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荣勋,王洪震,蒋梁华,陆 轲,康庆林
(1.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昆山 215300;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233)
股骨骨折后患肢缩短畸形,临床治疗非常棘手,传统方法需截断股骨,肢体延长,骨缺损处取较多髂骨或腓骨植骨,再加坚强内固定。创伤大,出血多,易发生骨不连。我们采用骨搬移技术,结合单边轨道支架及髓内钉治疗1 例股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股骨严重缩短畸形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王某某,女,35 岁。2018年04月18日车祸撞伤右大腿致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右股骨中上段长螺旋形粉碎骨折。2018年04月20日腰麻下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中因为使用导航技术不当,近端2 枚拉力螺钉未锁入髓内钉,术中未发现。术后门诊复诊时发现髓内钉上移,右下肢缩短3.5 cm,跛行明显。待股骨颈基底部及股骨中上段长螺旋形粉碎骨折愈合后,于2018年11月25日行骨搬移手术纠正股骨缩短畸形。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双下肢等长,膝关节髋关节活动正常。摄片骨折愈合。
1.2 材料 施乐辉髓内钉,苏州爱得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单边一体式外固定支架。
1.3 手术方法 采用腰椎麻醉,取仰卧位。先取出原有髓内钉及锁钉,股骨上段作皮肤小切口,细钻头横行钻孔后,骨刀凿断股骨,插入新的髓内钉,远端达股骨髁上,近端锁钉固定,远端锁钉暂不置入。股骨上端及远端外侧经皮各钻入3 枚外固定钢钉,安装单边轨道支架。试行逐步撑开股骨断端,直至双下肢等长,透视观察骨折断端撑开距离满意,松开轨道支架,使截骨断端重新靠拢,冲洗缝合切口,敷料包扎。安返病房。
1.4 术后处理 术后10 d开始逐步撑开外固定支架,每天3次,每次旋1/4圈,断端有疼痛不适时放缓撑开速度,直至双下肢等长。钉道换药时,皮肤与外固定支架之间用纱布缠紧,避免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与外固定钢钉摩擦导致感染及渗液。髋关节膝关节逐步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或CPM机器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1.5 个月,置入髓内钉远端锁钉,同时拆除单边轨道支架(术中需先锁入远端锁钉,再拆除外固定支架,避免断端回缩)。患肢床上不负重屈伸功能锻炼。摄片断端明显骨痂愈合后扶双拐逐步负重,直至脱拐正常行走。
术后1 个月摄片股骨内侧缘有纵向骨痂形成,术后3 个月有较多骨痂形成,术后6 个月骨痂形成良好,能正常行走无不适。(图1~图4)
图1 股骨中上段粉碎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7 个月,骨折基本愈合,近端锁钉未锁入髓内钉,患肢缩短畸形,髓内钉上移;图2 骨搬移术后,患肢逐步延长中;图3、图4 骨搬移术后6 个月股骨正侧位摄片骨痂愈合良好。
骨搬移技术由前苏联学者Ilizarov于1989年首先提出。常用于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治疗。由于其独特的牵拉成骨技术,在微创的同时,可通过逐渐延长矫正畸形重建骨缺损[1-3],无需植骨即可达到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因此备受国内外学者推崇并得到推广。其理论依据等为:在张-应力刺激下,组织的生长,细胞的增生繁殖和生物合成功能更加旺盛,通过轴向加压以及骨折间隙弹性微动刺激成骨[4]。本例患者我们采用了Ilizarov技术精髓,保留髓内钉并用单边支架替代繁琐的Ilizarov外固定支架,具有以下优点:(1)保留髓内钉可以有效防止骨折端延长过程中出现侧方及前后成角畸形;(2)保留髓内钉,可以在术后1.5 个月锁入远端锁钉,及早拆除外固定支架,避免长时间保留外固定支架给患者带来护理及生活上的不便,也避免了钉道渗液、感染等并发症。(3)采用国产单边支架代替Ilizarov外固定支架,操作更加简单,更加安全,更加容易避免血管神经损伤,也更加经济。(4)本病例可以借鉴用于治疗严重粉碎骨折骨不连患者,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钉道换药时,皮肤与外固定支架之间用纱布缠紧塞满,尽可能减少换药频次,以免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与外固定钢钉摩擦导致感染及渗液。(2)术后10 d开始逐步撑开外固定支架,每天3 次,每次旋1/4圈,断端有疼痛不适时放缓撑开速度;(3)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避免膝关节僵硬并发症。(4)摄片有满意骨痂形成后逐步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