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乡土文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得到大力发展。基于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们一直在寻找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展开这一情感性课程。本文着眼于这一问题,主要阐述引入故乡情结来发展乡土文化课程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乡土教育 故乡情结 情感认同 引导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9.057
乡土文化作为情感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完善情感教育是很有帮助和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好乡土文化教育呢,开展好乡土文化课程呢?我认为应该从乡土文化中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故乡情结来展开。
乡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展,是我们的教育多元化和人性化的一大体现。教育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培养,更加深层和重要的意义在于情感道德教化与引导,所以,乡土文化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避免只接受固定化的教学内容和定性化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于学校课程的认同感,乡土文化能够使学生将自身情感情绪与接受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对于学生来说,与自身情感认同最为密切的乡土元素莫过于故乡情结。
故乡,作为每个人最初的认知和情感载体,是会一直留存在人们潜意识和内心深处的。一个人在接受各种类型的后天教育之后,即使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不断发生改变,但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故乡情结则会像婴儿对于母亲的依恋一样深深留存在意识深处,一旦有外在的引导和激发,就会爆发出无限大的情感力量。我们在读鲁迅的作品时,有对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鲁镇各个节日的习俗、家族亲戚与邻居的描写,但是不论是哪一篇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独特的绍兴情怀始终存在,那些模糊却又清晰的记忆一直存在,它影响着鲁迅的文字,影响着他的情感流露,这些情感是能够历经各种事件影响也不会被磨灭的,深深地驻扎在作者心里。所以,只有将故乡情结蕴含在乡土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中,才能够使得乡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和情感世界,那么,教育才会有温度,有力量,才能避免乡土文化课程教育流于形式,止于表面。
那么落实到具体实施上,将故乡情结融入乡土文化教育体系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作为情感引导性教育,那么就不能像一般课程教育一样,定性、定型、定量地去传输,而应该以情感为引导,以情感为载体,以情感为宗旨,做到真正地以“情”打动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故乡情怀记忆和认同,让学生能够从课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能够去真正接受和认同并最终热爱这样的乡土文化。其次,在课程教育的具體过程中,对于调动起故乡情怀的具体载体,应该仔细斟酌和考量。作为情感性课程,势必不能像一般文化知识性课程一样,通过简单直白的文字、书本来传递内容,而应该创新形式,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载体来传导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张力。例如,通过家乡特有的习俗活动、音乐运动、艺术作品,使学生能够从这些载体中感受到最为纯粹、最为亲切的故乡情怀,从深刻的艺术文学中体会来自故乡土地的精神和灵魂。最后,对于任何一项课程教育评判的标准都离不开它所取得的成果和作用,因此,对于故乡情结能否有效引导学生的乡土文化课程教育展开,必须要进行及时地评判和分析,之后对症下药,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课程。只有经历不断的“扬弃”的过程,才能够最终形成科学合理、完善有效的课程教育体系,才能够真正发挥故乡情结在乡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扩大和深化乡土文化教育的影响。
乡土文化课程教育是新教育背景下的重要一环,故乡情结的引导是乡土文化课程开展中的重要一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和推动新型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文化教育的补充和强化,必须要大力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而要做好乡土文化课程,则需要始终将故乡情结蕴含在课程中,将故乡情节利用好,最终形成以“情”引“课”,以“课”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