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昌,侯香竹,孟秀君,侯 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2)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发病率、致残率高,给家庭、社会带来痛苦和沉重的负担。NIHSS评分可以综合性反映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常常升高,且有研究提示其与NIHSS评分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1.1 研究对象 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7 例,纳入标准:所有病例须符合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的诊断标准,并经头CT和(或)磁共振检查证实,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且为第一次患脑梗死的患者。排除标准:多次发作的脑梗死以及本次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超过72 h;继发于脑出血、血管炎、血液病或外伤、肿瘤后的脑梗死;患者有其它严重肝、肾、心、肺疾病以及外伤、恶性肿瘤晚期等导致生命危险等疾病;近1 个月使用过激素类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者;近3个月内有外伤史者;近3 个月内有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手术史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房颤病史,近期手术、外伤史等。神经功能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入院后头CT和(或)磁共振检查,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肺CT检查等。入院后第二天生化检查结果: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其中,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0~252 ng/mL。
依据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进行分组:≤4 分,轻度脑梗死组;>4 分且≤12 分,中度脑梗死组;>12 分,重度脑梗死组。
比较不同程度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差异,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其它因素的相关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一般资料 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7 例,其中男性216 例(70.4%),女性91 例(29.6%),平均年龄(71.51±12.30)岁,吸烟152例(49.5%),过量饮酒史64 例(20.8%),高血压病患者239 例(77.9%),陈旧心肌梗死患者22例(7.2%),房颤患者31 例(10.1%),合并肺炎患者65 例(21.2%)。
2.2 轻、中、重度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
重度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脑梗死组(t=3.603,P=0.000;t=4.886,P=0.000),中度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脑梗死组(t=2.142,P=0.033),提示二者存在一定正相关。(表1)
表1 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s)
表1 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s)
注:与轻度脑梗死组相比,*P<0.05,**P<0.01;与中度脑梗死组相比,#P<0.05,##P<0.01。
分组 n 血浆D-二聚体(ng/mL)轻度脑梗死组 92 172.89±162.65中度脑梗死组 159 221.68±177.90*重度脑梗死组 56 323.05±189.77**##
2.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为高血浆D-二聚体组和正常血浆D-二聚体组进行比较,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过量饮酒史、房颤史、合并肺炎、血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在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分别是性别、年龄、吸烟史、过量饮酒史、房颤史、合并肺炎、血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肺炎、糖化血红蛋白在按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D-二聚体作为反映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1],当凝血系统激活时,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水解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其连接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中最小的和最简单的降解产物即是D-二聚体。在脑梗死早期,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血流速度减缓、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凝血功能增强同时合并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导致大量的纤溶酶出现,交联纤维蛋白被降解,产生大量的D-二聚体[2-3]。有研究[4-5]证实,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表现为病情越重,D-二聚体水平越高。Krarup等[6]认为D-二聚体的水平和脑梗死的程度呈线性相关。此外,研究发现,脑梗死发生面积越大,部位越多,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7]。有关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的研究[8]指出,D-二聚体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其它因素关系时显示年龄增加、合并肺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存在相关性。考虑其原因可能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吞噬细胞数目变少、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升高。炎症和凝血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炎症激活凝血因子,导致生理性抗凝途径的下调,另一方面,单核细胞被炎症前细胞因子刺激,表达组织因子,导致全身凝血的激活[9]。同时,有研究认为肺炎不仅是单纯的局部炎症反应,还因缺血、缺氧、感染和内毒素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和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系统,形成高凝血症和纤溶亢进,易形成微血栓及并发DIC或DIC前期。血糖升高可增强全身性的蛋白非酶糖化反应,包括基底膜和血管壁的胶原蛋白糖化后引起血管病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糖化反应所产生的大量糖化终末产物不断在血管壁堆积,最终导致患者血管结构改变、功能障碍,形成血栓[10]。
综合本研究显示,血浆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存在一定正相关,年龄增加、合并肺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存在相关性,因此临床中重视血浆高D-二聚体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如肺部感染、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防治,可能对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带来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