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别智子
摘 要:在少數民族地区,由于学生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学习环境相对闭塞,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对此,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策略优化,多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发展需要相互促进,为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培育,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而提供助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教学;初中学生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渗透,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一方面,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革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思想得到陶冶,丰富情感,其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内驱力将会变得更强,参与《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切实改变学生由于环境条件闭塞、生活资源匮乏、学习动机不足等问题而诱发的诸多思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上,端正生活态度,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实现认知潜能的深度开掘与完美塑造。
一、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开展阻碍重重,问题居多。对此,教师既要学会正视与面对,又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结合教学现状,学生实际,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追求,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保证。
(一)教师教学策略不够科学,影响教学效率提升
少数民族地区的《道德与法治》课,以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增强学生法治意识为导向,在内容构架、知识呈现上都有着显著特征。但是,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其《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以应试教学思想为指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求变革,致使学生在比较单调的教学策略指引下心生倦怠,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较低。长此以往,受到以“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的影响,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发展落后,《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学习需要相背离,相差甚远。
(二)学生学习方式不够灵活,制约学习质量发展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都采用以死记硬背为主,消化理解为副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关注更多的是自己掌握的“知识”,对于知识的生成过程、价值以很少去考量。由于学习体验比较匮乏,导致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也很少去参与、去探索、去实践,对于所学知识的实践进而应用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在比较枯燥的学习方式影响下,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内驱力自然大打折扣,学习质量也止步不前。
二、教好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措施
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多关注学生体验,给予学生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内容的现实意义,进而为学生道德素质提升,法治意识培育提供帮助。
(一)优化教学指导策略,多关注学生发展需要
科学的教学指导策略,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关键。对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活动预设、评价机制等层面应该多关注学生实际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内容,针对学生学习现实,对教法进行优化,多组织开展与《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相对应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参与、交流、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快乐学习、深刻感悟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增强其学习内驱力和主动性。必要时,教师可以多展示一些有利于教学内容拓展的网络资源,教学视频,让学生结合具体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思想。
例如,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提前预测学生生活现实与所学知识的衔接性,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的知识,尽可能进行优化,必要时灵活取舍,以确保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在活动预设时,必须提前考量学生的参与度,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内容的充实性,使活动与教学相匹配。在教学评价中,多关注学困生,给予其更多指导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得到切实增强。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多关注学生学习动机
近年来,新课改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全面推行和深入实践,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切实践行新课改思想要求,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承担组织者、衔接者、参与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全面交给学生。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探究,在学生交流后依然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再开展针对性的讲评;对实践性、探究性知识,多组织学生深入实际,进行体验与感知,以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论
总之,教好少数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课,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认识素养提升的关键。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实际为基础,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优化,对学生学习愿望密切关注,让学生在科学指导,积极参与,深入实践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能力,塑造良好道德,增强教学效率的最好铺垫与支撑,在凸显《道德与法治》课价值的基础上为学生求知、发展、成才而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厚喜.浅析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以凉山州为例[J].魅力中国,000(040):56-57.
[2]刘健.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好家长,2018(15):158-158.
[3]郭小忠.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景预设的探讨[J].情感读本,000(23):34.
[4]李莉.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8):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