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06-03 14:36程映红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程映红

【摘 要】数学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因此学生难以提起兴趣。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把数学课本上的内容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当中,引发熟悉感以及兴趣,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本文将对比进行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探索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容易被一些感兴趣的事物吸引过去,并积极投入其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当中。由于小学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通常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兴趣入手,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探究欲望,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为学生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时间和有机会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也要留给学生展现自我见解和想法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要做到相互尊重,通过恰当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来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更好地发挥出自主探究的价值。[2]

二、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非常喜欢听故事,而且学生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快速集中注意力安静下来。所以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在课堂上讲解一些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把故事和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探究的欲望,也能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专心,更加仔细。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分数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故事教学法,给学生讲一些数学故事:在一个大房子里住着女主人、汤姆和杰瑞,有一天女主人外出买了很多水果,其中有两个苹果,三个雪梨,和一个西瓜。为了考验汤姆和杰瑞的分水果能力,女主人要求他们两个,把西瓜和苹果平均分成三份。如果他们两个能分对的话,就可以获得一个苹果的奖励,那么在这个时候汤姆和杰瑞该怎样分这些水果呢?

在这个故事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学生将会对这个知识点更加好奇,带着好奇的心理进行探究,之后教师详细地讲解有关分数的知识,就能够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创新趣味作业形式,提高课外作业效率

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方法。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学生十分抵触课外作业,不喜欢做作业,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抄袭,敷衍了事的情况,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作业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价值。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情况,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高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完成作业。在内容丰富的作业中,学生能够强化知识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状况,布置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作业。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理论又进行了实践,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完简便的小数计算之后,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去市场里买菜,和卖家比赛,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好。这种方式和单纯的作业相比更加有趣,而且学生能够反复的练习,从而掌握小数简便算法。这种作业需要家长共同配合监督孩子一起完成,之后再把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这些反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样这种趣味作业就会更加的完善。

(二)教学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引导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循序渐进,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独立的思考。在创设数學问题情景时,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到达教师想要去的地方,但在这之前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这样才能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生活比较熟悉的情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考虑到多个方面,例如,学生在上课在课后经常提出的问题,或是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都是问题情景设置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素材和资源。把这些问题整合在一起,采取灵活的方式提问出来,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进去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合作,这个过程教师不能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思维方法或是观点上可能会和教师有不同的地方甚至存在着分歧,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争辩是正常的。这个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凌华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7(1):141.

[2]岑瑞洁.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5(18):4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