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军
于永正先生前不久谈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书写不到位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必须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抓住有效契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书写环境,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积极指导学生端正书写姿势,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利用信息教学,促进书写练习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写字课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传统写字课堂中,教师在黑板上为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僵化。书写练习要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教师要变革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书法教学。教师可以将与书法相关的信息资源引入语文课堂中,借助投影仪以及多媒体等设施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书写空间。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示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的书写顺序,让学生通过观看进行模仿练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需要学生会认“闻、景、部、秀、神”等16个字,掌握“南、些、位、生、狗”等9个字的书写。针对“狗”这个字,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动漫视频,让学生观看“狗”字的演变过程及现代简化书写笔顺。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逐渐了解到“狗”这个字一共有8笔,具体的笔顺是“撇-弯钩-撇-撇-横折钩-竖-横折-横”。除此以外,教师在制作视频时还需要关注生字的偏旁部首以及其本身的含义。还是以“狗”字为例,学生在视频中了解到“狗”字是左右结构,通常情况下带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相关,如“打猎”的“猎”字,“猫咪”的“猫”字。如此当学生对生字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学生也愿意进行书写练习,而且在书写过程中能够将字写得更加规范。
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全新的书写环境。教师要契合时代背景要求,用更加符合当前小学生兴趣的方式来指导小学生进行汉字书写,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养成。
二、创设书写情境,激发书写兴趣
在小学阶段,开设书写课程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汉字书写兴趣,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主更加积极,从而提升书写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民间历史故事,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首先需要营造故事情境,帮助小学生进入课文的情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曹冲称象》动画片,吸引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课文初步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书写本节课中的汉字,学生的参与兴致也会得到有效提升。《曹冲称象》这篇课文需要学生会认“曹、称、员、柱”等15个字,会写“候、底、柱、秤、岁、船”等9个字。当学生观看完动画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动画片中回归原文,学生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注意到这节课中的部分生字词对他们理解原文构成阻碍。因此,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都能做到认真聆听。
在书写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故事的氛围中展开书写练习,积极投入课堂的教学过程。
三、组织师生互动,提高书写水平
传统书写教学,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其结果是书写训练很难得到质的提升。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教师首先需要从神坛走下来。在开展书写训练活动时,教师需要强化和小学生的交流互动,不能让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模仿练习。教师需要在互动中结合具体案例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提升班级整体的书写水平。
以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需要学生会认“塘、脑、袋、灰、捕”等13个字,会写“两、哪、顶、皮、跳”等9个字。在进行书写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班级里有一位男生并没有参与到训练活动中,在沟通交流中他坦言,之所以不愿意参加书写活动,是他认为自己的汉字写得不好看,参加训练活动也没用。针对这样的观点,笔者专门挑出《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中的“顶”这个字作为示范。笔者告诉这位学生在书写汉字之前,需要关注汉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还是半包围结构。由于“顶”字是左右结构,在书写中为了增强字的紧凑感,字的某些部分需要变得更加“谦和”,也就是进行适当的变形。学生在书写中发现教师的讲解是合理的,经过适当变形以后,汉字果然变得更加美观大方。学生经过教师的讲解,意识到汉字的美观程度和工整程度息息相关。为了写出工整大方的汉字,需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以及比例。经过教师的一番细致引导,学生很快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案例中,教师发现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堂书写训练时,并没有粗暴地进行批评,而是深入分析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书写的魅力。
四、发挥示范作用,培养书写习惯
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耐心的坚持和细心的督导。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要培养他们的书写习惯,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就指导学生练好铅笔字。只有在学生学习之初,为其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自身的书写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这节识字课时,这节课需要学生会认“霜、吹、落、降、飘”等8个字,会写“春、风、花、入”等7个字。在开展书写训练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了解并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也就是“三个一”规则,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胸离课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在书写中努力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同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铅笔这一书写工具的特征,掌握运用拇指、食指、中指发力的技巧。然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汉字的笔画书写方法及一定的结构特征。比如针对本课中的“春”这个字,这个字最难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春”字头的写法。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观察生字的时间,在观察过程中学生注意到“春”字头和写人相类似。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写“春”字头的时候,需要注意撇和捺向左以及向右伸展的角度要大一些,而且三横的长短不一样,中间的要比其他两横要稍短,第三横最长。通过教师的细心引导,学生对汉字书写有了全新的感受,而且在写“春”字的时候,也成功规避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书写的美观程度。
总之,当前小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要足够重视,对学生进行细心引导,营造良好的书写环境,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耐心、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启蒙阶段,解决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双楼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