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军
复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语文能力,它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語言表达的重要手段。统编本教材首次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这个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在课后练习或提示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在本课具体落实的要求和方法。
复述应该怎样教才更有效?我觉得应该将还原故事贯穿始终,借助表格及实物、课件制作、话语情境、角色朗读等方式形成一个良好的语境,阶梯式地引领学生进行故事的复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渗透复述方法为支架,让学生经历从简单复述到详细、生动复述的过程,在复述的过程中实现对课文的感知、体味、消化、理解、归纳和表达。下面以《方帽子店》一课为例来进行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出复述
于涟老师说:“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课伊始,我把自己制作的方帽子拿出来戴在头上,和学生聊天:“你们觉得我这顶帽子怎么样?”借助实物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
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出示课题,指导“帽”字的书写。在读题后结合课文导读告诉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并不难,只要大家能复述故事中的一个部分就行。”这样降低难度,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二、借助表格,简要复述
要复述好故事,首先要对故事内容有一定了解。本文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将长文读短,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本单元前一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表格梳理文章内容的方法,为了体现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性,在通读文章、认读生字词后,我设置了下面的表格,让学生填写。
填写表格既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整合信息和梳理信息的能力。根据学情,可以设置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表格信息的完善,将文章的脉络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来。接着,我让学生将表格中的信息整合起来说说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当只有方帽子的时候,孩子们觉得戴着不舒服、觉得奇怪,就问大人们原因。大人们说戴方帽子是传统,不能改。当孩子们用各种材料做出圆帽子时,大人们很反对,不给戴。最后,孩子们长大成人了,不但做各式各样的帽子,还开了不同的帽子店,大人们气得昏了过去。看着表格进行简单复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基本能达成目标。
三、串联动作,准确复述
在学生进行简单复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准确复述。准确复述是指学生复述时对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不遗漏,能把故事的细节等描述准确。在这个故事中,最精彩、最生动的是孩子们和大人们发生矛盾的几个自然段。于是,我抓住这几个自然段,提取能串联起故事内容的动词作为复述的拐杖,引导学生将这部分故事说准确。主要流程如下:
1.默读第7~15自然段,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后,教师朗读这部分,学生将动词的动作做出来。
3.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4.只出示动作词,让学生看着动作词练习复述故事。
学生的复述必须建立在对故事内容熟悉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在描写动作的词上多下工夫:先找,再做动作,接着边读边做动作,最后看着动作词练习复述。学生在一遍一遍由浅到深的课堂实践中,不知不觉实现复述能力的提升。
四、趣读对话,生动复述
故事讲生动了才能打动别人。因此,这个故事我们光复述准确了还不行,还得引导学生复述生动。如何复述生动?除了刚才我们将动作表现出来之外,故事中的对话是复述生动的好抓手。这个故事对话不多,但是很有味道。如何让学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需要教师细细引导。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大声朗读第11~15自然段,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接着,请多个学生分句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的标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说话时的心情。当学生理解了句子的语气和蕴含着的情感后,再让他们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角色朗读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热情。在展示环节,我请一名学生和我一起分角色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关注语气的同时,兼顾动作和表情的搭配使用。师生对话完毕后,再让学生进行独立复述。最后,教师总结方法:原来,品读好故事对话能让我们的复述更生动;复述中,如果能融入动作和表情,就更能吸引和打动别人。
课堂的最后,可以聚焦“古董”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揭示故事的道理:我们要与时俱进,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
从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复述故事需要给学生支架,通过“线索、动作、对话”三个抓手,为学生详细复述故事提供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尽情地读,由易到难地复述,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大朗镇鸣凤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