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对策研究

2020-05-30 02:29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内陆高地郑州

刘 哲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一、引言

新时期经济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成效显著,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但内陆地区由于先天条件不足,经济发展迟缓甚至停滞不前。近年来,国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给内陆省份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思维:“对外开放,内陆也是高地。”河南省深处内陆腹地,不靠海,不沿边,对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时代意义,领会深刻。当前,众多国家战略纷纷在河南落地,河南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开放市场,汇聚经济要素,实现从一个内陆农业省到开放型经济大省的转型。

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型经济早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内陆开放高地则是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的新概念,具体体现为内陆省市经济发展的建议、措施,因此它是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国内学者在内陆开放高地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隋强认为,内陆开放经济应以市场化为前提,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资源,建立对接贸易,合理配置资源。姚言伟、陈静提出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前提是发展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实现多式联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张占仓认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要创新模式,推动投资便利化,构建双向开放新体系。蔡森认为,内陆开放高地要通过对外合作,开放载体平台,提供企业发展空间,打造集聚竞争活力的内陆高地。国外学者主要在开放型经济理论和内在机制方面做了较多研究。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即以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罗默和卢卡斯提出新增长理论,即以人力资本、创新激励和知识、技术等多种传导机制带动经济发展。

二、河南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现状剖析

河南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同时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成为常态,要素与环境约束趋紧,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偏弱,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足等。但河南省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是我国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连接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都为河南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河南省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各类功能性口岸建设,以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金融政策,吸引更多的产业聚集和更多企业进驻,汇集国内外强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带动了河南产业和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果显著,特别是五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与支持,为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1.河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

近年来,河南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逐渐加强,以郑州市为核心的郑州大都市区和中原城市群建设成果逐渐显现,这些都为河南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河南省作为传统意义上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大省,对改革开放的特殊意义有深刻的领会,一定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当前,国家政策的支持、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力资源、全国物流中心的独特地位等都是河南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

(1)国家战略支持优势。河南省集“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12个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于一体,这些国家级战略协同发展,将会产生叠加效应、倍增效应,多重利好耦合所释放的政策红利已赋予河南创新创业的黄金期。

(2)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位置优越,是我国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南向和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是我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河南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铁路枢纽。河南省铁路通车里程稳居全国第一,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是纳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3)完善的陆空物流优势。河南省在利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进行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机场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逐步把河南省与周边省份连接起来,为河南省发展大规模物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正是河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今天郑州物流中心的地位。

河南是铁路资源大省,郑欧班列自2013年通车以来,郑州率先实现“八去八回”往返平衡,在所有中欧班列中各项指标名列前茅,目前郑州到比利时的中欧班列、郑州到东盟(越南)的班列也已开通,无论是向周边地区输送欧洲产品,还是作为欧洲运输货物的分拨地,郑州的核心地位都无可取代。

表1 中欧班列(郑州)2013—2019年运行业绩增长情况

注:本表数据由笔者根据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航空运输成为郑州的一张新名片,郑州将打造“对外开放靠蓝天”的新模式。郑州新郑机场作为全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地位举足轻重,优势突出明显。郑州至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快速发展,航线货邮量达到14.7万吨,使“郑州价格”成为中欧间国际航空货物运价的重要风向标。截至2018年12月,郑州机场已有55家客运航空公司,208条客运航线,116个客运通航城市,21家货运航空公司,34条货运航线,40个货运通航城市,郑州机场也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客货运的快速增长,使航空枢纽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表2 郑州航空港2011—2019年客货运输发展情况

(4)充裕的人力资源优势。目前经济增长条件中,人力资本是决定因素,其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人力资源恰恰是河南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总人口10852.85万人,常住人口9559.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94.86万人。全省研究生招生18352人,在校研究生44830人,毕业研究生12933人,反映了河南省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巨大能量,河南省人口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此外,河南省正在加大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强富余劳动力培训工程,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当前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河南丰裕的人力资源优势不断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这对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河南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劣势

河南省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建设进程,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需要查找问题并找到化解方法。

(1)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河南省处于中国内陆腹地,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在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的长期积淀和影响下,思想相对保守,观念比较陈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逐步解放,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无法跟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脚步,这也表明其对外开放水平较低,这一劣势也给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表3 2008—2018年全国和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增长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本表数据由笔者根据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此外,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金和资源等要素的投入使用来实现效益。因此,对外贸易的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都偏低。目前随着富士康公司进驻郑州,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比重随之提高,但其他类产品的出口比重明显偏低,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2)产业聚集度不高。实体经济发展是以产业为载体,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要依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河南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必由之路。对河南省而言,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配件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工业是其六大优势产业。而这些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大多依靠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优势,工业模式较为落后,不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高,也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当前创新型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对河南省来说,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而优秀专业人才的缺乏恰恰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河南省高校数量较少,名校更少,和湖北、陕西相比,差距极大,郑州市在校研究生数量不足武汉市的十分之一,这一短板造成学科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不够突出。

(4)核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从世界城市群的发展经验来看,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先集聚后辐射的关系。在城市群内,优势资源先被集中到核心城市,所以核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国家支持建设的中心城市中,郑州的区域面积最小(7446平方公里),约为成都的一半。环境容量趋于饱和,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环境质量改善的幅度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近年来,大量人口涌入郑州,导致环境、资源压力陡然上升。按照国际标准,核心城市人口占区域比重应大于10%,经济总量占区域比重应大于30%。而郑州占中原城市群人口比重仅有6%,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不足20%,而其他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武汉经济总量占比均超过30%,所以,河南省核心城市带动能力相对较弱。

三、河南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对策建议

1.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河南省深处中国内陆腹地,应发挥区位、市场、产业等独特优势,深度融入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全面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合作,切实增强郑州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的影响力。

(1)枢纽地位助力互联互通。郑州、洛阳、商丘作为枢纽城市,应持续构建以国际航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构建“三网融合、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交通中枢,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是增加航线,加大与周边国家的联系,逐步完善空中丝绸之路。二是打通陆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国家快速铁路网,形成与“一带一路”相关建设方向高度契合的京广、陇海、郑万、郑合“米”字形辐射四面八方的轴带网络,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三是提升与上海、天津等重要港口的联通水平,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效链接,打造枢纽经济。

(2)加快提高郑欧班列运营水平。河南省虽然地处中原内陆,与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相比,在对外贸易上没有优势,但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给了中原腹地变身为中国对外开放前沿的重大机遇。2013年7月18日,首趟郑欧货运班列开启运行,从郑州出发将集中起来的各类物品运往德国汉堡,打通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铁路货运。郑欧班列把郑州变成了货物集散地和中转站,也使郑州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郑欧班列的安全运行,首先,需要合理规划路线来配置运力,进而提高线路满载率,减少资源浪费。其次,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和减税措施。同时注重市场手段,通过参股合作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最后,需要加强双边合作,提高通关质检效率。总之,郑欧班列应在现有九去八回的基础上,再次深挖潜力,助力郑州打造全国现代物流中心。

(3)推进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布局。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于2016年1月6日进入国家综合试点,郑州市积极贯彻落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要求,抓住契机,加快创新突破,将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向以点带面、进口和出口并重、线上线下互动纵深推进。同时,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强化东西互补,集聚高端要素,通过构建“网上丝绸之路”,使跨境电商的气氛愈加浓厚。

此外,河南省在构建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和培育外贸综合型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诸如通关、物流、仓储、融资、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综合服务水平。

2.打造发展新引擎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区域面积达415平方公里,相当于郑州东区的5倍,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周边产业园区,战略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期望通过航空发展,寻求对外开放之新出路,提出“对外开放靠蓝天”的新模式。

(1)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须大力发展以临空产业和航空物流为重要内容的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发展应按照“打造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理念,对重点产业进行规划。一是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当前航空货运的市场需求量是关键,应加速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网购商品中心集散地。二是开拓航空相关配套产业,建设电子相关高端产品展示中心、高端人才培训中心等,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精密仪器制造业,打造区域临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引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增强区域经济产业国际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把航空运输业发展成为全球范围的高级别产业,提升了国家及河南的竞争力,也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在产业优势上,以郑州航空港为依托,不断吸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在要素聚集、战略衔接、空间优化三方面切入,实现与“一带一路”的全面衔接,协力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体系,进而推动郑州与世界的合作。

(3)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当前,郑州航空港区有大量企业入驻,但是多数企业为单一的加工工厂,这些工厂普遍存在附加值低、效益低、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等不足。因此,郑州航空港区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提高服务质量,给予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入驻港区,发展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从而加快高端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郑州航空港区产业转型升级。

3.建设创新机制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依托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群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平台,对接全球创新资源,促进河南企业与全球研发要素无缝对接,建设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

(1)转变创新理念。科技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尤其在资源全球配置的今天,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资源和技术已经成为公开的要素,竞争的天平已经倾向于对未来发展态势的把握和预测能力,所以拥抱变化,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成为必然。郑州、洛阳、新乡都是河南省重要的省辖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共同研发,合作创新,从而发挥核心辐射带动效应。

(2)加快构建协同机制。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依托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城市的高新区发展而来的。郑州、洛阳、新乡是河南省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活动最丰富、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区域。所以,加快构建三市协同发展机制,以“三市三区多园”为主架构,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辐射区范围,采取“一区多园”方式,探索将符合条件的辐射区提升为示范区的异地共建区,形成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这要求郑洛新三市在区域创新中要分工合作,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组织机构,统筹推进郑洛新自创区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政府间合作规则安排方面,重点促进利益共享、合作约束、监督考核和同建互信等机制形成,加大合作投入,实现协同共建效应,推进区域创新一体化。

(3)优化人才培养。河南省要积极落实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所带来的政策红利,以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引进高端创新性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多渠道的,一是通过联合国家重点科研创新机构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中心、国家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来培养人才。二是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校的研究分院入驻创新示范园区,为河南省的创新发展不断输送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三是要提升本省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转化体系,保证创新要素能及时高效地参与社会生产实践。

4.建设高标准的自贸区

2016年8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外资利用总额逐年上涨,稳居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河南省仍需充分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乘势而上,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1)着力改善贸易管理制度。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市场开放程度。自贸区发展要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平台,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加快建立满足服务需求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一系列贸易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加快跨境电商发展。一方面保护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投资者,扩大河南省对外开放的“朋友圈”。

(2)实现各区域优势产业的最优组合。针对郑州、开封、洛阳三个区域,应明确区分优势产业,实现最优组合。其中,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应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成长产业,依托发达的交通优势,积极拓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国际商贸业务,构建一流的现代服务体系,建成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开封片区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应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积极拓展在文化传媒、广播影视、艺术品交易及传统技艺等方面的功能。洛阳片区作为河南省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应以自身技术优势为依托,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同时作为历史名城,要积极鼓励文化贸易、丝路文化展示及旅游休闲等产业。三城市要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经济最优组合。

(3)创新自贸区法律制度。自贸区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法律制度的创新,河南省自贸区建设要遵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积极转变政府部门的运作方式,实现各部门协同并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河南省自贸区应当立法先行,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构建合理的多元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不断推进仲裁制度、多方参与调节机制,为河南省自贸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5.构筑现代化中原城市群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

(1)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实现融合发展。当前,大都市区协调运行机制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大都市区综合协调机构由省政府牵头,以郑州市为核心,其他城市为成员,成立郑州大都市区城市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负责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和区域服务规划等重大专题的规划布局和建设运行的协调推进工作。同时尽快建立协商机制,统筹协调城市间的融合发展工作,进一步明确在城际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同城化、产业发展合作等方面,提出阶段性合作内容、目标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实施统一行动。

(2)合理布局综合交通体系。中原城市群建设应坚持交通优先,构建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首先,逐步转变传统封闭的道路结构,构建快速开放网络化的道路交通结构,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如郑州、洛阳等城市应通过公交、地铁、BRT等耦合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引导市民居住、产业发展、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合理布局。其次,注重平衡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关系,降低公共交通成本,在生活圈及公共服务中心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站点,避免集聚拥堵,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3)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要关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问题。首先,要加快推进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明确租购同权,让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的公共服务权益,推动农民工、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其次,统筹优化区域内教育资源,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推进多种形式教育合作,加快人力资源培养,为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强大智力保障。再次,以“健康中原”建设为目标,积极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为市民提供便利,促进和谐发展。

四、结语

开放发展的历史趋势不可阻挡,由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更高水平的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全球已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享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引领全球开放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深居内陆腹地的河南省要着力扭转劣势,填补缺位,改善短板,顺应国家开放发展重心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趋势,不断创新,迎难而上。同时借助国家战略发展平台,在开放政策上发力提速,乘势而上,打造内涵丰富、效益显著的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猜你喜欢
内陆高地郑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燕晗高地
高地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