enema,the temperature is generally 30~38 ℃,the volume of enema is generally 100~200 mL,and the treatment course is generally 14~21 days.In the process of enema treatment of anorectal diseases,the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treatment of anorectal diseases has the highest association intensity of 7 combinations of drugs.Conclus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use of enema,it can reflect the law of drug us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tibility when enema is used in different diseases,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diseases by the same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law of drug u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provides a modern research direction for guiding clinical drug use,and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standardizing the clinical use of enema.

Keywords Data mining; Enema; External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dverse reactions; Association rules; External preparations; Anorectal diseases

灌腸疗法是以中药药液或掺入散剂灌肠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灌肠疗法起源较早,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用猪胆汁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至近代,灌肠疗法发展比较迅速,应用于多种局部及全身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如用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通过实践证实,本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黏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黏膜的不良刺激。近年来有很多医院用灌肠疗法治疗输卵管不通,轻度粘连引起的不孕。

灌肠主要是以清洗灌肠为主要目的。目前常见的灌肠剂分为3类,包括泻下灌肠剂、给药灌肠剂、营养灌肠剂等。由于直肠的优良吸收特性,除了直肠病变影响吸收不能通过直肠途径给药以外,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制成灌肠剂,通过直肠给药。灌肠剂临床多用于昏迷患者、婴幼儿及不能服药和服药困难者;营养灌肠剂很少采用直肠给药方式,多数通过鼻饲给药。易产生首过效应的药物以及易受酶系破坏的药物,通过直肠给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另外,由于灌肠剂避免了对胃部刺激,为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不良气味和味道的药物可以通过灌肠用药。现代临床使用灌肠剂治疗的疾病种类多、操作复杂,其使用规律具有可挖掘性,操作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因此,本研究通过综述灌肠剂临床使用规律,对灌肠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高级检索”的“专业检索”中填入:SU=(‘灌肠剂)*—‘临床使用。时间范围是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共检索到1 091篇期刊文献。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中药组方以灌肠方式给药的临床研究,名中医用药经验且明确提供方剂的文献,文献中有中药方剂全部组成。

1.4 排除标准 剔除重复文献,剔除细胞、动物等基础研究以及综述、理论探讨等非临床研究,中西医联合用药,无具体药物或单味中药等文献。

1.5 数据的规范与数据库的建立

1.5.1 数据库的建立 初步筛选出111篇期刊文献,将文献中111首方剂的基本方进行录入,加减方舍去,以此建立中药数据库。

1.5.2 数据的规范 药物名称、分类、性味归经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1]和《中药学》[2]进行统一。

1.6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 2013对使用灌肠剂的使用方法、灌肠剂温度、灌肠插入肛门深度、灌肠剂体积等进行归纳、总结;对于以灌肠方式治疗肛肠科、妇科疾病的方剂,使用SPSS Modeler14.1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网络化可视分析展示,并利用Apriori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19.0提取公因子,进行因子分析。

2 结果

2.1 灌肠剂的使用方法 在纳入标准的111篇文献中,有95篇明确提到临床使用灌肠剂治疗疾病应如何操作[3-5]。实施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前,应让患者大小便排尽,取患者左侧卧位,指导患者双腿屈曲,以使肛门充分暴露于视野之中。将煎好的中药液使用药液袋装好,冷却至30~40 ℃,使用静脉注射管或者导尿管,将其中一端插入肛门约15~25 cm,以20~30 mL/min的速度将药液缓缓注入直肠,并尽可能让药液在患者体内保留足够长时间。

2.2 灌肠剂的温度 在纳入标准的111篇文献中,关于中药药液直肠保留灌注治疗文献105篇。在使用中药药液进行灌肠时,需先将中药煎煮,待冷却至接近人体温度时方可进行灌肠。根据文献规律总结,煎煮中药的温度一般在36~40 ℃。其中明确提到中药灌肠温度的有51篇文献[6-8]。见图1。

2.3 灌肠剂的使用体积 灌肠剂作为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其给药体积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度。在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中,有97篇相关临床经验表明了药液使用体积[9-10]。见图2。

2.4 灌肠操作常见插入腔道深度 灌肠保留给药是通过复杂的直肠上皮覆盖的丰富的血管来达到局部乃至全身给药的目的的,将药物导入直肠需要借助导尿管等工具,若操作不当,如将运输管插入过深,会戳破直肠,导致二次伤害[11]。成人与小儿的直肠长度不同,因此插入深度也不同。文献分析显示,有46篇临床应用文献中明确提到操作深度。见图3。

2.5 灌肠剂的使用周期 在任何给药方式中,治疗疗程都关系到患者的病情、恢复等,因此,治疗周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研究,有87篇文献对使用疗程、频次做出了详细规定。统计结果显示,灌肠剂治疗1~2次/d,7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2.6 灌肠剂主要治疗的疾病 任何一种给药方式都不仅针对一种疾病,对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其中以灌肠方式给药的主要治疗肛肠科疾病、妇科疾病等。见表1。

2.7 灌肠剂治疗肛肠科疾病中药用药规律

2.7.1 单味中药 将文献中所涉及的42首方剂中的全部中药进行排序,共81种中药,累计出现频数221次。在42首方剂中,使用频数≥5的药物共17种,累计出现114次。使用频数居前3位的中药分别是,黄柏(12次,10.53%),黄连(10次,8.77%),大黄(9次,7.89%)。见表2。

2.7.2 药物功效分类 依据数据库中记录的42首方剂,对其全部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分析。81味中药涵盖17种功效分类,使用频数居前4位的是:清热药(68次,36.0%),补虚药(26次,13.7%),止血药(23次,12.2%)和泻下药(14次,7.4%)。见图4。

2.7.3 药性药味 依据《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分类标准,对纳入标准的高频药物(使用频数≥5)进行药性药味统计分析。如果一味中药有多个药性药味,则全部统计在内。在81味中药中,≥5的中药共有17味。在17味中药里,累计出现28次药味。分析后可以看出:药味苦(12次,42.8%)和甘(8次,28.5%)常見,药性寒(10次,58.8%)和温(4次,23.5%)居多。见图5。

2.7.4 药物归经 依据《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分类标准,对纳入标准的高频药物(使用频数≥5)进行药物归经统计分析。如果一味中药有多个归经,则全部统计在内。在81味中药中,频数≥5的中药共有17味。17味中药中,累计出现53次归经,出现频数居前4位的是:胃经(11次,20.8%)、肝经(10次,18.9%)、脾经(8次,15.1%)、大肠经(8次,15.1%)。见图6。

2.7.5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对高频药物(使用频数≥5),使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Apriori建模进一步挖掘出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为5,提升≥1等条件挖掘出常用方剂中的潜在药物组合,共计得到核心药对组合7个[11]。全部药物组合的提升度都>1,说明这些药物组合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12]。以黄芪为核心药物,6个核心药对组合的统计结果见表3,关联“网络化展示”见图7。

3 讨论

在基于相关灌肠剂的研究中,在灌肠剂的临床使用经验中,对使用灌肠剂的相关使用规则进行了总结。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应用灌肠剂治疗肛肠科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妇科疾病(盆腔炎、妊娠异位)等;灌肠剂温度30~38 ℃(接近人体温度);一般应用导尿管从肛门插入将灌肠剂导入体内,给药体积100~200 mL;插入距离15~25 cm(小儿一般插入深度在15 cm以内);使用灌肠剂给药频率为1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

由于灌肠剂使用主要治疗肛肠科疾病,对其治疗肛肠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治疗肛肠科疾病的中药药剂,一般使用较多的是清热药、补虚药和止血药等;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分析出治疗肛肠科疾病的灌肠剂主要核心药对共7组:桃仁-大黄-芒硝、芒硝-桃仁、芒硝-大黄-桃仁、芒硝-大黄、芒硝-桃仁-大黄、厚朴-大黄、桃仁-芒硝。可见治疗肛肠疾病时主要以活血化瘀药、泻下药和解表药等配伍使用。

灌肠疗法在临床应用普遍,导致灌肠用药时存在不规范的做法,例如随意用片剂或胶囊粉碎后,容易存在药物溶解不全或者溶解不了的问题,使得灌肠的疗效受到影响;另外,药物溶解后存在浓度合适性、刺激性等问题,缺乏必要的研究;灌肠剂量也不容易把握。此外,临床常将很多药物混合后灌肠,容易导致配伍问题出现;且中药材配伍组方没有遵循辨证论治组方原则。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疗效或者毒性问题,甚至对直肠黏膜产生损伤和引起出血等。由于年龄问题,老年人括约肌松弛,灌肠深度过浅会导致药物留存时间过短或者外溢,影响治疗效果[13]。使用的器具及液体必须为医用,否则很容易引发危险。除不洁器具导致的感染外,操作不当还可能引起肠穿孔、过量液体吸收而引起的心力衰竭、电解质失衡等。

中药外用途径多种多样。灌肠作为一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给药方式,常常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医疗灌肠克服了传统中药汤剂的服药困难、病患接受度低的一些缺点。虽然其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尚未有较为规范的使用操作。其用量、用法、入腔道深度等都都未有明确的规定,且在使用时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缺乏统一的处理措施。

外用制剂,一般临床上尚未有较为清晰的规范及使用规律。本实验室在中药外用方面有相应的研究,前期通过对外用制剂进行相关的挖掘,通过分析外用敷贴[14]、熏洗剂[15]、膏剂[16]、凝胶剂[17]和酊剂[18]等相关外用药物的用药规律,总结起草了相关用药规范,揭示了相应的用药规律。

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使用灌肠剂进行归纳统计,分析临床使用灌肠剂的基本规律,以及治疗肛肠病类疾病不同药物配伍的不同功效,以便适应临床需求,反映出灌肠剂用于不同疾病时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为“异病同治”提供理论支持,为灌肠剂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依据,提示数理统计法可以为研究不同药物组合中寻找潜在共性规律提供新方法,为新處方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郭琳,王灿,刘佃温,等.中药外用治疗痔疮特点分析[J].中医学报,2015,30(2):202-205.

[3]王丛礼,洪丽军,赵成彬,等.宁嗽二号微型灌肠剂治疗小儿哮喘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7):29-30.

[4]郑凯,沈洪,汪芳裕,等.健脾补肾、清肠敛疡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9,41(6):817-821.

[5]刘光,赵昂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隐窝炎50例[J].江西中医药,2019,50(9):43-44.

[6]祁芳.红藤汤加减灌肠在预防妇科微创及开腹术后盆腔粘连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2):77-78.

[7]李刚,王文赟,马仲福,等.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小儿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7):76-81.

[8]张基磊,叶焰.玉女煎灌肠治疗阴虚内热型AECOPD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7):12-14.

[9]李燕,许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育患者的护理体会[J].名医,2019,10(7):219.

[10]刘海红,陈冬梅,万朝霞,等.中药灌肠联合消瘀贴对盆腔瘀血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8):1395-1397.

[11]张龙跃,张序瑞.赤芍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19,4(13):138-140.

[12]彭智远,刘旺华,曹雯.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用药规律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140-142.

[13]徐艳,蔚昕然,冉琨,等.3种灌肠方法应用于妇科肠道准备的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2011,6(9):1151-1152.

[14]苗明三,许二平,高婷,等.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应用技术规范(草案)[J/OL].中国实验方剂学志:1-4[2019-12-19].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200154.

[15]苗明三,许二平,武晏屹,等.中药熏洗(浴)疗法应用技术规范(草案)[J/OL].中国实验方剂学志:1-6[2019-12-19].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200153.

[16]苗明三,许二平,武晏屹,等.中药乳膏剂临床外用技术规范(草案)[J/OL].中国实验方剂学志:1-4[2019-12-19].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200149.

[17]苗明三,许二平,陈静,等.中药凝胶剂临床外用技术规范(草案)[J/OL].中国实验方剂学志:1-4[2019-12-19].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200152.

[18]苗明三,许二平,马林纳,等.中药酊剂临床外用技术规范(草案)[J/OL].中国实验方剂学志:1-5[2019-12-19].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200151.

(2020-01-10收稿 责任编辑:芮莉莉)

猜你喜欢
灌肠直肠文献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必须的吗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直肠滴入疗法 不可滥用 王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