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患者院前信息传输与院内无缝连接的作用研究

2020-06-04 10:01韦小珍
关键词:胸痛急诊科导管

韦小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南宁 530012)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以缩短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1]。在胸痛中心的就诊流程中,要求将根据远程传输系统诊断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在时间窗内的患者抵达医院后绕行急诊科和CCU病房,直接送入导管室行直接PCI,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2-3]。抢救关口前移至院前是STEMI的救治趋势,也是胸痛中心区域协同网络运行至今持续改进的努力方向之一[4],建立有效的院前院内救治策略,规范院前与院内无缝隙连接的流程和措施,是提高心源性和大血管等致命性胸痛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本研究将2017~2018年经救护车送诊至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已传输院前信息的与未传输院前信息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1~2018-12经救护车送诊至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80例,在患者到达医院前,院前心电图等信息已先传输到该院的40例为观察组,男35例,女5例,年龄(59.77±10.91)岁,未传输患者院前信息到该院的40例为对照组,男33例,女7例,年龄(57.62±11.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各急救中心、医疗单位按照院前急诊急救流程给予患者相应的院前救治处理后直接转送至该院,患者到达医院前,院方未收到任何患者相关信息。处置流程:救护车送诊—送诊单位与急诊科交接—急诊科评估处置—请专科会诊—遵专科会诊意见送导管室或专科住院。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按照对照组方法处置患者,在救护车转运患者到达该院以前,患者在院前的心电图、生命体征、诊疗情况等信息已先传输到该院并获得心内科专科远程会诊,遵会诊意见,将患者直接绕行急诊科送导管室或专科住院,特殊原因未能绕行的部分患者才送到急诊科进一步评估并筛查。绕行处置流程:微信传输患者信息—专科远程会诊—转送患者到达医院—送导管室或专科住院。具体措施如下

1.2.2.1 依托信息技术,架构连接网络

胸痛中心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救护车备配专用手机,由值班人员24小时专管并保持通畅。建立胸痛急救微信群,将专用手机、本院各专科、120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医联体单位、非PCI医院等相关人员加入微信群,同时带动和辐射周边的县、市、乡镇卫生院等机构,通过宣传、培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专递相关院前信息及院内反馈信息,加强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有效连接。

1.2.2.2 院前信息传输,院内快速响应

救护车在转运患者到我院前,将患者在院前急救现场、其他医疗单位诊疗时的主要病情、心电图、诊疗情况等通过网络信息上传到胸痛急救微信群,必要时同时电话通知我院急诊科或心内科值班人员专用手机,值班医师通过信息,与对方医师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作出判断,将远程会诊意见传输回对方,同时启动院内绿色通道流程,急诊科、导管室、CCU等相关科室通过微信群内信息,做好接收患者的各项准备工作。

1.2.2.3 院前安全转运,院内通道畅通

在转运途中,转诊医师将患者途中情况及时传输到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前,急诊科提前办理就诊卡、住院证等,导管室及相关科室提前做好接收患者准备;患者到达后,院内一切诊疗手续均开通绿色通道,护送患者直达导管室或相关专科。因特殊原因未能绕行的患者,急诊科接诊后与心血管内科专家给予患者迅速病情再评估,快速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1.3 评价指标

(1)两组患者从通知会诊到会诊开始时间、绕行急诊(未经急诊处置直接送导管室行急诊PCI或CCU住院)比例。(2)符合并行急诊PCI的患者从入医院大门到进入导管室时间、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时间(D2B)。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观察组从通知会诊到会诊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绕行急诊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从通知会诊到会诊开始时间比较及绕行急诊比例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从通知会诊到会诊开始时间比较及绕行急诊比例比较(±s,min)

组别 n 从通知会诊到会诊开始时间 绕行例数[n(%)]观察组 40 3.10±1.41 31(77.5)对照组 40 7.37±2.69 0 (0)t-8.887 ----x2 ---- 50.612 P 0.000 0.000

(2)观察组40例中符合条件并行急诊PCI的共34例,对照组40例中符合条件并行急诊PCI的共30例,两组从入医院大门到进入导管室时间、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时间(D2B)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从入医院大门到进入导管室时间、到达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时间(±s,min)

表2 两组从入医院大门到进入导管室时间、到达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时间(±s,min)

组别 急诊PCI例数[n(%)] 从入医院大门到进入导管室时间 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时间(D2B)观察组(40) 34(85) 5.94±5.05 25.32±6.70对照组(40) 30(75) 38.36±13.29 55.03±10.39 t-12.579 -13.387 P 0.000 0.026

3 讨 论

3.1 胸痛急救物联网的应用,为院前院内连接流程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利用互联网微信能大量快速发送图片文字信息并能群聊的特点,建立胸痛急救微信群[5]。首诊医生可将胸痛患者的病史、心电图、检验结果、诊疗情况等信息以照片形式上传,院内心血管值班医师无论在哪都能立即进行远程会诊同时与接诊医生沟通,明确急诊PCI指征以及询问患者到院时间等,直接微信启动胸痛患者绕行流程并启动导管室,所有相关人员会根据微信平台信息的动态变化,做到提前就位。但是,未传输院前信息的患者,须待患者到达后再作准备及进一步诊疗评估工作而延误时间。

3.2 院前院内信息沟通,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首诊医师通过胸痛急救微信群上传患者相关信息,当遇到疑难危重患者时,能及时得到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或资深医师的会诊意见,在专家的指导下作出明确诊断并用药及处置,同时能更好的评估患者病情,把握转运时机,确保患者转运途中安全。

时间是抢救急性胸痛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最关键因素,通过院前将信息传输,在患者抵达医院前传输到医院,院内提前启动救治流程,有利于患者到达医院后,绕行急诊科,直接将患者送至导管室,尽早开展介入治疗,这一方式显著地缩短了 D2B 时间,改善预后。本研究方法已常规应用于我院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医联体单位及非PCI医院合作单位。然而,目前本研究主要依靠移动通讯工具传输院前信息的方式,常因所传输的信息不全导致远程会诊评估受限;同时微信群的信息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去除群内一些冗余信息,使有效信息能长期显示;如何使群内转诊信息,在第一时间被PCI医院的相关医护人员确认有效接收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解决。

猜你喜欢
胸痛急诊科导管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