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患者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06-02 10:01:48黄媛媛傅巧美刘光香白雅馨张青
护理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受者医护服药

黄媛媛,傅巧美,刘光香,白雅馨,张青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a.泌尿外科116 病区;b.大外科,江苏 南京210008)

肾移植是当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想方法[1]。 2017 年,我国共完成肾移植手术1 0793例,位居世界第二[2]。 肾移植受者出院后,常需应对急慢性排异反应、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 medication, ISM)不良反应、各种并发症等问题,其常处于不佳的健康状态[3]。 研究显示[4-5],延续护理可显著改善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 但常规的延续护理方式如电话随访、家访的不便利性,已难以满足肾移植受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互联网+”是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与传统行业深度结合,发挥1+1>2 的效果[6]。 “互联网+”延续护理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护理新业态。 “互联网+”延续护理暂无统一定义[7],通常是指依托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6]。 其常见的应用模式有4 种,即通信软件模式、APP 模式、远程监控系统和网络平台模式、大数据分析技术模式[7]。 “互联网+”延续护理因其时效性和便捷性等优势,在患者的出院随访中取得了理想效果[8]。 国内有学者借助QQ 群[4]、医院信息系统[5]进行延续护理,提高了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国外则多采用Facebook、社交媒体[9-10],来促进肾移植受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探索延续护理的创新模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泌尿外科成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者。 纳入标准: (1)初次肾移植成功受者,且年龄18 周岁;(2)出院时各项指标符合出院标准;(3)定期在我院规律随访;(4)使用智能手机,且熟练操作APP、微信软件;(5)可与医护工作者有效交流和沟通,愿意接受其提供的健康指导;(6)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严重排异反应;(2)多器官联合移植;(3)伴有精神或认知障碍;(4)不遵守互联网交流法规;(5)中途退出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 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4.10±10.43)岁;已婚35 例,未婚和离异共5 例;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或中专18 例,大专及以上12例;医保或公费35 例,合作医疗3 例,自费2 例;肾脏病衰竭原发病:肾小球肾炎34 例,糖尿病肾病4例,其它原因2 例;病程(7.32±1.99)年;器官来源亲体12 例; 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 或他克莫司)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3.22±9.43)岁;已婚33 例,未婚和离异7 例;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或中专16 例,大专及以上13 例;医保或公费34 例,合作医疗3 例,自费3 例;肾脏病衰竭原发病:肾小球肾炎32 例,糖尿病肾病5 例,其他原因3 例;病程(7.67±2.21)年;器官来源亲体10 例;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 或他克莫司)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40 例。 2 组肾移植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肾脏病衰竭原发病、病程、器官来源、治疗方案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方式。出院当天,研究者向患者及家属口述、发放《肾移植患者出院指导手册》,宣教与“317 护肾移植术后延续护理”相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其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点、免疫抑制剂服药指导、血药浓度监测频率及正常值、饮食及运动指导、自我保健、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和心理指导等内容。 发放并讲解《肾移植患者随访记录本》、将患者登记于“肾移植患者电子健康档案”。 采取门诊随访,频率为≤3 个月每周1 次、4~6 个月每2 周1 次、6个月至1 年每月1 次;电话随访,频率为出院后第1个月每2 周1 次,以后每月1 次,直至研究结束。

1.2.2 观察组 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2.2.1 组建“互联网+”延续护理小组 组员职责如下:1 名肾移植亚专科专家任组长(副主任医师),负责患者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定;1 名护士长(主管护师)负责工作安排、宣教资料审核;1 名主治医师和2名护师负责在线答疑;1 名主管护师负责定期制作、拍摄和上传宣教资料;1 名营养师负责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 白蛋白等指标制订营养计划;1 名药师负责将患者所用的环孢素A、他可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和各种降压药、 降脂药等汇总, 并详细制定包括用法、剂量、不良反应等用药说明,并随时提供用药咨询。 1 名信息工程人员负责指导平台使用及故障解除。

1.2.2.2 建立医护患和医护2 个微信群 建立“鼓楼医院肾移植”医护患微信群和“为肾护航”医护微信群。医护患微信群用于患者互动、 在线解答患者在居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肌酐上升怎么办、哪些食物可以食用、 发热怎样处理等; 同时还提供解读上传的检验报告、预约检查和复诊时间等服务。而医护微信群主要用于医、 护在线实时讨论疑难问题或难以及时回复的问题,便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建议或措施。

1.2.2.3 “317 护肾移植术后延续护理”内容的制定及应用 每周一和周三由1 名护士收集、 分类和汇总患者在微信群中所出现的健康问题, 并反馈给主管护师;后者通过与小组成员沟通、交流后,并结合目前肾移植术后居家护理最新进展,制作“317 护”APP 宣教内容。 “317 护”APP 宣教内容由护士制作,以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的文字、 图片和视频形式呈现。所制作的内容和更新的内容,需经病区护士长初步审核后提交至护理部, 审核通过后再由主管护师推送。 内容含有6 个模块,(1)肾移植基本知识。 (2)移植健康生活要素:以健康生活为中心;以合理饮食和定期检查为两个基本点;关注以“非常3+1”为代表的问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关注以免疫抑制剂药物为代表的科学用药方案、 关注以肝肾功能为代表的移植器官功能状况。(3)饮食需遵循的原则:优质动物蛋白、多食果蔬、矿物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量多餐、控制血糖;禁食、慎食对血药浓度、肝肾功能有影响的食物;移植术后3 个月内、术后3~6 个月、 术后6 个月后不同时期的饮食要求和食物种类。 (4)运动类型、持续时间、强度和注意事项:选择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11]、每次运动持续时间30~60 min[12]、每周至少3~4 次[12]。 (5)正常工作、性生活和怀孕等社会回归问题。 (6)在线解答、护士通过后台查看患者对推送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调查等护患互动。

出院当天,研究者向患者介绍“317 护”APP 健康教育软件,并指导其关注、扫描二维码;护士扫描患者腕带并核对个人信息后,患者进入“317 护肾移植术后延续护理”管理群;研究者根据患者情况,向患者推送护理内容。 推送频率为:每周一更新1 次内容;每周二和周四推送,为期6 个月;每天下午15:00-16:00 固定1 h 用于线上答疑解惑。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 组肾移植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 个月末、3 个月末、6 个月末的免疫抑制剂服用药物依从性。免疫抑制剂药物依从性,采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依从性Basel 评估量表 (Basel Assessment of Adherence with Immunosuppressive Medication Scale, BAASIS),该量表由Leuven Basel 依从性研究小组构建[13],最初用来评估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后被国内外广泛用于测评器官移植受者的服药依从性[14]。 该量表含有4 个条目,即未按时服药、未按剂量服药、漏服药和未连续服药,用于测评移植受者过去4 周的服药依从性状况。采用6 级计分法,从每天~从来没有分别计1~6 分(1=每天、2=>1 次/周、3=1 次/周、4=1 次/2 周、5=1 次/月、6=从来没有),总分范围为4~24 分, 所得总分越高提示其服药依从性越理想。 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798[13]。

1.4 研究过程质控 2 组健康教育者均为护师、本科学历、在泌尿外科(肾移植亚专科)工作5 年以上,对肾移植术前准备、 术后加速康复和居家自我护理全面掌握。项目开始前,护士长对2 组健康教育者进行培训;研究过程中,健康教育者全程参与,以保证研究质量。为避免调查者收集资料时产生信息偏倚,量表的发放和回收由未参与项目的人员在患者出院时、门诊随访时进行。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者每日通过“317 护”APP 健康教育软件后台的“宣教查询”功能(含已阅读和未阅读2 种状态),查看患者是否阅读所推送的内容。 当后台提示为“未阅读”时,予电话或微信提醒,并督促其落实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多个时间点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先采用Mauchly 行球形检验,当球形检验条件不满足时(P<0.10),采用Greenhouse-Geisser 校正后结果。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的比较, 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经球形检验(W=5.776,P=0.075),其不满足球形检验标准(P<0.10),现采用Greenhouse-Geisser 校正后结果。2组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29,P<0.001),说明“互联网+”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不同时点2 组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31,P<0.001),组间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F=8.237,P=0.036)。 进一步分析单独效应,观察组肾移植患者出院后1 个月末、3 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呈改善趋势。 见表1。

表1 2 组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的比较(±S,分)

表1 2 组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的比较(±S,分)

注:#表示主效应;*表示交互效应

出院后1 个月末 3 个月末 6 个月末观察组 40 20.11±2.21 22.65±2.54 23.21±3.22 23.86±3.39 22.54±2.32 8.651 0.007对照组 40 20.22±2.29 20.35±2.43 21.05±2.87 21.44±3.01 21.14±2.90 0.548 0.328合计 20.17±2.22 21.45±2.63 22.14±3.11 22.34±3.21 22.33±3.31 17.431# <0.001#F 0.067 1.098 2.032 2.554 12.329# 8.237* 0.036*P 0.852 0.041 0.031 0.017 <0.001#组别 n 出院时 合计 F P

3 讨论

终身且规律服用免疫抑制剂是确保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 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即使出现较小的偏差,都可影响疗效而降低5 年、10 年的生存率[15]。有研究显示[16],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不容乐观,不依从率超过了35%。江宏等[17]报道,在常规健康教育后半年、1 年和2 年时,免疫抑制剂服药不依从率分别为20%、36%和48%。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肾移植患者出院后1 个月末、3 个月末、6 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对照组采用的电话随访,能做到定期提醒但达不到定时提醒、有效督促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效果。 且在同时随访多位患者、可视性、患者号码更换致随访不到位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纸质宣教资料发放后易丢失,这不便于患者重复查阅免疫抑制剂服用相关注意事项。 特别是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的服药不依从性普遍存在、且影响因素复杂[18]。 观察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方式,具有如下优点:(1)“317 护”APP 定期更新推送的免疫抑制剂服用知识和注意事项,患者可针对性地反复浏览;另外,其设置的服药提醒功能,直接提高了患者的知觉行为控制力[19]。 (2)患者实时上传血药浓度检查报告,便于小组及时、远程地辨别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而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提高则直接改善了免疫抑制剂的服药依从行为[20]。 (3)患者通过微信群及“317 护”每日固定1 h 与小组成员互动,其来自医护的社会支持直接影响主观规范,从而提升服药意向[19]。

猜你喜欢
受者医护服药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祝您健康(2023年7期)2023-07-06 21:15:15
服药禁忌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10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金卡生活(2021年7期)2021-07-07 05:14:40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祝您健康(2020年10期)2020-10-12 14:04:48
服药先分阴阳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肾移植受者早期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细胞、Th17细胞表达变化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2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从“受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新闻传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