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注释商榷

2020-06-01 21:30王平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文献分析

王平平

摘 要:部编版语文教材《夜雨寄北》的注释将李商隐所寄之人归为妻子,删去了“寄给友人”的内容,恰当与否,妻子王氏的离世时间在商隐赴蜀前后是问题的关键。本文试从文献资料分析和李商隐诗歌中隐含有关妻子离世的诗句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证,证明李妻此时已离世,对部编版教材的此条注释提出商榷。

关键词:《夜雨寄北》 注释比较 文献分析 商隐诗证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29

李商隐《夜雨寄北》含蓄不露,虚实相生,清空微妙,千百年来人们乐道喜吟。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将其作为经典列入课本推荐给学生。在诗歌题旨上,有学者将其归于爱情诗,所寄为妻子,有学者将其归于寄友诗,情感深厚,观点莫衷一是。

一、所寄何人:教材版本不同描述大相径庭

教材中《夜雨寄北》注释体现了所寄何人观点争鸣。部编版注释和之前两个版本描述有所不同,按照时间的顺序,具体表述为:

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第172页

选自《李商隐诗集疏注》卷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第191页

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148页

综观三条注释,文章出处和“溪”“谿”有别,只是版本不同、写法不同。但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部分的注释,一改前两版人教版教材兼收“寄给友人(也可能是妻子)”的说法。将其归于“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但仔细观察教材和教参,编者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说法。

二、归为寄内:基于李诗风格与内容的断想

作为专门研究李商隐的著作,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和近人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汇笺》最为经典,被后世研究者广为引用。冯浩笺注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下)指出:“夜雨寄北,皆寄内之篇。”郭预衡先生将《夜雨寄北》归类于“爱情诗”,认为此诗作于王氏亡之前。①霍松林先生认为先从“宋代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今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说起,虽存在一些专家的结论“写赠长安友人的”,但还是从诗的内容看,“按照‘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些”。②

在此,名家名断,正如霍松林先生说的,从诗歌的“内容”上而言谈的是爱情主题。李诗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朦胧美,而《夜雨寄北的》诸多意象,如夜雨、共剪西窗烛等,都能符合爱情的题旨。或许是从这个角度,部编版教材将“寄给友人”删去,将其全部归于寄给“妻子”。

三、归为友人:王氏离世和商隐赴蜀为关键

以上说法还是有一些瑕疵。若为寄内诗,就是寄给妻子。若不是寄内,那所寄为应为友人。在此,李妻去世时间在李商隐赴梓州的前后是这一问题的关键。这一点,近人张采田得出的结论是:“会妻王氏卒,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书记。”在时间上就有王氏先卒而李商隐后赴梓州的时间先后关系。张采田在与清人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比较后特别指出:冯氏年谱之谬莫甚于以王氏之卒系诸五年,而以蜀辟系之六年也。③综观张氏和冯氏的观点,我们不难得出:不论赴蜀在五年或者六年,冯氏和张氏的结论有一个共同点即王氏之卒在先,李商隐赴蜀在后。

学界也有一批持有此相同观点的学者。刘学锴、余恕诚认为:“大中五年,卢弘止卒于任上。李商隐离开徐州于夏季到达洛阳时,妻子王氏竟在他归来之前病逝。”④。这一点,袁行霈先生也予以认同:“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⑤。这些论断无疑都站在了“寄内”说的反面,删去“寄给朋友”的做法似乎欠妥了。

四、诗歌证史:寻章摘句还原历史诗歌本源

以上都是专家、学者的结论式的论断。时代久远,名家的论断我们不能直接消化吸收,但穿越千古,李商隐的诗歌却是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源。具体而言,与诗对话,以诗证史,我们不妨从李商隐的诗歌鸿泥雪爪中去寻找尘封的答案。

在《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一诗中,诗题即告知我们诗歌所述内容发生在同一年。诗中有“柿叶翻时独悼亡”之句,“柿叶翻时”表明时间在秋季,“同年”表明丧妻和赴职梓潼是同一年。在《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中,他写道:“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長。”诗人化用嵇康之子嵇绍十岁丧母的典故,左思为女儿写《娇女诗》的史实,含蓄地说出了此时失去了妻子,孩子失去了母亲。“愁霖”即秋天连绵不断的秋雨,“西风”代指秋天的风,“万里”极言心情沉重至深。诗人以漫漫长夜为背景,触景抒怀,诗人抒写因悼念亡妻而触发的深长而复杂的内心痛苦。秋雨秋风,证明了李妻在秋天离世的事实。这一点我们还能从他的《属疾》诗中得以佐证:“许靖犹羁宦,安仁复悼亡。兹辰聊属疾,何日免殊方。秋蝶无端丽,寒花只暂香。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荡。”诗人化用三国蜀人许靖羁旅他乡,后投奔刘备,以古稀之年得任太傅之职的典故表明自身与之身经相同,诗中写到“秋蝶”“寒花”,也隐晦地证明了王氏逝于秋天。在《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一诗中诗人写道:“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诗题即表明了受柳仲郢之邀在冬天赴东川入幕。诗句之中“无家与寄衣”意蕴至深,诗人将子女寄托于朋友家中,“无家”自然真实,同时写出了自己的无奈与凄苦。

从李商隐的作品中寻章摘句,我们不难发现:妻子王氏在秋天撇下一双儿女抱憾离世,李商隐冬天赴蜀,对重情重义的商隐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在其诗歌之中都有着具体的表现。

五、求同存异:着力于品味诗歌的文学内涵

金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十二)里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诗句。宋代西昆派诗人专学李商隐的诗,后人就常用“西昆”来代指他。“郑笺”是指汉人郑玄为《诗经》作的注疏。这句话说的是说虽然李商隐的诗虽好,人人能用心体会,却又晦涩难懂,不能用语言表达其具体内容。

后人对于《夜雨寄北》的解读,也未能脱其窠臼。古人有心,予忖度之。由于年代的久远,不论是张氏、冯氏亦或是各位文史大家,都对《夜雨寄北》所寄何人有争论,莫衷一是,总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意味。但是,在这首诗的讲解上,多存在着内容上按照寄内诗讲解的情况,而实际上,遥寄逝去的亡妻更能体现诗人的重情重义。为此,有学者采用的折中的办法:周本淳认为“此诗题若作‘寄内,自当为夫人;若作‘寄北则朋友亦可”。⑥而孙绍振先生说得更直接:这首诗写的究竟是对妻子的亲情,还是对朋友的友情呢?我想,阅读时不必深究,反正是一种很深的感情。就是友情,也不是一般的,而是相当深厚的。⑦

顾之川先生认为,在中学语文教材注释要遵循“准确性”和“代表性”等原则⑧,而“寄给友人”这一注释条目符合这两项原则。在此,笔者更为赞同将“寄给友人”这一条目加在部编版教材注释上,一则严谨,不武断,为学生负责;一则缘情,兼顾合李商隐的情谊,为古人释智。

注釋:

①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94页

② 霍松林撰写.《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第1156页

③ 张采田编纂.《玉溪生年谱汇笺》卷四[M].第37页-38页

④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月第一版第37页

⑤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二版,第354页

⑥ 韩兆琦编著.《唐诗选注集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第一版,第606页

⑦ 孙绍振.用图画来回答期盼——读李商隐《夜雨寄北》[J].语文建设 2007年第12期,第39页

⑧ 顾之川《试论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原则》课程·教材·教法[J].1996年第3期,第24、27页

参考文献:

[1] 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12期。

[2]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中华书局,198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文献分析
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相关饮食文献计量学分析
成人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针灸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作用中的应用概况
慕课在中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1例肺结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报告
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消癌平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评估
骆越文化研究文献分析
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借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