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敏
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当中,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高度自主感知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读来获得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对于低年级而言,在运用这个思路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当然同时也要建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笔者以为,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书籍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快乐才是第一位,感受到快乐之后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之前未曾接触过的其他方面,如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由此看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他们开始阅读、爱上阅读,而且这项任务极具挑战性。
一、引导对比阅读,提升语用能力
所谓对比阅读,就是将一组文本编排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本的写作特点,可以关注文本中针对外貌、心理的描写,也可以关注文本中景物的刻画等,从而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些表达手法,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以及语用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带领学生展开对比探究阅读,所选择的对比文本就是《日月潭》和《葡萄沟》,并设计提问,希望可以触动学生的对比思维。“这三篇文章都是针对自然景观而进行的描写,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异同,你能够发现这些异同吗?”之后学生便在问题的引导下,分别立足于表现手法以及结构特点等不同的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发现其中的不同。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三篇文章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同之处,那就是都选择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视角:“《日月潭》在叙述的过程中以时间为序,其他两篇文本并没有这一特点。”还有学生认为:“《黄山奇石》中使用了更多的比喻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熟记各种语法等相关知识,而应当引导学生展开随文学习,以理解为基础,以对比探究为主要方式,这样才能够深入触及核心知识点,才能够基于对比和分析把握其本质特征,进而组织创作活动,收获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引导他们通过对比来阅读,实际上是基于最基本的认知规律而作出的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谈不上有深厚的阅读能力,也正因为如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进行阅读,又或者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对比,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比是学生天生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本能。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当中有好多对比的情形,通过对比学生能够获得很多的认知。因此,把这种能力迁移到阅读中来,便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即让学生在对比中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二、组织群文阅读,引导“举一反三”
对于学生而言,自主阅读能力有限,面对众多文本也不知该如何选择,不知怎样开展有效阅读。我认为可以以教材文本为核心,进行搭配推荐,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班级的整体水平,还要把握学情,这样才能确定与学生自身相匹配的课外阅读文本。
例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之后,我基于学情以及文本内容补充了部分课外资源,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通过绘本《我是大象》的补充,能够使学生对大象的外在表象形成更直观的感知,体会到其庞大的体积。“如此庞大的大象,曹冲竟然能够称出它的体重,这件事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大家能不能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看起来曹冲真的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实际上除了称象这个故事之外,还有很多故事都与他相关。”我顺势补充“顾影自怜、曹冲智救库吏”等故事,使学生对曹冲形成更全面的感知,从而在脑海中自主架构丰满的人物形象。在完成上述教学环节之后,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扩展阅读,也可以自主搜集和曹冲相关的小故事,说一说他的聪明究竟表现在哪里。这种合理的搭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相比较而言,群文阅读的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多篇关联文章聚集在一起,但也不能一次给学生提供数量过多的文本,否则会使学生不知该如何阅读,选择哪篇阅读更为合适。因此,我认为应当有层次地向学生呈现不同的文本,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展开具有梯度的阅读,既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效能,还能够扩大知识视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比发现,群文阅读也是符合学习规律的,相对于单一文本的阅读而言,群文阅读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由于主题统一,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自然地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不同文本的写作风格,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当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时,这意味着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由一个文本的阅读到另一个文本的阅读,转换的不仅仅是文本,还包括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生成的阅读能力迁移到另一个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这一能力迁移的过程正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所以全文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一条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
三、激励情感阅读,享受阅读过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读书是充满快乐的活动,会让人“欣然忘食”。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阅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悟。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充分的阅读主要是指朗读,能够大声且充满情感地完成文本朗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中体会到文本语言的优美和精妙。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朗读不可缺少,这是引导学生阅读最为关键的举措。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秋天》这篇课文时,需要关注五个“一”的读音,而教师必须做出正确的示范。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易于理解表示动作以及情节起伏的相关词语,体会句子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样不可缺少教師的示范朗读。而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中,因为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远,更需要教师的示范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段话的含义,这样才能深入触及潜藏于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当然,对于具体的阅读内容,教师也要相对应地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如在朗读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江南》时,可以辅助背景音乐《春烂漫》,这样学生可以一边倾听优美的乐曲,一边展开诵读,通过音乐充分感受到江南美景,能够快速入情入境,享受朗读过程。在朗读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时需要根据课后习题的相关要求,以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展开朗读,这样就能够紧抓其中的关键句,分别展现威严的老虎、憨厚的狗熊等特点,还能够展现不同的句子特点,特别是疑问句以及祈使句,可感悟其应有的语气。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学生的收获必然更丰富,会真正从内心主动爱上阅读。
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相对于传统的阅读策略而言,可谓是别出心裁。因为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往往是强调阅读本身,这属于认知的一个层面;而强调情感因素,实际上是从与认知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有着很大推动力的因素、角度来考虑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情感往往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从而对阅读产生持续的热情,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说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只能为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提供短时推动力的话,那通过情感的激发,可以让学生产生长时间的阅读动力。只要学生有了阅读动力,他们就能够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很显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阅读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他们对阅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会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过程与体验,学生的阅读素养必能真正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新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