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松
【關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之后,过去死板机械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以及生动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问。然而,信息技术在为数学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误用的情况,部分小学教师未能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使用分寸,造成了一些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课程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应为此做出努力。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使用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创造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基础教育也从中获取了不小的收益,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获得了被推翻的可能。然而,如社会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一样,教育领域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走弯路”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在尝试这类全新的教学手段时,难免把握不好分寸。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能做的,就是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发挥好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洞察力,及时而准确地发现信息技术的误用,并加以改善。我在教学中,已然发现如下两种误用情况:
一方面,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过多的信息技术资源,导致教学内容的存在感被削弱,一整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具有娱乐性质的声音与图像,而没有留下与知识相关的记忆。在这种情况下,电子白板播放的声音与图像资源只会分散学生原本就微弱的学习注意力,将学生引向过度兴奋的状态,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另一方面,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过度依赖互联网中的信息技术资源,在准备课堂教学时,只顾着从网上下载有关的教学资源,忽视了对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再加工,导致课堂演示内容无法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也就无法满足本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会丧失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性,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无法对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足够的帮助。
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高效整合的策略
(一)搭建信息桥梁,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
在数学课堂上,不论教学手段如何变化,教师都是要通过实际的交流向学生传递知识,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必然少不了高效的师生互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师是他们进入数学世界的媒介,数学世界中奇妙的数学规律与丰富的数学知识都需要经由教师的帮助才能被他们深度理解。纵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过度干预导致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但缺乏教师引导的课堂显然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找信息技术演示与教师讲解的平衡点。因此,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仍要注重课堂上师生互动方案的设计,让信息技术辅助师生交流,而不能让信息技术取代师生交流。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中“角的度量”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在课堂导入环节就营造较为热烈的学习气氛,数学教师可以使用整合信息技术的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在课堂开始时,我用电子白板打开了提前准备好的“愤怒的小鸟”动画游戏,让学生“指挥”我调整小鸟飞出的角度;这时,学生使用的是“高一点”与“低一点”等语言来告诉我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于是在进行了几轮游戏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直接告诉老师要从什么位置开始发射小鸟?”在学生思考之后,我将“角度”的概念引出来,并引导学生使用“向右xx角度”的方式又进行了几轮游戏,让学生习惯用角度表述“直线在某一点,向一个方向转动的量”。通过这种方式,数学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结合信息技术的演示内容将原本不太容易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数学概念介绍给学生,让数学知识伴随着愉快的课堂回忆留存在学生心问。
(二)转变呈现方式,增强学生的知识印象
在小学生的脑海中,感性思维占主导的情况要多于理l生思维,大部分小学生在看待生活事物时,很容易受到主观感受的影响,因而枯燥的知识点背诵与固定解题方法学习很容易阻挡其探索精神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起到转变知识呈现方式的作用,将原本不符合小学生思维接受习惯的内容转变为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的形式,使小学生主动产生求知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时,可以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演示这一途径,借用图像上的动态变化引导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多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多边形的面积”一节时,数学教师需要引入“切割”与“拼凑”的思路,让学生理解多边形与“三角形”与“四边形”在面积求解方面的异同之处。为了加快学生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选择使用电子白板中的“几何画板”为辅助工具,用以还原多边形的面积推理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多边形分小组互动交流,猜想多边形各个边和角的特点,然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做总结。在学生总结过后,我通过动画设计将测量、对称、平移等验证过程生动准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肯定学生的验证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在观看图形变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并在小组交流中交换思路,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了答案,可以对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
(三)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却不是终极目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理解知识的应用方式,并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加以应用,才是教育者希望看到的结果。因此,在面对小学生时,我们一线教师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知识化为己用,然后再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共同奋斗的目标。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是帮助学生训练应用能力与反应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数学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可以采取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入问题对应的情境中多角度分析现有条件,随后再通过个人的思考自主找寻解答问题的方式,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真实生活情境方面的启发。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全新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数学教师的困惑,教师若是对信息技术进行了误用,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入教学流程,可以通过搭建信息桥梁,转化知识呈现方式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一步步带领小学生深入数学领域,在生动的感悟中提升数学综合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