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淘
(重庆市汇康医院外科,重庆 400000)
胃癌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群体。胃癌于早期时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胃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术式分别为腹腔镜术式以及开腹术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9例。其中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51~74岁,平均(62.56±3.27)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9/10;年龄52~75岁,平均(62.79±3.36)岁。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标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经诊断患者病情符合胃癌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胃癌处于早期。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常规组采用开腹术式,严格按常规手术流程对患者进行开腹胃癌根治术。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术式,手术流程:患者平卧且两腿分开,对患者行全身麻醉,于患者脐部进行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标准为12 mmHg~15 mmHg,通过五孔法将腹腔镜器械置入患者体内,借助腹腔镜对患者体内胃癌情况进行仔细探查,根据探查情况对患者胃体大弯网膜、胰腺上缘等区域进行清扫处理,然后将胃部游离,切断前后迷走神经干,随后行一切口于患者上腹部正中处,切口大小在5 cm到7 cm,行全胃切除并将其取出,然后行常规消化道重建术。
采用VAS评分对实验组与常规组术后1天、2天、3天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满分10分,分值越低,痛感越轻。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统计记录,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
对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AS评分和手术情况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各观察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两者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术后1天、2天、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AS评分(±s,分)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VAS评分(±s,分)
组别 术后1天 术后2天 术后3天实验组(n=29) 4.16±1.20 2.92±0.84 1.85±0.54常规组(n=29) 5.89±1.27 3.94±1.06 2.87±0.65 t 5.332 4.061 6.500 P<0.05 <0.05 <0.05
实验组的手术时长为(2.15±0.42)h,术中出血量为(132.63±15.74)mL,常规组的手术时长为(3.22±0.38)h,术中出血量为(153.16±16.29)mL,实验组手术时长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实验组,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
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男性群体的胃癌发病率要高于女性群体[1]。由于胃部结构处淋巴管、血管等组织较为繁密丰富,因此胃癌根治术的实施难度也因此明显上升。
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需要在患者腹部行一长度较大的切口,使得术中出血量过多,由于切口过大,患者于术后切口愈合极为缓慢,且容易发生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极为不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微创手术,借助腹腔镜无需对患者行过大的手术切口,因此术中出血量也得以有效减少,且腹腔镜还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次研究说明腹腔镜手术可明显减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且具有更高的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良好,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