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艺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深度融合,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正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灵活运用。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微视频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课中加深理解,在课后巩固复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微视频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视频;课堂教学;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020-02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着我国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实现变化。在新课改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数学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微视频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首先,将微视频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可以驱使数学教师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打破知识灌输的限制,使学生在微视频的辅助下,积极探究所学。其次,将微视频灵活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在其自主性的驱使下,积极预习,掌握重难点知识,实现知识巩固,从而逐步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基于微视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从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环节入手对微视频进行灵活运用,以此引导学生预习新知、理解新知、巩固所学。
一、预习过程中对微视频的应用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预习活动参与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对所要学习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还可以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事与愿违,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尽管大部分教师会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新知,但其预习是以读教材为主的。在如此机械的预习任务引导下,大部分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最终导致课前预习流于形式。面对此情况,笔者我则在课前预习环节对微视频进行了应用。因为微视频,其形式直观形象,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内容包含重难点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建立对新知的感性认知。
以“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为例,该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难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有深刻理解的。对此,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先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发现重难点,以此为切入点,制作微视频,并利用网络渠道,将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下载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画面,结合教材内容,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建立感性的认知,同时发现问题,如,如何通过短除法求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在观看微视频之后,笔者鼓励其将所发现的问题在微信群中进行呈现,以此在分析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不足,调整教学计划,立足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
二、教学过程中对微视频的应用
课堂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忽视了数学的抽象性,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一味地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堆积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受其形象思维能力的限制,难以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知,由此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一些学生在课后抱怨,数学课很枯燥,自己也学不会数学知识,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面对此情况,笔者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过程中发现,微视频的使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利用微视频,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进入数学现象挖掘数学本质,从而突破重难点知识的限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以《年、月、日》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24时计时法不甚理解,甚至出现理解偏差。面对此情况,笔者则以24时计时法为切入点为学生展现了这样的微视频:首先,笔者在视频中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常见的火车票,以熟悉的生活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这张火车票,看看是什么时间的。在观察中,学生发现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8点。此时,笔者引导学生继续观看微视频,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钟表上只有12个数字,而且,指针指在了6的位置上。看到这种情况,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18点与6建立联系,建立对24时计时法的感性认知。接着,笔者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将钟表上的时间点转化为24点计时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深入探究24时计时法,并结合微视频内容加深对其理解。如此教学的实现,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性的发挥下掌握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巩固过程中对微视频的应用
知识巩固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最容易被广大数学教师忽视的一个环节。知识巩固环节的实施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其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把握数学本质,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但是,纵观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授了新知内容之后,一般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呀?以此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并利用板书进行展示。如此过程,尽管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所学,但是细细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是浮于知识表面的,没有真正地深入其中,如此知识巩固是流于形式的。面对此情况,笔者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则发挥总结性微视频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现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展现知识点的过程中,微视频中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再次思考,以此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以《三角形》为例,在知识巩固环节,笔者立足三角形的稳定性,为学生展现了总结性微视频。在此微视频中,我向学生演示了一把东倒西歪的椅子,以此为背景,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使這个椅子稳固呢?在该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的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运用。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从整体上回归了所学,还在所学的运用中,加深了对其理解,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有时候在讲授完新知之后,下课铃就响起了,根本没有巩固复习的时间。面对此情况,笔者则继续发挥微视频的作用,将总结性微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引导学生下载,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实现课后的自主复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将微视频作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辅助性媒体工具,灵活地将其运用到课前预习环节,使学生在自主观看的过程中,建立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实现有效预习,打好课堂学习基础。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积极探究,突破重难点,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加深认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但需要注意一点,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是起到辅助作用,教师绝不可以滥用,以防削弱微视频的应用价值,限制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颜琰.微视频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