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乐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知行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充分说明了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作为一门艺术了学科,美术本身就提炼自于生活,源自于生活,最终又作用于生活。因此,美术教学也不能与生活相脱离,只有做到依附生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追求与热爱。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作为依据,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将美术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良好意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仅能够为学生增添乐趣,同时也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唤醒其对艺术的感觉。小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美术的认识来基本来自幼儿绘本或教材中的圖画,这些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但在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方面,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比如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在生活中有哪些美术学习尽力等,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动手实践,真正建立美术与学生支间的联系。
一、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其实并不复杂,然而考虑到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一味的将教学活动限制在室内是并不可取的。长期让学生凭借想象进行美术创作,不仅无法得到较为满意的作品,同时更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出教室,到校园各个角落采风,以此刺激小学生的思维[1]。一切想象与创新都是基于现实景象的,倘若没有亲眼看到,自然无法运笔自如的完成优秀的画作。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美术湘教版教材中关于“留住春天”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附近的小公园中进行采风,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当中,让其亲自感受春天的气息,清风阵阵、鸟语花香,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的美术思维得到了刺激,进而能够更加形象描绘春天的景色。艺术永无止境,美好的标准更因人而异,教师必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充分结合美育教育提出的要求,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位学生创作的作品,使其在不同学习场所感悟不同美好的真谛。
二、废物利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提升其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增强学生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饮料瓶、包装盒等物品是非常常见的,人们往往扔之了之。我国许多地方垃圾分类还不到位,再加之人们环保意识与资源意识匮乏,致使我国环保与社会问题严重。殊不知,一些废弃垃圾其实是被人们忽视的资源[2]。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对其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意识。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美术湘教版教材中关于“自制盆景”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各种饮料瓶、废旧纸盒、塑料盒等,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物品,通过改装、加工等方式,制作出漂亮的盆景,并用此点缀生活。有学生利用利用饮料瓶制作出精美的盆景,有的学生利用月饼盒子制作精美的盆景等。学生在课堂上剪剪、贴贴,不仅获得实践能力的增强,同时也获得了审美与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作业,加强课后作业与生活的联系
随着我国积极推广素质教育,小学教育的“减负”工作也正持续进行着。由于小学美术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安排的比重不多,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的布置作业。对作业的布置加强重视,并不是指为学生增加作业量,而是要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课后作业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小学美术作业质量[3]。由于小学生还有许多其他学科的作业需要完成,所以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的频率可调整为每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以此协调学生对作业的整体安排,使其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作业内容必须充分贴近生活,切忌超出小学生的美术水平,力求实用简单。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主要是要将美术积极渗透在生活当中。
结论
综上所述,每一位小学生都是需要打磨与雕琢的艺术品,而作为扮演者“雕塑家”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工作。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废物利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重视作业,加强课后作业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此使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的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潜能的开发,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璟涵.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74-175.
[2]武昊彤.扎根生活土壤 绽放教育之花——小学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索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2.
[3]周芸.生活一一看皆“美”,自然人文画不尽——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