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碧薇
【摘 要】 预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帮助是巨大的,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长期学习做铺垫、打基础。预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在课前做好学习准备,比如查生字、通大意、找问题等。预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预习,有了目标,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教给学生一些优秀的预习方法,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之一。
【关键词】 预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预习能够培養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疑难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的听课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和学生能否在课堂上高效学习息息相关,预习过课文的学生,课堂听讲就相当于二次学习,知识点在脑海中的印象就会比没有课前预习初次学习的同学要更加深刻。刚开始,我们教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但是预习的过程往往是枯燥的,学生很容易就放弃,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坚持下来这个习惯,最后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习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预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预习的好处有很多。首先,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能够在课下主动地去预习课程,那一定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其次,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学生在课前经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和大意有基本的了解,在老师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学生就会做到心中有数,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课堂听课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需要有目标,不能盲目预习,不知道预习的重点,我们教师应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使预习效果大幅度提高。
比如在讲《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让学生搜集以下问题答案:(1)为什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2)拉萨在什么地方?(3)把铁路修到拉萨有什么困难?上课时,我针对布置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的回答都非常好,学生为了完成预习任务,每个人至少都把课本看了两遍以上,有不会的问题,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搜索答案。在讲课的时候,我明显发现学生的听课效率比之前提高了很多,需要普及的基础知识,学生都会抢答,预习效果非常明显。
二、学生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学习只有课前预习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相结合。仅仅只是课前预习而不把握课堂,那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生的个人能力再强,也肯定没有老师能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在课堂学习之后,也需要学生去及时复习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巩固自己所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少,没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案,我们身为教师,要积极去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牧童》这首诗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去寻找方法翻译这首古诗,了解一下古诗的背景和诗词所描写的内容。上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诗人杜甫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讲完课之后,我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给他们布置课后复习任务,让他们在课后针对上课所讲的知识进行复习。第二次上课,我对上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提问,课后复习过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记忆效果明显大于未进行课后复习的学生。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学生课后复习,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己提高成绩。
三、教师引导与监督相结合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自律能力也有所欠缺。在课上听课的过程中,他们极易走神,无法专注自己的注意力,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要引导与监督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学习习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有些不自律的学生肯定会不专心,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去监督他们完成自己的任务,只有适当地压迫他们,他们才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课文较难,我提前两节课就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去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知识,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任意五位名人,并说出他们的事迹。这个预习任务和课文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所以有些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在我上课提问的时候,预习过的学生都能顺利回答,但是他们却无法表达。我之前从不会去批评学生和压迫学生,但是有的时候,不给学生一点压力是不行的,小孩子都比较顽皮,不去用严厉的规则去管制他们,他们并不会特别放在心上,所以我们在教学生活中要严厉和和蔼并存,不能一味地偏袒学生,也要适当去批评学生,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总之,预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技能,只有抓住课前预习,学生才会更加高效地融入课堂,课前预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增长。在我们教授过学生预习方法之后,更要勤于监督学生,不能让学生松懈,只有引导与监督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和预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朝君.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4-6.
[2]周梅.让预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贵州教育,2019(11):38-39.