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潭门就地城镇化建设成效与文化认同探析

2020-06-01 18:40刘士祥朱兵艳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刘士祥 朱兵艳

摘  要: 潭门是海南琼海的一个沿海小镇,具有悠久的耕海历史和灿烂的热带海洋民俗文化。汉代以来,潭门渔民由浅海逐渐向远海深海“讨生活”,在浩瀚的南海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开始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唐宋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和海上贸易兴盛,潭门渔民先祖已在西沙群岛过渔猎生活,广袤的南海被潭门渔民视为自己的“祖宗地”,潭门渔民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且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也见证了热带海洋民俗文化的孕育与发展。2012年底,琼海启动“三不一就”即“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进程,潭门镇走上就地城镇化“快车道”,短短几年,小渔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保持传统海洋渔业发展优势的同时,着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尤其是休闲海洋渔业、特色餐饮、海洋节庆等,传统渔村村镇容貌焕然一新,商业经营内容与方式进一步拓展,村镇居民渔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村镇人口数量、质量、分布与构成发生变化,回家返乡创业人数显著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潭门渔村村镇渔民居民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 就地城镇化; 文化认同; 村镇变迁; 潭门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2-0104-05

一、海南潭门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潭门镇,海南省琼海市的沿海小镇,历史悠久,海洋民俗文化璀璨。据汉史籍记载,海南渔民所获珍珠等珍贵渔获征税,按照“逢五纳一”的标准征税,税率20%,采取实物缴税形式,捕获5颗珍珠缴纳1颗做税,普通渔获不征税。1998年开建的潭门九吉坡工业开发区加工的海贝壳工艺品畅销国内外。2004年,潭门中心渔港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一级渔港,可停泊千余艘渔船。2010年,首届南海传统文化节成功举办。2012年底,琼海正式启动“三不一就”即“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进程。2013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潭门镇。2015年,首届潭门赶海节成功举办。2016年5月,位于潭门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工建设并于2018年4月26日正式开馆。2016年10月,潭门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全盛时期,潭门全镇8成以上门店出售海洋贝类工艺品;2017年1月1日起,海南全省全面禁售珊瑚礁、砗磲及其制品,进一步保护热带海洋生态。2017年下半年,潭门镇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步伐。2017年12月,首届“更路簿杯”帆船赛启航仪式在潭门举行。2018年9月,潭门排港村被评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2019年10月,潭门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019年12月,位于潭门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上流动博物馆”在三亚揭牌。潭门渔民先祖由近海捕捞拓展到深耕南海诸岛,创造性地结合辨别方向的“罗盘”与古代计时单位“更”,首创南海航海“圣经”《更路簿》(亦称《南海航道更路经》),安全往返于南海诸岛与潭门之间,已700年有余。[1]随着琼海就地城镇化向纵深推进进程,潭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镇渔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改善。

二、潭门就地城镇化建设成效

2012年酝酿、2013年开始,海南东部沿海中心城市琼海正式启动“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简称“三不一就”。“就地城镇化”指农村地区当地的居民变成城市人口,即“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人口密度、能留得住人口,可纳入上一级城市圈以实现与该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农村地区”。[2]2013年,琼海把所辖12个乡镇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實施“就地城镇化”,城乡面貌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2014年,琼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5万人次,斩获2014年度“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称号。基于琼海“三不一就”理念,潭门村镇“就地城镇化”建设成效突出。

(一)建筑房屋保存较完整,突出渔村特色

2013年,中央提出城镇化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潭门视察后,渔民生产、精神面貌更好了,新房子拔地而起,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潭门镇政府加强了排港村的风貌管控和老房子的保护,排港村是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2018年9月被评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政府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投资民宿建设,推动渔村民宿业发展,形成整体建设风格,突出渔村特色。

(二)政府出资对镇村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村镇容貌焕然一新

政府出资对镇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并提升。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根据各镇村特点,引导百姓发展特色产业。从2018年11月起,政府对海鲜一条街立面进行改造,步行街、渔民文化广场、渔村主题民宿和休闲渔业码头等重新修缮,村镇容貌焕然一新。

(三)商业经营内容与方式进一步拓展

随着潭门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热点和热带海洋主题工艺品集散地,2013至2014年,潭门镇吸引民间投资30亿元。2014年,潭门全镇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而同年琼海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1400元。2016年1月起,海南全面禁止出售、购买、利用珊瑚礁、砗磲及其制品。潭门渔民转型到渔业、旅游、餐饮等产业,发展休闲渔业,开发南海特色旅游,依托南海博物院打造海洋特色乡村长廊,兴建潭门海产品市场。

(四)随美丽乡村的建设,就地城镇化改造,村镇渔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美丽乡村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带动了周边的发展,农民收入更加多元。借助南海渔耕文化的城镇化改造,潭门镇海洋工艺品生意名声大振,留住了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创业兴业。镇上很多人不再出海打渔,而是做起了生意,有的开工艺品店,有的开海鲜店。地道的潭门本地人符永贵,刚成年就跟着长辈们出海打渔,现在也告别了捕鱼生活,收入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他说:“现在游客多了,镇上的店铺也多了。在小镇改造前,镇上沿街的铺面月租金都是500元左右,改造完后,铺租升到了6000元。一年光铺租就多出将近7万元呢!”[3]当地居民村民合伙把旧房子改造成具有渔家风情的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提高收入。

(五)新一代北斗导航和船载卫星广播等科技更加广泛应用于渔业生产

潭门渔民以前出海只能靠祖辈世代积累经验。潭门渔民先祖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古代辨别方向的“罗盘”与古代计时单位“更”创造了《更路簿》。在没有精确导航的近现代,潭门渔民先祖凭借手抄本《更路簿》,平安往返于南海诸岛与潭门。如今,渔船都装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船载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设备,渔民们出海作业时不仅可以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还能收到海况、气象等实用信息。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防台救灾能力,而且渔民们出海更加便利,娱乐方式更加丰富,渔业生产更加安全。[4]

(六)随着建设和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潭门人重返家乡创业就业,传承渔家文化

琼海在外打工的共有6万多人,有2万多人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返回家乡创业就业。琼海沿海侨乡的人们都曾经把“下南洋”作为谋生的重要途径。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潭门成为渔家特色的风情小镇,已吸引超过7000名潭门人返乡创业就业。而且还吸引了1万多名外地、外籍人员来潭门安家置业。离家35年的潭门人何声传,曾在香港经营一家小有名气的茶餐厅,把香港的餐厅转让,返回家乡,合伙开了“渔家小屋”农家乐,助力乡村旅游,传承潭门千年的渔家文化。[5]

(七)文化娱乐方式多样,文化场馆进一步转型升级

随着渔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和文化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每年的鲤鱼灯闹春一直深受当地渔乡民众喜爱:鲤與利谐音,寓意吉利;灯与丁谐音,隐喻人丁兴旺。现在的鲤鱼灯闹春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过节方式,也是人们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海南潭门已成功举办了5届赶海节、10届南海传统文化节,让更多民众了解潭门人的闯海气概、渔耕文化及耕海历程。位于潭门的中国南海博物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人们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直接体现。曾经,潭门只能“靠海吃海”,潭门特有的“祭108兄弟公出海仪式”历史已600年有余。如今,潭门祭海仪式的参与主体、形式、内容与功能已发生显著改变,“108兄弟公”转变为一种敢闯敢干、互助互帮的海洋精神。随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潭门的城镇化进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正逐步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民众已覆盖全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三、潭门就地城镇化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策略

萨缪尔·亨廷顿认为:“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们之间的冲突。”[6]随着就地城镇化建设,研究文化认同意义深远。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强调居民市民化后对新城镇文化的归属与认同,不仅指新老市民共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也指城乡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朱冬梅指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即居民在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乡村居民与城镇文化相互影响、制约、融合,包含乡村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7]综合统筹城乡文化教育、生产生活、价值观念、心理适应、休闲娱乐等方方面面,进一步重塑城乡文化互相转型融合,推动新型城乡制度、身份、价值观念、心理适应等社会文化认同,促进新市民的社会融入,保障新市民学习、教育、工作等方面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利,提升新市民文化软实力建设,切实推进新社区新居民文化认同,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升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创新建设新型文化城镇,进一步提升热带海洋传统村镇渔民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就地城镇化建设已实施7年有余,村镇公共卫生、文化活动、公共交通、安全防范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打造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潭门镇福门街、益民街、排港村等街道整洁、路面干净,增加亮化工程,无论白天还是夜景都令人赏心悦目。纵观潭门村镇街道两侧,文化造景、艺术塑像、根雕椰雕贝雕作品、特色海洋文化景观墙、海洋文化休闲广场、洒喷雕塑广场、特色酒吧建筑、特色咖啡屋、滨海景观大道等引人注目,形成了集旅游、文化、景观、休闲、美食、体验、观光为一体的热带海洋特色文化景观,[8]潭门村民渔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4年3月,连接博鳌与潭门的潭门大桥竣工通车,为潭门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打通“最后一公里”,加速了博鳌潭门两地人流物流,促进了沿路商业带和居民区的形成发展,潭门乡村旅游日新月异。2015年8月,首届潭门赶海文化节吸引数万人参与,潭门人的闯海历史、渔耕文化、赶海文化、祭兄弟公出海仪式等南海特色民俗文化,渐为世人熟知。随着就地城镇化向纵深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来潭门旅游休闲、感受南海特色民俗文化、品尝海鲜美食、购买海洋工艺品的国内外游客愈来愈多,不仅要鼓励更多渔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还应进一步提升渔民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如村镇未来3至5年发展规划,提前准备发展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休闲民宿客栈、渔家特色海洋美食、休闲咖啡还是旅游创意工艺加工抑或休闲农业等,多措并举,保障渔民居民收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众的社会融入,增强潭门渔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完善制度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新市民创业就业,积极培育海南“双创”特色小镇,增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推进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实施创业创新金融法体系改革,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结合潭门本地实际和热带海洋特色优质资源,积极创建创业创新容错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创业创新的内在动力。[9]通过制度创新、政策优惠、产教结合等措施,鼓励新市民从事个体经营或入股的方式参与就业创业,积极孕育真正敢创新、勇创业的“双创”文化氛围。地方政府与高校应全方位通力合作,通过专项财政补贴、创新职称评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或市民创业创业容错工作坊等措施,与本地高校产教结合,吸引高校专业教师或相关专业学生加盟,综合利用本地高校的地理与技术优势,鼓励新市民“互联网+”创新创业,尝试打造线上创业平台,努力发展热带海洋渔获、海洋工艺品、热带果蔬等线上销售业务,完善创新创业驱动机制,将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与就地城镇化有机结合,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切实增加新市民收入,增强新市民的幸福感,促进新市民的身份认同。

(三)加强文化交流

凸显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加大投入文化活动场地或服务内容,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进一步满足民众转型升级的文化需求,促进城乡文化习俗的和解,保障就地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程叶青研究团队总结了琼海城镇化发展模式并分析其发展的驱动力,认为潭门基本形成了基于南海海洋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南海传统渔村村镇和热带海洋经济产业园有机融合的特色海港渔业风情小镇。[10]为了凸显南海海洋民俗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潭门建成的南海博物馆已投入运营3年有余,不断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不仅方便人们了解南海海洋文化、留住乡愁,而且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为适应就地城镇化向纵深发展,潭门南海传统文化节、潭门赶海节、海洋文化休闲广场、滨海景观大道等节庆民俗或文化活动场地不断完善,吸引越来愈多的国内外游客的同时,深深影响着潭门渔民居民的工作生活、饮食习惯、休闲娱乐等方面。潭门居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景为导向,在家庭、生活、事业、子女教育等方面身心不断调整,已逐步适应焕然一新的热带海港渔业风情小镇,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渔民居民的文化认同。

四、结语

琼海实施“以人为本”的就地城镇化战略,着力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耕渔耕有机融合、社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潭门镇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留住乡愁”的热带海港渔业风情小镇,全方位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南海海洋民俗文化、着力发展热带海洋经济,不断增加潭门居民收入,满足物质文化需求,不仅促进了就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而且提升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促进了潭门村镇居民的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 黄晓华. 美丽篇章藉春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纪实[EB/OL]. [2020-02-20]. http://cpc.people.com.cn/n/2013/0413/c64094-21124967.html.

[2] 王桂新. 瓊海就地城镇化的深层次驱动力[EB/OL].[2020-02-20]. http://www.rmlt.com.cn/2016/0614/428743.shtml.

[3]符王润. 从风情小镇到幸福小镇 潭门小镇的美丽蜕变[EB/OL]. [2020-02-20]. http://www.hi.chinanews.com/hnnew/2014-03-19/341030.html.

[4] 罗霞. 渔船上免费看电视[EB/OL]. [2020-02-20]. 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9/16/content_1_8.htm.

[5] 金敏,夏冠男. 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海南琼海“就地城镇化”建设见闻[EB/OL]. [2020-02-2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5/c_1114759707.htm.

[6] 萨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7.

[7] 朱冬梅.成都流动人口的文化认同与社会适应性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4):70-75.

[8] 曾繁亚.结合本地实际 突出实践特色 潭门镇重点落实十大群众满意工程[EB/OL]. [2020-02-20]. http://qionghai.hainan.gov.cn/rdzt/qhtx/1133/201404/t20140401_2505265.html.

[9] 辜胜阻,吴永斌,郑超. 浙江城镇化及小城市培育的思考与建议[J]. 浙江社会科学,2017(12):42-51.

[10] 程叶青,翟梦潇,王莹,等. 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驱动力分析:以琼海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19(12):1902-1909.

Abstract: Tanmen, as a coastal town in Qionghai Hainan, has a long history of exploring the South China Sea. Since the Han dynasties, Tanmen fishermen has begun to earn a living through distant fishing. After countless tests of life and death in the sea, they discovered and named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ith the social unrest and maritime trade flourishing, the ancestors of Tanmen fishermen had already lived in Xisha Islands by fishing. The Tanmen fishermen have become the first ones who found and named the Xisha Islands, and the only group of people who developed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inuously. They also have witnessed the breeding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culture. At the end of 2012, Qionghai launched the policy of in-situ urbanization with the original villages, trees, lakes and houses preserved. With the  in-situ urbanization, dramatic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anmen. While maintaining the traditional marine fishery, Tanmen is focused on it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especially leisure sea fishing, catering, and marine festivals. The Tanmen town has been more attractive without demolishing old houses. And fishermens income have been diversified by expanding businesse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have been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ve been deeply implement, which has bettered the well-being of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and enhanceed local residents cultural identity.

Keywords: in-situ urbanization; cultural identity; changes of the fishing towns and villages; Tanmen in Hainan Province

(责任编辑:刘彩珍)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论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作用及路径
在文化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