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读写体验中学方法、用方法

2020-06-01 07:53马蓉李竹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文情境学生

马蓉 李竹平

单元解读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美好品质”来编排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伟大品格),对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生发赞叹、敬佩之情,以激励自身的精神成长。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和略读课文《黄继光》。这样选编一组诗文,不仅是通过人文教育来落实学生的成长目标,更是要借其人其事,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在内容上有关联(都是人物),但不直接相关。命题作文《我的“自画像”》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中模拟的情境和问题提示,从外貌、主要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等不同方面来介绍自己,没有特别强调要进行语言、动作的描写(读写程度较好的学生会主动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口语交际是学习作“自我介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成长经历愈加丰富,自我介绍成为生活中必备的交际技能。千人一面的“我是某某某,我今年几岁了,我喜欢……”已经不能满足成长和生活的需要。通过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学生将知道“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联系习作内容和要求,我们会发现,口语交际既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目标,又为习作从内容、材料和表达策略上做了准备。

再看看“语文园地”的内容,从“识字加油站”到“日积月累”,内容既与人文主题一致,又可以通过适当整合,使其成为前面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成语背后的故事都是古人刻苦求学的故事,与《文言文二则》的故事是同一类的。既可以作为《文言文二则》学习的“引子”,又可以延伸拓展。

教学规划

根据以上的关联解读,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所指向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规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

板块一:单元开启课。1课时。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拉近宏大主题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激发单元学习兴趣;识字加油站融入其中。

板块二:目标引领,落实阅读训练要素。6课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用提问题、做批注的方法,通读单元课文,初步聚焦人物品质;然后在师生、生生对话中,进行诗文、故事的深度学习,从人物动作、语言中感受其思想品质。

板块三: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与习作。3课时。

还可以在以上板块基础上自主设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如整本书阅读、影视阅读以及10岁成长礼等,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多方面联系,让人文主题真正成为母语学习的真切境遇。

活动设计

板塊一:阅读单元导语,勾连真实生活

一、 你认为什么是“伟大”?

回顾四上“家国情怀”和“历史人物”两个单元及其他阅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眼中伟大的人和事。

二、了解单元语文要素,关注表达,体会品质

1.读懂单元语文要素的含义,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比如:阅读训练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1)什么样的语句属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相机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明确语言、动作描写指什么。

(2)什么是“人物的品质”?怎么确定自己通过阅读感受到了人物的品质?

读一读“识字加油站”的词语,知道可以用“和蔼”“慷慨”“临危不惧”“彬彬有礼”等词语来描述人的品质,用“焦躁不安”“心急如焚”这类词语形容人的心情。

再如:表达训练要素“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1)这里的“多个方面”指什么?

(2)这些方面能从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习得吗?

可以快速浏览单元习作要求,鼓励提前写作,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后,自己再来修改、润色。

2.明确自读课文的预习重点和要求,即通读单元课文时,要关注什么,具体做什么。

板块二:学习四篇课文,落实阅读训练要素

一、带着明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课文

方法提示:用提问、批注等方法自读课文,标记不理解、有疑惑之处,批注阅读感受。

1.自主发现《古诗三首》中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关键诗句,可批注对人物或作者的感触。

2.结合注释读《文言文二则》,不懂的字词,可尝试用组词法。

3.结合“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阅读单元中的现代文,发现并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尝试选择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眼中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以备课堂上对话交流。

二、聚焦动作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语文园地”学习活动开启(建议晨诵,不占课时):

1.联系已知开启。

上学期学习了很多历史名人故事。我们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其中不仅记录了英雄俊杰的事迹,更承载着古圣先贤的普世智慧,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公认的、最具价值的是“经史子集”(可简单说明),我们常听到的“四书五经”,相当于古代读书人的必读教科书。

2.串联“日积月累”。

(1)展示“四书五经”图片或实物。

(2)出示图文简介:四书之《论语》《孟子》,五经之《周易》(即《易经》)和《老子》(即《道德经》)。

可以先请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再出示简介、评价等文字。

3.引出“词句段运用”。

古时候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要将“四书五经”这些必读书诵读得倒背如流。下面这些成语讲的就是读书人刻苦求学读书的故事。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4. 读书励志故事会。

请学生认领上面的成语故事,在每天晨诵或课前三五分钟时间分享给全班同学。

《文言文二则》课文的学习:

1.学习《囊萤夜读》。

(1) 承接晨诵,导入文言。

学生晨诵分享《囊萤夜读》的故事后,教师出示《晋书·车胤传》节选的文言文,简介《晋书》和车胤。

可联系前面的开启,介绍《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属于正史,也就是“经史子集”中的“史”;也可以直接疏通文意、互讲故事,将简介后置到“人物盘点”环节。

(2) 学法迁移,疏通文意。

朗读课文之后,生结合注释,讲述故事。

(3) 互讲故事,学生互测。

同桌相互讲故事,关注对方能否正确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如:课后题中的“倦”“贫”“弃”。表达不清楚的地方相互帮助。

2. 学习《铁杵成针》。

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分享收获。

3. 人物盘点,升华主题。

(1) 盘点“读书励志故事会”中涉及的大人物,呈现其主要成就或后人评价。

《文言文二则》中的车胤、李白,“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凿壁借光”的匡衡,“程门立雪”的杨时,“手不释卷”的汉光帝刘秀等,都是勤奋学习之人。

(2) 讨论这些人物和故事的共性,了解勤学苦练是学有所成的前提。

(3) 引出《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一句,可以不作详细解读,直接当成故事来讲。

《古诗三首》课文的学习:

1.预习反馈,情境带入。

(1)分享预习中发现的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关键诗句,尝试说说对人物或作者的印象。

(2)出示或讲述每首诗相关的创作背景,将学生带入情境,以帮助理解诗中所言之志,或人物、作者的精神品质。

2.疏通全诗,背诵默写。

(1)疏通文意,同桌互测。

(2)计时挑战,当堂默写。

3.比较发现,抒情言志。

(1)三首诗歌有什么相似之处?

前两句写景状物,后两句言志。

(2)与之前所学古诗比较,有什么发现?

之前所学的古诗多为写景抒情,总结出诗歌抒情言志的特点。

4. “群诗”拓展。

《墨梅》可拓展以梅花为意象的诗词,作为一周晨诵主题。例如:王安石的《梅花》,陆游、毛泽东、瞿秋白的《卜算子·詠梅》等篇目。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学习:

1. 预习反馈,简述课文。

这篇文章讲了何人何事?可迁移四年级上册的简要复述策略,也可借助下面的问题来简述。(第一个层次:故事讲了什么。)

(1) “诺曼底号”遇到了什么灾难?

(2) 故事主人公做了什么事?

(3) 结果怎么样?

2.听读方式,再度入“境”。

第1~11自然段,老师以讲故事的语气,绘声绘色地朗读环境描写部分,营造“诺曼底号”遇难时夜雾弥漫的可怕氛围。

3.分角色朗读,体会语言描写。

(1)第12自然段有人物语言描写,第16自然段开始有对话描写,可小组或全班分角色朗读。

(2)从人物语言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内先分享(任何角度均可,能落到人物品质上来更好)。

预设1:从提示语看出,哈尔威船长声音威严,说话简短有力。

预设2:从对话内容来看,“诺曼底号”遇难时的情况非常危急。

预设3:从简短有力的对话中,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争分夺秒地组织救援,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3)小组将最具共识或最具价值的发现、观点,分享给全班。

4.分享对话,体会人物品质。(第二个层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

“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1)根据预习时的批注,选择哈尔威船长一系列行为中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用合适的词语或名言警句概括其品质,和同学在组内分享。

(2)小组分享最具共识或最具价值的发现、观点,全班对话。

预设1:用上“临危不惧、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舍生忘死、沉着冷静、意志坚定”等词语。

预设2:联系刚刚学习的《老子》节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联结生活,深度思考。

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谈感受,也可以联系听过、学过的名言警句,来揭示你所认同的有关生命的意义、看法。(第三个层次:这个故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预设:哈尔威船长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虽然随着轮船沉入了深渊,但他的精神永驻。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臧克家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黄继光》课文的学习:

1. 简述课文,分享发现。

(1)简述文中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

这篇略读课文情节很清晰,说清起因、经过、结果即可。也可以提供支架问题,方法同前。(第一个层次:故事讲了什么。)

(2)分享预习时发现的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黄继光怎样的英雄气概。(第二个层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

2. 词句段运用,课堂练笔。

(1) 再次关注文中的动作描写,圈画动词(第5、6、9、11自然段居多,特别是第11自然段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火力点的英雄壮举)。

(2) 仿照《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完同桌或组内相互朗读,精彩语段分享给全班。

3. 阅读综合拓展,回扣单元主题。

(1)读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了解钱学森的事迹,推荐周末观看影片《钱学森》(最好在阅读课等其他机动时段集体观影)。

(2)你还看到、听到过哪些当代英雄的故事?联系日常生活,分享身边平凡人的伟大之处。如在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平民英雄故事。可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英雄故事,上课在组内和组间快速交换阅读;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故事。

(3)你如何看待这些为民族、事业或他人献身的英雄?(第三个层次:这个故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开放性讨论,各抒己见。

板块三:创设真实情境,“绘”自画像

口语交际和习作不局限于单元中已设的情境,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者越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一、口语交际

1.提供真实情境。

如:班干部竞选、学生小报招聘编辑、校园活动招募志愿者、学校社团纳新等。总之就地取材,让学生在校园真实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自我介绍。可班级模拟练习后,再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

2.分类礼仪示范。

课本中没有具体强调礼仪方面的注意事项,课堂上的模拟需进行细节示范和练习。下面以课本给出的情境分类举例。

(1)加入新团体类:转学到新学校,或加入新社团、夏令营等,需以“大家好,我是某某某”开场,以“希望我们相处愉快,共同进步,谢谢大家”等作结语,同时伴以鞠躬礼仪。

(2)应聘、竞赛表演类:需根据对方的职务或工作性质确定称呼。需以“评委老师好”“某某老师,您好”等开场,以“感谢您的聆听/指导”“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期待再见”等作结语,同时伴以鞠躬禮仪。

(3)非正式场合类:需根据对象的性别、年龄或与自己的关系来称呼,并问好、寒暄,分别时应说“再见”等礼貌语。

3.根据目的表达。

知道如何称呼和开场后,要清楚自己重点介绍什么,以实现自我介绍的目的。仍以课本给出的情境分类举例。

(1)加入新团体类:从姓名、兴趣爱好、优缺点等方面介绍自己。

(2)应聘、竞赛表演类:从姓名、优点、特长等方面介绍自己;应聘类要特别说明自己有哪些特长或优点足以胜任所应聘的职位;竞赛表演类还可以介绍自己节目的创意构思、亮点。

(3)非正式场合类:分析清楚情况,满足介绍的目的最为重要。如课本中“去家门口的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双方均不认识:一是需问清对方的外貌、衣着等可辨识的特点;二是说明自己的外貌、衣着、周边事物等可辨识的特点;三是双方约定具体的见面地点、手势等,以便准时接到对方。

4.实践结果评价。

可依据现实中真实活动的评价标准,来制订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学习目标要前置(如志愿者招募、报社招聘、社团纳新的具体要求)。

真实的情境,可以直接以活动通知为学习目标,活动结果为终结性评价,回到班级中有过程性的反馈。

如果是模拟情境,还可以根据礼仪、表达是否符合特定的对象、目的等,列出细化标准的评价表,同学间相互评价(画星或打钩评价,简单易操作),并给出建议。

二、习作

1.选择真实情境。

习作中要求向新班主任介绍自己,如果现实中没有换班主任,可以写给新的任课老师或者自己新入社团的老师,甚至是课外班老师,或者募捐活动中对接的异地学生、笔友等。

2. 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自拟表格或思维导图,投入创作。

3.示范与修改。

(1)教师下水示范。

比如以教师自己来到新班级为例,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等形式,明确示范介绍自己的各个方面,例如:外貌特点,主要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以及其他想要介绍给学生的情况(最好选择某方面且辅以事例、小故事)。范文要做到对学生第一次习作中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示范作用。

(2)建议与修改。

对照范文自我修改。

修改完再读给家人或同学听,根据建议进一步修改(也可以交换读,请全班猜是谁的自画像)。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课文情境学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赶不走的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