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力凡·赛力克
摘要: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行为的集合,对体育概念的研究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学者们围绕着“体育到底是什么”的命题开展研究,通过自身结合知识、经验和方法,得出多杂而泛滥的概念,有从哲学视角得出体育概念,有从语用学视角得出体育概念、有从发生学视角得出体育概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发“体育到底是什么”的学理难题。无疑,学术研究是自由的,但是对体育概念的统一性追求一直存在,从不同视角、不同学科、不同研究得出的体育概念,正推动着体育概念的多元化。鉴于此,本文对社会学视域下体育概念的重新审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学;体育概念;梳理;界定
引言
从社会学视角来界定体育的概念,是现代体育的基本内容。需要把“社会学意义”作为定义体育的核心维度,把“现代性”作为体育概念界定的重要方面,把“全球化”作为体育概念的典型特征,才能在现代体育的宏大叙事中,还原体育的真实面目。
1体育概念界定的社会学分析
1.1社会实践性
当前,学者多从身体实践性来界定体育的概念,但不能忽略的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产物,其身体实践性是受社会实践性制约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对于体育概念的界定不能仅仅从理论上进行定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凸显对体育社会实践的解释力、说明力和作用力,为人们开展体育运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必须认识到,对体育概念的界定和限定不能单纯从学术的角度来进行,因为体育本身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性,群众化、大众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已然将体育带入一个全新的社会论域,突破了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体育的认知,并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对此,在界定体育概念时,必须要保持理论和实践的张力,使体育界定与社会实践内容具有一致性,避免对体育概念界定的狭隘化。
1.2历史性和时代性
对于体育概念的界定,既要从历史的维度进行考察,也要立足于时代语境进行解读和理解。从体育的历史演进来看,人们对于体育的认知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把体育纳入人类历史的大框架里去考察,发现人们对于体育概念的界定体现着“生物学意义———心理学意义———社会学意义”的发展脉络,并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体育概念的界定。进入当代,体育不再作为一个术语而存在,其更多地呈现出丰富的社会性意涵,并与文化深度融合在一起,形成“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意味着体育在时代发展中不可能只代表身体练习、身体活动性娱乐等内容,要求我们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和发展的姿态来定义体育的内涵,把体育概念的界定更多地与其社会学意义联系在一起,以期还原其社会性功能和价值。
2体育治理主体的实现路径
2.1重构体育政府权能,为多元主体腾挪空间
体育治理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将一元管理模式从多元治理模式——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治理模式,将单一化垂直管理转变为多维垂直网络治理。政府部门是改革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对象。要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体育工作调整,政府必须转移部分行政空间,合理重组职能,因此政府不能“让步”,也不能“缺席”。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功能,政府必须放弃投资者、经营者的身份,逐步撤出直接参与体育资源配置的领域,为市场和社会空洞的空间准备平台。政府要积极关注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利益诉求,主导和推进体育治理改革,根据治理法重组自己和社会。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瘦身,限制权力范围,同时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加强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等。“这是体育行政部门牢固推进自我革命和让步的过程”,“只有政府主动退出后,各种市场势力和社會组织才能展开的机会和空间。”
2.2扶持体育社会力量,为多元主体建立格局
社会组织在体育治理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政府部门委派了部分权限后,社会势力要主动着手,确保体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届全体会议明确指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确保体育社会组织在体育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体育治理的攻略模式。大部分体育社会组织是政府“由上而下”形成的组织,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与体育行政有很深的联系。因此,体育社会组织改革需要明确责任,淡化行政标签,将工作中心转变为体育公共服务事业,消除政府行政的弊端,揭示自己的社会属性,政府卸任后积极开展保卫工作。政府要选择将权力转移到社会,增加培养社会力量的责任,打破行政垄断体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参与的体育治理结构。过去体育行政部门很难将体育社会组织设定为天然对象,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效率,因此政府部门必须从排除和约束体育社会组织转变为激励和监督,区分各自的责任权界限。
2.3体育科技创新是动力
提高体育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满足我国体育内生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提高我国体育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国的体育发展必须重视体育科技能力的提高,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通过吸引社会和市场资金等渠道建立体育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改善体育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积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消除政府的权力障碍,赋予科研机构或企业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政策红利,完善体育科技创新保障制度[8]。另外,要根据党的19大精神,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加快实现体育科技创新成果,为体育发展服务。
结束语
在跨界高度融合的时代,某一概念不应该仅仅承载某种特殊的意义,还应承载新的、多元化的现实意义。从体育概念而言,传媒机构、政府和学术研究都惯常使用这一概念,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学科维度下,其所涵盖的内涵有所区别,这本就是“体育”这一概念的现实存在形态,并由此建构中国体育的理想形态。必须看到,体育现象、行为都是处于社会生活中,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根植于社会生活和群体互动中的结构化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体育本身就具有浓厚的社会化痕迹,以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体育的概念,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 王慧,刘彬.互联网+理念下体育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3):158-160.
[2] 刘仲豪,张予南,陈健,吴友良.对体育概念问题的理性审思[J].浙江体育科学,2018,40(02):5-8.
[3] 任海.身体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J].体育科学,2018,38(03):3-11.
[4] 李理,黄亚玲.治理视域下体育社团社会责任的概念溯源及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2):25-32+39.
[5] 耿铭阁.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研究述评[J].福建体育科技,2018,36(06):14-17.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