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中见科学 “作”时出实效

2020-06-03 03:31苏建军
天津教育·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效合作科学

苏建军

【摘  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说明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作为这门学科的教师,精心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责无旁贷。

【关键词】科学;实效;合作

现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展示、优质课评选中,小组合作学习司空见惯,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的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展示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已,还有的低效合作……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的教师彷徨、无奈,而更多的教师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这块教学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合作学习,常态有序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也是一种习惯。除特殊课程需自主组合外,多数情况下,小组人员是固定的、组长是固定或轮流、互补关系是固定的,时间一长,孩子们之间就有了默契,根据特长分工、合作。教师可根据座位就近组成四人一组,也应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性格因素。将能力较差的和成绩较好的同学编在一组,将内向的同学和性格活泼、喜欢表现的同学编排在一起。这样的交叉合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带动较差的同学一起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带动性格内向的同学积极参与探究。

为了避免“霸言”现象发生,四色笔经常发挥作用,在组合的桌子中间放一个笔筒,内盛4种不同颜色的彩笔,每个颜色代表不同层次的学生,隔一段时间交换。小组内成员按一定顺序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减少或避免不劳而获的“搭车”现象的发生。在学习《祖国有多大》一课时,我指定持有黄色笔的同学上台汇报,根据搜集的材料说明祖国的大,有的小组,通过绕祖国一周,需要用3年多的时间,说明祖国大;有的小组,通过与其他国家的面积对比,感受祖国之大;还有的小组,通过祖国南北温差大,东西有时差,说明祖国地域跨度大。中等层次的学生发言、汇报异彩纷呈,既锻炼了这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享受到了合作的成果,也增加了小组荣誉感。

二、合作分工,精细科学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因而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个组员的作用,尤其是组长的“统帅”作用,使合作学习成为每一位学生自觉完成的分内事,并积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真正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纳入既定的轨道,使之能科学、高效地运转。

加强小组的自我管理,制定小组成员职责公约,进一步细化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组员的职责。小组成员职责公约每人一份,要求领会公约精神,经常对照公约检查自己言行。每过一段时间(根据班级情况而定),定期更换每人的职责。

加强小组长的指导培训,组内严格执行评价激励制度。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得力助手。从某种意义上说,组长将自己的小组协调管理到位,合作学习的目标也就基本达成了。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指导组长如何有效落实合作任务,例如怎样掌握帮助学困生的策略,怎样提高自己的感召力,怎样协调组员间的关系以凝聚组员的力量,怎样客观公正地给组员评分等。另一方面,制定四人小组评分量化细表,严格执行评分制度,表格在学期初就发给学生,每周记录,半个学期一总结。如:在教学《至圣先师》一课时,教师播放“三孔”的录像资料,指导小组长如何当一个优秀的导游,培训合格后,在小导游的带领下畅游“三孔”“导游”时而介绍,时而提问,“游客”和“导游”的互动的场面是那样的和谐,教学目标自然达成。当然,对小组长的培训不应限于一课,不限于一时,而应持久。

三、合作选题,典型激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抓住具有探索性、系统性、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群体合作,达到优势互补的效应,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合作议题的明确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小组成员才不会自说自话、离题万里,相互间才会很好地沟通、产生思维的碰撞,课堂才会真正充满活力。如:在《 历史名人知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人志士,大家知道多少呢?”学生的思维虽然是打开了,但是却离题太远,有的说毛泽东,有的说周恩来,可这怎么是历史名人呢?我适时调整,说明什么才是历史名人,并且简单讲了一个历史名人祖冲之的故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孩子们群体合作,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四、合作思索,獨立深入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合作前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能有什么创新呢?平时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是把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出示,马上就放手让学生讨论,看似学生讨论得很热闹,真正有效果的却为数不多。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记得有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我长大了》,学生在全班交流了从哪些方面可以体会到自己长大了,学生已经回答得比较全面,教师可让同学们把刚才的回答整理综合就达到目标了,可能授课教师感觉到自己漏掉了一个教学环节,就“及时”补充了这个环节,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只是人云亦云,更谈不上深入,这节课的小组合作真是画蛇添足。而在另一堂课《身边的科技》上,教师让学生从农田、家庭、学校、 工厂四个领域搜集身边的科技产品,深入到工厂、社区、农田、学校记录调查,学生经过调查、整理、筛选,然后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资源共享。学生之间产生了共鸣——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才会成功,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五、合作反馈,多样高效

突出合作的实效,还须构建能够满足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在平时教学基础上,我尝试以下几种评价反馈的模式,收到一点效果。该种模式的重点环节有四步:一汇报,让小组代表综述本组的观点,可用总分式、因果式、推理式、概括式等方法进行汇报,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尽量不与已说过的小组重复,尽量说得简明扼要,尽量体现合作的学习过程;二评价,引导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既注重知识的反馈,又注重方法的指导,还注重情感的激发;三评比,组与组比水平,比方法,比创意,比态度;四小结,小结本次合作的过程、不足,提出建议。小组间可设置“黄金搭档”“挑战台”等,利用这种手段进行激励,使孩子们更加自信、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模式,突破传统评价方式中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使师生、组组之间的多向交流得以实现,使合作学习的过程、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真正体现合作的意义。

加强小组合作的科学管理,建立与之匹配的科学指导体系,小组合作的开展才能有效落实,师生共享合作的喜悦。

小组合作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因此,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并付诸行动,让高效和谐之花开放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雒维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2017(4).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实效合作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