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东 许锋
摘 要:成功的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学的关键不只是我们想教给学生什么,还要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找到一个“激活键”,一键按下,课堂立即有声有色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 人本主义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50
网上有个段子:语文课上老师正给大家朗读《最后一课》,当老师读到了最后一段:“下课了,你们走吧……”一个正在睡觉的同学稀里糊涂地拎着书包就冲出了教室。老师愣了,全班笑了。
听这个笑话,恐怕好多老师内心都是五味杂陈的!老师呕心沥血地备课,苦口婆心地讲课,本想把这“饕餮大餐”无私地送给学生,可学生呢?有的呆若木鸡,任你三番五次地讲,人家就是不会;有的蔫头耷脑,任你大呼小叫,人家也置若罔闻。于是有人感叹曰:教室是老师的演练场,学生的休息室。
责任全在学生吗?问一问学生,他们却说是课太枯燥乏味甚至面目可憎,上的没劲儿!
我们知道,成功的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成功的教学不是限制学生,而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的关键不只是我们想教给学生什么,我们更要好好地去了解学生想学什么,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找到一个“激活键”,一键按下,课堂立即有声有色起来。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这个“激活键”。
一、以学生的兴趣点来备课
代尔·卡耐基说:“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对于自我约束能力欠缺的中学生,必须先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然后再教给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正常来说,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因此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好一个导语,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势利导,那么上课伊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像我们在学《敬业与乐业》时,学生对讲道理的课文都不大“来电”,我就让他们先寻找自己身边的或自己知道的敬业乐业的人,学生马上就有精神了。
然后要设计促使学生“动”起来的活动。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分为知识传递型和知识建构型两种。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系统讲授知识,学生认真听讲和记录,这种以教为本的课堂,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是被动性学习,学习效果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人本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的活动是框架,而具体填写内容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结果,是学生在我们的引领下的所见所思所悟。仍以学习《敬业与乐业》这课来说,我们是按部就班地寻找议论文“三要素”来牵着学生走,还是放手给学生,看他们能“走”到哪更好呢?教这课时,我紧跟着学习开头提出的问题让他们继续思考:“你说的这个敬业或乐业的人是真的敬业乐业吗?结合课文中内容来说服我们。”并且对说理不够充分的地方其他学生可以反驳,使生各言其言,互驳其说,课堂马上就有活力了。
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
要让学生动起来,可以设计哪些课堂活动呢?
我最常用的一种是“设置情境”活动,让学生流连其中,使之进入“愤悱”状态,从而避免“讲者谆谆、听者藐藐”情况的发生。情境是一堂语文课的“小天地”,它可以是教师生动感人的语言,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更可以是学生妙趣横生的表演。只要是与教学内容有关并能帮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火花的情境都可以设计。我们执教《安塞腰鼓》时常会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这就是常见的情境设置。当然,这是简单缺乏创造力的情境设置,我们还要向更深处创造。比如我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我把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环节改成了“喜极而哭”,并让学生描写范进是怎样“哭”的?再让学生比较改动之后有哪些不同?哪一种更能表现范进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哪一种更具有讽刺的效果和悲剧的色彩,从而感受原著的妙处。这样就实现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并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地实现了读写结合。
关注小组合作,设计适合合作学习的活动。合作学习有巨大的优越性:一方面,它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和交流,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因此,关注合作学习中有效任务的设计,让学生有目标地围绕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學习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多种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
一,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而设计开放性活动。这样的活动往往是多层次的,让学生可以选择。比如学习《岳阳楼记》时,熟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去寻找文中的“美”,我给学生提供了三个层面:景之美(考察文章语句的理解);人之美(考察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之美(考察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学生找到后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方面见仁见智地谈出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课堂学习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二,既要设计小组竞争型活动,又要设计小组合作型活动。小组PK就是课堂的兴奋剂,小组竞赛常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设计一些竞争型的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相信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但还要注意,总是竞争,学生会失去新鲜感,而且当前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青年一代面临着广阔的活动空间,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区域间国际交流与合作,更需要培养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让学生由组内合作走向小组间的合作也是我们课堂活动要设计的。我们在每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中就常设计这样跨组合作的活动。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教学,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能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课堂活动,这就是我们语文课堂的“激活键”,有了它们,我们的语文课堂定能灵动多彩、情趣横生;我们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充满探索与思考。
(许锋,女,汉语言文学专业,任职于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学,大学学历,先后获得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宋海东,男,汉语言文学专业,任职于曲阜市王庄镇冯村中学,大学学历,先后获得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市优质课、基本功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