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连珊,宋普姣,沈金丹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贵州 贵阳 550002)
患者男,61岁,主诉:右髋部疼痛1年。4年前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其中左下肺结节大小约1.1cm×1.0cm(图1)。2年前自觉触及右颌下包块。查体:右颌下质韧包块,大小约4.0cm×5.0cm,扪及搏动,活动度可,无明显触痛。实验室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66.69μg/L(正常值:0-16.3),余无特殊。
18F-FDG PET/CT显像示:右颈鞘区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均匀,边界模糊,FDG代谢活跃,SUVmax23.0(图2);全身骨骼多发异常FDG代谢增高灶,SUVmax21.8;双肺多发结节较4年前增多、增大,FDG代谢增高,左下肺最大结节SUVmax8.5(图3)。颈部CTA: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团块状不均匀明显强化灶,大小约3.6cm×4.2cm×5.0cm,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二者呈“高脚杯”样改变(图4)。99mTc-HTOC SPECT/CT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示:全身多发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灶;双肺结节未见明显放射性摄取。左下肺最大结节穿刺活检病理为类癌(图5)。免疫组化:Syn(+)、CgA(+)、CD20(+)、CK5/6(-)、CK7(-)、Napsin(-)、TIF-1(-)、CK广(-)、P63(-)、P40(-)、EMA(-)、Ki-67(约1%)。最后诊断:1.右侧颈动脉体瘤并多发骨转移;2.肺类癌并肺内多发转移。
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是分泌性神经元与弥散分布在多种器官与内分泌腺体内的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的统称。发生于DNES的肿瘤即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s)[1]。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及肺类癌都属于NENs,前者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细胞,生长缓慢,多数为良性,患者常表现为胸锁乳突肌内前方无痛性肿块,可伴头痛、声音嘶哑、双上肢乏力甚至晕厥。影像首选CTA检查,表现为颈动脉分叉骑跨于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富血供肿瘤,颈动脉分叉角扩大,呈“抱球征”/“高脚杯”征[2]。肺类癌起源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粘膜下腺体嗜银细胞,临床少见,分化较好,女性为主,与吸烟无关/轻度相关。文献报道周围型肺类癌CT多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边缘光滑的结节,部分可伴钙化,与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炎性假瘤等鉴别困难,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较肺腺癌少见[3]。中央型肺类癌CT表现则无特异性。
NENs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多数分化较好,葡萄糖代谢低,故18F-FDG不是其理想的诊断显像剂,CT及MRI等常规检查诊断特异性亦较低。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是细胞膜的一种糖蛋白,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常常有高表达,利用受体与配体的效应关系,把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引入体内,与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SSTR特异结合进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可达到使肿瘤显像甚至治疗的目的[4]。但该患者肺内结节未摄取显像剂,考虑原因可能为类癌细胞表面表达的SSTR具体亚型与右颈部CBT及骨骼转移灶的受体亚型不同,不能与99mTc-HTOC特异性结合,且笔者以此为依据推测患者骨骼转移灶的原发灶为右侧颈动脉体瘤[5]。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目前常用的显像剂核素主要包括99mTc、64Cu、68G、111In、18F。68Ga由于制备方便且可用于PET/CT显像,图像分辨率较高以及可对肿瘤和器官摄取进行定量分析,目前越来越受到临床科研的重视。且68Ga-DOTATATE PET/CT现已被美国FDA批准可用于表达SSTR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位诊断。另外11C、18F标记的胺前体类NENs PET/CT显像也是研究的热点。
图片说明:
图1:2015年胸部CT结果。左下肺类圆形小结节(白箭头),边缘光滑,大小约1.0cm×1.0cm;
图2:18F-FDG PET/CT结果。右侧颈鞘区软组织肿块,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FDG代谢显著增高,另胸部、腹部、椎体、右侧髂骨及双侧股骨上段多发FDG代谢异常增高灶(右下最大密度投影图)
图3:18F-FDG PET/CT结果。左下肺结节较前增大,大小约1.4cm×1.2cm,FDG代谢增高。
图4:320CTA三维重建。右侧颈动脉分叉处肿块明显强化,颈动脉角扩大。
图5:(HE ×400)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不规则的片巢状浸润性生长。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