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抗挫能力“二提高一降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

2020-06-01 07:47罗凤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抗挫能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摘 要: 针对大学生抗挫能力薄弱和高校挫折教育主要侧重防范培养过程被动的局面,为从根本解决问题,系统构建大学生抗挫能力培养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展开研究,提出大学生抗挫能力“二提高一降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即提高技能,完善能力结构;提高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降低期待,树立合理的成败认知。

關键词: 抗挫能力;“二提高一降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20)01-0020-05

一、基本概念

抗挫能力,在学术界有多种称呼,各国学者对其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其研究源于美国,原名“psychological Resilience”,英文“resilience”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时回弹,引申为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1]。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职业培训师保罗·史托兹首次提出逆商的概念,即Adversity Quotient(AQ),全称逆境商数,也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可用于衡量一个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超越困难的能力。逆境商源于管理学,最初是为提高管理效能,帮助管理者解决企业中人的问题提出的一种能力培训,后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教育专家也呼吁将逆境商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逆商概念和理论的提出,升华和丰富了抗挫能力的内涵。

尽管抗挫能力的概念和定义并未统一,但它都具备两个特点:第一,个体正面对困难、挫折、挑战、失败、逆境、重大压力、消极经历,甚至是严重威胁、危险环境等困境;第二,个体能顺利适应各种逆境并仍然能获得良好发展。“顺利适应逆境并获得良好发展”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的心理能迅速从多变的恶劣环境中恢复过来,保持健康稳定,没有不良行为倾向;二是顺利适应环境,从容应对障碍,成功解决困难,这里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获得了完美的解决,其涵盖的意义更广泛,只要契合人生目标,个体积极主动果断的选择放弃也是一种成功;三是平稳渡过难关后,迅速回归到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发展目标,个体仍然能够获得良好发展。

二、大学生抗挫能力培养的内在依据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大学生首先应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人,其次应能适应社会变化、具备良好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抗挫能力是人才定义的重要内涵,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纵观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是以一种倔强的姿态,不断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与各种艰险的生存状态抵制,面对困难克服障碍的过程中发展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困难和挫折,这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也是在相互竞争、抗争中存活与发展。个体作为社会组织中的单细胞,必然也要经历诸多困难和挫折。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抗挫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同样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高AQ可以帮助产生很高的成绩、生产力、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活力和愉快的心情。

(二)大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挫能力是人格结构中重要成分,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涵。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对健康作了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发展与变化的需要。抗挫能力强,往往能够忍受重大挫折,以理智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待挫折,在挫折面前保持正常行为;抗挫能力弱,常常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不知所措,以非理智的态度和不正确的方法应对,陷入不良情绪,引起心理行为异常。高校诸多因应对挫折心理脆弱导致的自杀、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大学生抗挫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三)大学生智能发挥潜力发掘的制约因素

较强的抗挫能力,可以促进大学生智能的发挥和潜力的发掘。对抗挫能力强的大学生来说,适当的紧张和压力能帮助他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和环境,增强情绪反应能力,提高认识水平,磨练意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活力。因此,高AQ可以帮助产生很高的成绩、生产力、创造力,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活力和愉快的心情。圣约瑟学院的zhou探讨了学术表现和逆境商数的关系,得出结论:AQ高的人,学术表现也好;AQ低的人,学术表现相对差。

(四)就业单位最看重的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由美国著名职业指导师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提出,他们将职业技能分为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求职者身上拥有的特点和品质。它强调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管理自己,也称为适应性技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3]。经调研发现,用人单位亟待大学生具备含抗挫能力在内的自我管理技能[4]。任何工作本质都是一个“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抗挫能力,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化的职业环境,应对愈加激烈的竞争压力,适应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三、大学生抗挫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

(一)大学生抗挫能力薄弱同压力挑战现实之间的矛盾

当前是大学生群体从90后向00后过渡的时期,00后即将成为大学生年龄结构中的主体。他们物质条件优越,敢想敢说敢做,追求独立自由,思想前卫早熟,信息量大,但心理素质低,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自理能力、办事能力、判断力、忍耐力普遍不高,逆商指数低。

现代社会充满各种挑战,挫折与逆境在所难免,更无法预料。总的来说,大学生会面临以下类型的挫折:(1)学习的压力。学业任务重,自身要求高,目标不明确,对角色转变新环境的不适应;(2)生活的挫折。生活自理能力差,处理琐事中遇到挫折,经济困难无法解决,导致心理自卑不平衡;(3)情感的挫折。主要是失恋产生的心理失衡和挫败感;(4)人际关系的挫折。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因不擅长处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5)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压力。大学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但岗位竞聘、求职就业中会面临失败和挫折,理想和现实会存在差距,造成心理冲突。

困难和挫折会是大学生人生历程中的普遍现象,大学期间的压力仅仅是其中极小的部分,因此,抗挫能力是确保大学生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环境中顺利生存并获得良好发展的基本能力。重视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既是预防大学生眼前诸多问题的应急措施,更是提升大学生可持续生存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家庭抗挫教育忽视和高校抗挫教育不足的现状

家庭抗挫教育的忽视是大学生抗挫能力薄弱的源头。抗挫能力锻炼和培养,实际上应从婴幼儿开始。家庭抗挫教育的忽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人格健康、抗挫能力重要性的意识不足;二是父母采取的教养方式不当、抗挫教育的能力不高。90后的大学生普遍受到父母的溺爱。00后大学生的父母更是吃过苦、努力打拼过的一代人,他们不愿自己的孩子再经受同样的磨难,一直在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甚至是过分呵护。父母的过分呵护会让现在的大学生失去抉择的能力,同时这也减少了他们直面挫折和失败的机会,因而他们缺少坚强的意志品质,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更无法独立克服困难。父母片面重视学习成绩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忽视生活其他技能的培养,导致孩子生活领域狭窄,能力结构单一,意志愈加脆弱。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过度的否定和惩罚也会导致孩子的抗逆力水平低。

高校抗挫教育的不足是大学生抗挫能力不高的另一因素。高校针对学生的抗挫能力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基本都开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定期进行跟踪监测,针对心理问题较大的学生提前做相应的防范和干预措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咨询等。但这些措施仍然不足以全面提升大学生抗挫能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高校并未高度重视学生抗挫能力培养,未系统构建抗挫能力提升计划,仅仅只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政课,这些课程涉及的抗挫折内容较少,主要侧重在预防防范心理问题的发生,整个培养过程很被动。

四、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影响因素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坚强的意志、生存能力、明确的学习生活规划、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合理的认知等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

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大学生抗挫能力最重要的促进因素。面对困难挫折,已习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不会惧怕它,而是自然而然形成了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反射思维习惯,经过理性冷静的判断分析后,运用积累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问题。

(二)生活自理能力

抗挫折能力弱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自理能力偏低。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得克服困难愈加容易。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个体具备独立人格的重要标志。生活自理的学生要比生活依赖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困难,解决困难。

(三)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与抗挫能力正相关。意志越坚强,越坚定,对困难、挫折的承受、忍耐、适应的心理能量会越强大,只有接受、适应了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逆境,才可能勇于面对它,解决它,并迅速回归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反之,意志越脆弱,越薄弱,越容易在恶劣的环境中被击垮。

(四)生存能力

较强的生存能力,意味着个体已具备独立自立、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能力,经过大量独立面对困难挫折的经验和反复历练,已经可以从容应对多种困难和问题。

(五)明确的学习生活规划

若个体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能在大学阶段制定明确的学习生活规划,会增强抗挫能力。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规划往往会增强个体对自己学习生活的自主掌控性,占据主动地位,使得个体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心理更加成熟稳定,勇于面对,理智解决问题。

(六)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与抗逆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抗挫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5]。当他们置身突如其来的打击,更容易获得有效的倾诉渠道,来自家人、同伴、朋友、亲戚、老师等社会力量的支持,获取更多的心理能量,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因此,发展积极的人际圈,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可以增强抗挫折能力。

(七)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与抗挫能力正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对自身价值和能力持有积极正面肯定的评价和态度,抗挫折能力相应会更强,面对困境和失败时,他会理性地思考自己现实的表现和目标的差距,从而激发努力挑战困境的动力。低自我效能感的人,通常会对自身行为结果持消极负面否定的判断和预期,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大大降低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力量[6]。

(八)合理的认知

对困难、挫折、逆境树立科学合理正确的认知与抗挫能力正相关。学习挫折、逆境、抗挫折、抗逆力专门的理论知识,树立对待失败、挫折的正确态度,建立抗挫折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法,能提高自身接受挫折、摆脱困境、克服困难的能力。

综合分析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影响因素,大学生抗挫能力弱的根源在于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单一,接触领域狭窄,生活单调乏味,过度依赖某人、某物或某事。当突如其来的困难挫折降临,难以承受,精神崩溃,甚至步入极端。总结探究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思路,完善能力结构、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合理的成败认知则为提升大学生抗挫能力的三条必经之路。

五、大学生抗挫能力“二提高一降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

(一)提高技能,完善能力结构

提高技能,完善能力结构,增强大学生抗挫的内在力量。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大学生能力结构由统筹内部力量的能力和協调外部力量的能力两种类型组成,且内部力量是主体,外部力量相补充。

1.统筹内部力量的能力

(1)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可以养成积极抗挫的行为习惯。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反过来又强化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高校教师应统一思想,树立问题导向教育理念,并通过课程和活动实施这一理念。当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教师、辅导员、生活指导老师及相关工勤人员,首先,应保护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次,要创设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如课程中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活动中专门设置困难情境、生活中学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来解决;再次,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主动担当更大的责任,如帮助家人解决问题、承担学校学生工作、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练习自己的抗挫能力。

(2)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前并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高校应将生活自理能力纳入学生管理和日常管理的内容,指导学生自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养成健康规律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科学的理财意识,要求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主动参与家庭事务,帮助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坚强的意志。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坚强的意志是需要在否定、问题、困难中不断磨练的,抗挫能力是可以在失败、批评、障碍等挫折体验中得到适应和增强的。高校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项固定的体育项目,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组织军事化活动、劳动、远足等体力活动,引导学生到艰苦条件中锻炼,课程教学和学生活动中设置批评环节,帮助大学生磨练坚强的意志。

(4)生存能力。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进行独立的民事活动。大学生一般都接近或年滿十八周岁,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社会兼职活动,参与劳动获得劳动收入,体验社会职业中真实的困难和成长、独立、自立的尊严和成就,帮助大学生提高生存能力。

(5)明确的学习生活规划。高校应开设规划类课程或咨询辅导活动,从大学生刚入校起开始引导学生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建构积极的自我,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生活乃至职业规划的方法,在大学不同阶段制定明确的规划,并为美好的梦想和目标付诸实际行动,进而增强自己对自身学习、生活的掌控性和自主性,抗挫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

2.协调外部力量的能力

协调外部力量的能力,即人际交往能力,它是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部分,也是抗挫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设置相关课程或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处理好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父母家人的关系,加强与他们之间交流沟通,使其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获得积极的社会支持;引导学生遇到问题,主动寻求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依托运动、兴趣、社团、实习、兼职等活动,发展积极的人际圈子,增强生活的满足感。

(二)提高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

提高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积累大学生抗挫的积极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有正确认识,抗挫能力也会得到增强。提高自我效能感,首先,提高技能,完善能力结构,是根本途径;其次,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帮助大学生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如成就事件法、表达自我、积极的语言和心理暗示;再次,高校教师和管理应采取正面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

(三)降低期待,树立合理的成败认知

降低期待,树立合理的成败认知,建构大学生抗挫的心理防线。高校应针对挫折教育系统设置相关课程、讲座和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挫折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或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利用著名历史人物战胜挫折的榜样和热门事件,开展抗挫折主题阅读和读书交流会,组织对故事情节中人物心理的分析讨论,或对生活中常遇困难、害怕事物的讨论谈话,让学生相互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害怕的事情及失败的经历,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在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都会碰到不同的困难或害怕的事情,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要接纳不完美,以自然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成败,建立基本的心理预防机制。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抗挫方法,比如,合理宣泄法,即可通过体育锻炼、倾诉、哭诉等方式将消极情绪宣泄出来;自我激励法,在困难面前,学会用语言激励自己,对自己说“我是勇敢的,我能做到”,主动向好书、好歌、积极的人外界寻求激励;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9%9F%A7%E6%80%A7/2808297.

[2]郄咏欢.国内高校大学生逆商教育研究综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16-119.

[3]李春雨,林宏伟,林辉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4]罗凤.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培养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6-19.

[5]关天宇,王茜,唐珊.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大学生抗逆力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8(5):123-131.

[6]周政.大学生逆商水平与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J].宿州学院学报,2017(11):43-47.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weak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and the passiv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ti-frustration edu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and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inity training mode “two improvements and one decreas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that is,  improving skills to perfect ability structure, enhancing  self-confidence to enhance self-efficacy, reducing expectations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awareness of success or failure.

Key words: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Two improvements, one decreases” trinity; Training mode

猜你喜欢
抗挫能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学校艺术活动与挫折教育的融合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