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策略

2020-06-01 21:30于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策略

于婷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素养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理念日益大众化和普及化。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明确学科素养的具体培养目标,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是广大教师当下的重要研究项目。本文将围绕着语文素养以及有效培养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38

语文是所有学习科目的基础,影响着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而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之上的基础,积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都对学生的学习成就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责任心,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问题,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

一、语文素养的概念解读

所谓“素养”,从字面解释就是经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比较稳定的能力和品格。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体现出多层次和多要素的特点,要比单纯的某一培养目标深刻得多和广泛得多。而语文素养就是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获得的能力和品格。语文主要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同时由于语言的特殊性,还衍生出人文知识和情怀等一系列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学习科目。经过众多教育专业人士的探讨和分析,现在基本上归纳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培养和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和传统的教学目标相比,这在技能性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向整体素质方向发展。这就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也为学生素养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落实听说读写训练,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知识的学习是语文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和首要的目标。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是在综合的实践学习和运用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的,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途径。这既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训练,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基于此,教师要重视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引导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

比如在《乡下人家》的文本学习活动中,教材中提供的文本都是经典文章,在遣词造句和技巧运用方面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功底,特别是在散文类文章方面表现明显。朗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长期的朗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听和说是语文学习最普遍、最基础的交流活动,学生就阅读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和收获进行思维的交融,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正确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同时准确地传输出个人观点,不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还要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笔活动,有形有体的字体艺术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学习体验,客观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升语言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素养,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引导,精准的词汇用语,清晰的逻辑层次,强烈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发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语言文字。

2.组织探究交流活动,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应用和科学指导下,得到有效培养和不断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此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导致学生在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方面、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方面、主题思想的理解方面,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会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解和运用产生阻碍。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交流活动,给予他们思维培养和锻炼的机会。

比如在《海上日出》的文本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独立的阅读活动,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进行阅读思考,避免只是能对文学故事进行复述的单一结果。可从文章题材的写作特点和文章思想的情感态度两个方面依次进行。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具体的学情特点,教师也可以进行任务的细化分类,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方向指导。同时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完善和不成熟,认知表面化或者理解误差等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基于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就阅读收获组织分享交流活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不断丰富认知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观察工作和指导工作,深入分析学生当下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获得深入而又全面的文章理解。

3.注重亲身体验感受, 实现审美的培养和创造

审美是人们内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意识的培养,并不能靠纯粹的理论说教,而是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逐步被个体内化、吸收的过程。语文之美体现在诸多方面,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感受和实践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美学素养。

比如在《绿》的文本学习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朗读活动,感受抑扬顿挫和语气语调变化带来的美的体验和感受,同时进行画面的想象,进而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感人心者,莫发乎情”,语言是文学的艺术,学生在品味和朗读的过程中,从心入境,使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从而实现内在审美情趣的有效激活。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情境的综合创设,来深化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得美感的体验。比如在《墨梅》的文本学习活动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很难对清新高雅、不媚世俗的士大夫精神产生有效的理解和深刻的感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画面,并配上对应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去感受这种意境之美,从而实现心灵净化的效果,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还有,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是一个不断发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启迪学生突破语言文字的限制,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活动,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4.拓展认知视野角度, 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中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进一步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正是对学生进行文化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文学科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视野的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并不深刻,仅仅停留在认识和了解的表面层次,不能顺利完成传承和弘扬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拓展认知角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比如在《囊萤夜读》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很难从仅有的故事当中体会到这种“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精神品质的可贵之处。所以,要引导学生完成翻译活动,顺利理解文本内容,还要进行相关事例的拓展举例。从春秋时代孔子弟子颜回的陋巷之乐,到明代宋濂的抄书典故,以及近代鲁迅的东洋求学等,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引导他们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地转变,理解这种精神品质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实现良好的文化理解和传承。其实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在现代文的阅读中也有明显的传承痕迹,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教育,提升文化自信,正确看待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都需要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作为支撑。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據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有着更多地依赖。而专业素养并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改变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活动中,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生,吸收优秀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以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教学,是广大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思考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素养能力的有效培养和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海军《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教育》2017年第51期。

[2] 刘文杰《指向语文素养提升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年第3期。

[3] 袁圆《摭谈提升语文素养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学苑教育》201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