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订单班”已经成为各院校加强校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主要举措,对在校生進行校企联合培养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本文对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实施背景、培养特点、如何正确看待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诉求以及实施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市场营销;订单班;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
目前,诸多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都在尝试开办各种类型的“订单班”,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打造专业建设亮点,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 社会的能力。[1]但在订单班的开办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背景
从1992年到2013年阶段是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的时代。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阶段,从规模走向质量。根据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高职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提出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2019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出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目标。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高等职业院校育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对接企业市场需求是当前职业教育界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特点
高职教育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一定位突出了“职业属性”的内涵。实施订单培养,则是高职高专学校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企业市场人才需求要求,校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人培养培养的“订单教育”应运而生。于是,“订单班”指的是由大型企业提前预定(签约)学生组成的班级。学生在校期间,学院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订单班是指学生所报考专业与企业达成了用人培训等相关合作。在学生接受企业制定的相关培训,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后,在毕业时可直接到该企业工作。相比非订单班来说,订单班就业几率相对要大很多。
“订单班”指的是由企业提前预定选拔学生组成的班级。即“人才定做”,是针对用人单位需求,按照“定向培养、岗需对接、对口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义务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定向培养某一类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培养目标针对性。相比非订单班来来说,“订单班”的学生是学校按照合作企业的特定要求(即“订单”)有的放矢地培养的,可以说实现了为企业“量身定做”,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增强了快速适应企业实习工作环境的能力。(2)人才共育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性教学计划,企业人员亦可直接参与到“订单班”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3)“三方共性”。“定向培养、岗需对接、对口就业”实际上是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达到了人才培养环节的“产销对接”。
三、正确看待“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利益相关方
“订单班”是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人才培养方式。[2]“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学校、学生及企业三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每一方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均等的,需要各自做好配合工作。
(一)学校是“订单班”培养的组织者
目前,省内外各大专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一般以学校为主体,订单生前一两年的学习生活管理由学校一手包办。在课程设置上,一般以融入4-6门企业课程为常见,学校仍然包揽大部分专业课教学。在实践学习中,由学校组织订单生赴企业学习,企业则负责安排学生的跟岗培训。在学生成才整个培养周期中,虽然按照校企合作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但企业呈现的协助培养的形象。学校作为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人才的主体角色没有变化,大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教学以及班级日常管理都是学校在发挥主要作用。因此,“订单班”实施学校要做好统筹规划、充分调研、组织实施、资源保障、师资投入等工作,积极倾听来自学生、企业、国家等各方面的诉求,及时根据形式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二)企业是“订单班”培养的需求方和归宿点
现在的高职院校虽然也会组织一定的实践课程和实习,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需求接轨,但仍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需要,而订单班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和学校合作,在企业所需人才的相关专业组成订单班,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培养人才。学生在接受了有关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学习后,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另外,学生在合作企业实习岗位上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容易给学生带来工作上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学生找到职业兴趣好职业爱好点。在同等条件下,订单生比非订单生更容易融入合作企业工作环境,认同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行为,忠诚度较高。“订单班”培养模式尽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进去,但从整体上看可以大幅度减少企业在人才招聘、培训、留人等各方面的资源支出,企业成为重要的受益方。
(三)学生是“订单班”实施的关键
学生是教育的接受主体,也是最终最大的受益方。“订单班”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首先,学生的在校身份虽然依旧是学生,但其培养方向已被合作企业“预订”,不能随意变化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其次,“订单班”在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等方面需要更大的投入教育经费,通常订单生的学习费用比非订单生的学习费用稍微高一点,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和家庭的教育支出;最后,由于职业院校生源质量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的因素,订单生在专业学习的持续性和恒心方面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力,甚至还存在着“中途退场”的情况,这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以及企业各方做好预案处置工作。
四、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从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订单班”成功案例到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省某进出口物流公司实施“订单教育”人才培养失败告终,国内高校纷纷在探索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高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若干关键实施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1.充分调研,精选合作企业
选好合作伙伴,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没有良好企业的高度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難以是执行落地。通常,合作企业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合作企业合作企业自身业务或者所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的更多的人才来充实企业发展;二是企业本身应该具备一定的规模,或者在本行业本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三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着眼,企业管理者素质良好而又热心于教育,从事具有一定教育性质的社会工作,而不是喜欢坐享其成。
2.认真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学生是订单式培养的主体,将来受益最大的也是他们。但学生或家长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认识比较模糊,对订单班存在种种疑虑,比如有的学生担心参加订单式培养将来会影响专升本,是否担心影响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权等等。校企业双方要密切合作及时解决有关疑虑和问题,否则将会影响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严格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就学校而言,应该给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政策和资源应该对订单班给予适当的倾斜。就企业而言,既然参加订单式培养班的学生是企业的准员工,为调动该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设置一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激励和帮助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要有长远的考虑,不能急功近利,要求短期出成效。
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很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尽管各高校在“订单班”具体操作实施环节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基本做法大多具有一致性,改革目标也都是深化产教融合,可以说,“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在市场与职业院校之间开通了一条人才培养的快行道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诸多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一大批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 杨秀芳等.“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2017(12):211-213
[2] 何艳妮.宣兆成.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施“订单班”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36-237
作者简介:余子忠(1986-),男,安徽阜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理论及高职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